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427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于陌生中求有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于陌生中求有效内容摘要 有效的阅读教学要在学生熟悉已知的基础上,从陌生的角度出发,通过 某种刺激,恰当地把文本中 产生陌生感的地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着眼点、着力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期待。本文试从陌生化文本的处理:关注陌生化的语言、结构和方法以及陌生化时机的选择两方面来探寻有效教学的途径。关键词 陌生化 文本处理 时机选择 统一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中曾就语文教师的使命指出:“他们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

2、要在学生熟悉已知的基础上,从陌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某种刺激,恰当地把文本中产生陌生感的地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着眼点、着力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期待。在引导学生潜心品味赏析中,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敏锐感知的能力,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会越来越独到、深刻,从而逐渐产生阅读的智慧。一、横看成岭侧成峰陌生化文本的处理用敏锐的视界关注陌生化的语言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学生或许会通过自读、预习去熟悉课文内容,但他们所拥有的“已知”一般仅仅是停留于课文的情节,他们很少会去自觉关注文本的语言。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用敏锐的视界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中的陌生化语言,让学生在熟悉中品味陌生,使学生掌握文本中的

3、语言规律以及感悟语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意味。词语对比,打开学生思辨之门。【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爷爷的芦笛)师:请同学们关注“温润” 与“温馨”这两个词语,想想看能否把它们互换一下?- 2 -生 1:我觉得这两个词不能互换位置,因 为“温润” 是来形容海水的,海水是有水分的,而“温馨”在我的印象中总是用来形容家庭的。师:前半句听着有些道理,但照这样说,海 风是在家里的吗?生 2:我同意他前半句的说法,作者用 “温润”来形容海水,这指在一种有湿度的条件下。我感觉用“温馨 ”来形容初夏的海风非常合适,说明这海风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一种幸福的体验。所以我 认为这两个 词不能互换。生 3:我也

4、认为这两个词不能对调。“温润”可以让 我们感受到海水柔和中带有的一点湿度,而“温馨 ”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初夏时海风的柔和,给人带来的舒服感受。师:是啊,一个“温润”,一个“温馨”,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形容不同的对象的,可见作者对海的感受是多么细腻, 词语运用是何等的精炼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温润”和“温馨”这两个词语早已熟悉,但是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出现了这两个词语,其不同之处值得学生去品析。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研读这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位置,学生的思辨之门被打开,思辨中学生既可以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获得了言语智慧的滋养,还可以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句式

5、比较,提供学生对话的平台。【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骆驼妈妈。你在 对小骆驼说的这三句话时,哪句 话最能表达你的自豪之情呢?为什么?生:我觉得“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这句最能表达我的自豪之情。师:那你能说说理由吗?- 3 -生:我说这句话时用了“多亏如果”。生:“多亏”把我的脚掌的 样子说得很清楚,“如果 ”就把我的脚掌和小红马作了比较,显示出我的 优越性。生:“如果我们 的脚像小红马 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这里的反问语气足以表达我的自豪。师:你能用“多亏如果”这样的句式来说说骆驼

6、驼峰、眼毛的特点吗?生:多亏我的背上长着驼峰,如果我的背像小红马那样平坦,我怎么可能活着走出沙漠呢!生:多亏我们有两层眼毛,如果我们的眼毛也像小红马那样只有一层,我的眼睛可能早就被风沙吹得睁不开了。生:骆驼妈妈的三句话看似平常,好像只是在告诉小骆驼自己的脚掌和驼峰的用途。学生们在初读时也只会考虑到骆驼妈妈在说话时语气的亲切,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有关知识,他们并不会去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本案例中,教师关注到了骆驼妈妈三句话的句式不同之处,精心创设了情境,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多亏如果”句式在表达上的巧妙,并在与学生对话中自然地进行了句式的扎实训练。标点聚焦,寻求学生品析的新支点。【案例】(苏教版语文第

7、十册大江保卫战)师:(出示对比句子: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同学 们,这段文字仅有十二个字,但却用了四个标点符号, 现在老师把书 上的标点改变了一下,你看可以吗?(生自读,进行比较)- 4 -生 1:我觉得把书上的感叹号改成逗号不合适,没有了感叹号就不能体现当时的灾情严重、形势紧张。生 2:我也觉得不可以改变感叹号,没有了感叹号就没有了危急感,也就不能体现抗洪战士迎风战浪、奋 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生 3:从三个感叹号中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危急。生 4:我觉得最后的省略号不能少,说明告急的地方除了荆江、武汉、九江,还有很多地方。小小的标点符号在学生眼里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越是熟悉

8、学生也越容易忽视它。其实在教学中,如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引导学生聚焦文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标点符号进行必要的多思多想,不仅能帮学生正确理解意思,感受思想,体会感情,还能学会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用全新的视野关注陌生化的结构【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爱之链 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师:看来,你很会读小说,很会概括小说的“情节”。 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叫“ 人物不知道, 读者全知道 ”。小 说中的三个人物,彼此之间对于很多事情的细节并不知道,而我们读者却好像是上帝,对这一切全都知道。而那些他们相互之间 并不知道的细节,却往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读者的心。仔细读一读这篇小说,用心感受一下那些“

