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01346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地质公园的由来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世界地学工作者们历经了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 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 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 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国际合作,对其进行保护,并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 。由此宣告全球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至 2004年底,共有 177 个国家成为签约国,列入名录的遗产地 788个,其中文化遗产地 611 个。自然遗产地 15

2、4 个,混合型23 个。其中有 20 处遗产是地质遗迹为核心保护内容而列入的,在自然文化遗产中的近百处都分布有重要地质遗迹。 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是依据现代科学方法,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共同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要求各缔约方对自然、文化遗产的辩明、保护、养育作出承诺并保证其世代传承。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是:从美学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或普遍价值的地质或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濒危动植物种群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美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上述定义中,地学意义的位

3、置十分突出。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四条辩识标准: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称有或奇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景观地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群的栖息地。这是条辩识标准更明确世界自然遗产中地学遗迹的重要性。但是,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占了 77%。自然遗产仅占 19%,这对于广泛分布的、大量的、急需保护的地质遗迹实在是挂一漏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在华盛顿成立了“全球地质及古生物

4、遗址名录”计划,目的是选择适当的地质遗址作为纳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录。1996 年改名为“地质景点计划”。 1991 年 Unesco 和 IUCN 在法国迪尼召开地学遗产保护讨论会,来自三十多国家的 150 余位专家与会,一致同意发表迪尼宣言,强调地学遗产“正如树木以年轮记忆其生长和生命,地球遗迹记录了其过去,这种记录既存在于地表,也存在于地下,既存在于岩石中,也存在地表景观中,都需要我们的解读”,研究地球表面环境变化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地球各圈层的自律系统,决定了环境的演变,无数次的 Greenhonse 与 icehouse 的更迭,特别是近期这种更迭的加速,发人深省。要准确预测未来,必需深

5、刻认识过去。对地学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是必经之途。 199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质现象的景点形成全球性网络”计划,即从各国推荐的地质遗产地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的地区纳入地质公园,其目的是使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永续发展。1999 年 4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56 次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s),目标是在全球建立 500 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每年拟建 20 个;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 中国是推进地质遗产保护最好的国家,特别是以政府的名义,推进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以此达成有效保护地质遗产和地

6、质生态环境,推动地球科学普及和地球科学研究,扩大当地居民的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当时,地质遗迹的保护与研究多是作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国土资源部负责对其实施监督管理。1984年前该项工作只是作为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部分保护内容;1984 年后,原地质矿产部着手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工作、组织制定规划及规章,使该项工作纳入正轨,先后于 1987年、1995 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及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中国 1985 年缔约加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自 1985 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7、”后,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又组织起草了有关地质遗迹管理办法,并召开相关会议,促进该项工作的进展。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于 2000 年 8 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领导小组,及国家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制定了有关申报、评选办法。 五年期间,我国已建立了 85 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有 12 家世界地质公园,60 余家省市级地质公园;已经初步形成了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和网络。 2004 年 6 月,国土资源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织,在北京成功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有 43个国家近 500 人参加了大会。地质遗产的保护、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地学旅游

8、业的发展已引起世界地学界普遍关注。 地质公园按管理层次分为四个等级: 县市级地质公园、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按地学学科分类,可分为八类: 地层学地史学与岩相古地理学遗迹,如河北蓟县、河南嵩山等;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遗迹,如云南禄丰、新疆奇台、浙江新昌等;火山学与火山岩石学,如黑龙江五大连池和云南腾冲等;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遗迹,如福建晋江深沪湾和河南宝天曼等;地貌学遗迹,可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 丹霞地貌,如广东韶关; (二) 雅丹地貌( 干旱风成),如甘肃敦煌; (三) 岩溶地貌,如贵州织金洞、云南石林等; (四) 云台地貌 (重力崩塌峡谷长崖峰丛),如河南云台山等; (五) 张家界地貌 (砂岩峰林); (六) 黄山地貌 (花岗岩峰林、峰丛); (七) 冰川地貌,如江西庐山和新疆布尔津喀纳斯湖等。 水文地质学遗迹,如长江三峡和四川九寨沟等; 工程地质遗迹,如四川大渡河等; 灾害地质学遗迹,如陕西翠华山和西藏易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