9、人物不知道”的细节,可以在边上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专注地阅读体会,教师巡视)师:同学们读得很专心!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交流的时候,先 说一说你所发现的那个“人物不知道”的细节,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同一个细节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补充。- 5 -(学生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全新的视野关注对那些别出心裁的结构加以揣摩,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有更深的把握。在以上教学片段中,薛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的特点,这是作者“陌生化”的匠心所在。学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地进行

10、阅读、探究文本别出心裁的结构安排。用独特的视角关注陌生化的写法【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安塞腰鼓)师:刚才回响在我们耳畔的还是那一阵阵的腰鼓声,文章结尾怎么突然写到了“一声渺远 的鸡啼” 呢?你 觉得作者当时真的听到 “鸡啼”了吗?生 1:我认为作者并没有听到“鸡啼” ,在响声突然停止之后,作者产生了错觉,好像听到了远处的“ 鸡啼”。生 2:人们当时沉浸在激情的回响中,“鸡啼”反衬这份寂静。生 3:作者写听到远处的“鸡啼” 是想突出腰鼓停止之后的寂静,是一种以 动衬静的写法。生 4:我觉得作者确实听到了“鸡啼” ,而作者之所以会写“鸡啼” ,是因为“鸡啼”预示着天明,是新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

11、象征, 这里寄托了作者的一种美好的期盼,希望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能过上好日子。师:“鸡啼”中寄托了期盼,寄托了祝福,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一声渺远的鸡啼”似乎和文章所描写的安塞腰鼓“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教师的一个有意识的追问激起了“千层浪”,学生们感悟到了这声“鸡啼”的不一般。这一追问引导学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文本,在仔细品析中,学生顿悟到文章写法的不一般,对这声“鸡啼”刮目相看。二、时有幽花一树明陌生化时机的选择- 6 -在导入时,产生阅读期待【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公仪休拒收礼物)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通过预习,你 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生:读了课文,我知

12、道课文讲了鲁国宰相公仪休拒绝收受一位管家送来的鱼,他的学生子明不明白老师明明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收别人送来鱼?后来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师:你很完整地讲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有的三个主人公:公仪休、子明、管家。(随机板书)师:同学们,你们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平时我们学的课文有不同之处?生:课文一开始介绍了人物的身份。生:课文中还有一些小括号、中括号,里面的语句写的是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生:还有“幕起 ”、“幕落” ,好象是演戏时用的。师:你预习时很细心,也很会动脑筋。今天我 们学的就是一个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独幕剧,剧本的形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13、是耳目一新的。这一段新课的导入,教师充分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既检查了学生预习的程度,又突出了文章体裁的特点。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已经对自己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在研读中,学会咀嚼文本【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爱如茉莉 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文本片段: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7 -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师:描述感人的画面与情景,哪个画面,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没有表示)

14、师: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有没有温度?生:应该是有的,因为阳光充满了温情。师:“探”和“照”有什么不同?生:“探”用的是拟人的写法。师:为什么用“探”? “照”和“射”都可以呀。生:这样写比较轻生:改了别的字就不是拟人了。生: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愿打扰这幅画面。师:也像做儿女的一样,不愿意打破这样的画面。 这些景语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温度的。同学们再读一 读。有“陌生”感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富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薛法根老师以上的教学片段为这一点作了很好的诠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研读,学生学会在文本陌生处咀嚼,能

15、够感受到“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在结尾处,教给阅读方法【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天鹅的故事)师: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枪挂在肩头离开了湖?最后又为什么把枪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它?- 8 -生 1:因为斯杰潘老人被天鹅那种团结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再也没有动过猎枪。生 2:因为这位老人非常敬佩这些勇敢、团结的鸟儿,不忍心伤害它们,所以把枪挂在墙上。生 3:我认为斯杰潘老人被刚才看到的一幕感动了,那些天鹅为了生存表现出的团结、勇敢深深地震撼了老人的心灵,我想他再也不会伤害这些生命了。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理解的吗?(生非常感兴趣,纷纷答想

16、)师:我想老人会认为这群天鹅是可爱的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人类应该自觉保护它们。我想斯杰潘老人脑海中会一直刻有老天鹅率先破冰的画面,多么勇敢智慧的鸟儿啊!它也有着大无畏的精神呀!我想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鹅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所表现出的英勇和团结使他的内心受到了震撼。我想斯杰潘老人从天鹅们的壮举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壮美,他会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自责,从此不再碰 猎枪,用自己的 实际行 动来保护它们。(学生笑了:老师哪来这么多“我想” 啊?)师:同学们,老师的这么多“我想”都是我在读课文时一遍遍思考的结果,咱们读书时就要边读边思考,老 师每读一遍课文,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有了 这么多“我想”,这些想法一次比一次要深刻。同学们,人生离不开读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同一篇文章,每一次都会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9 -教学到了尾声,学生们都有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