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7738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修改第五稿)江 西 省 科 学 技 术 厅二一 年二月I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规划背景 .2第二章 总体思路 .4第一节 指导思想 .4第二节 基本原则 .4第三节 战略目标 .5第三章 主要任务 .8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 .8第二节 民生科技创新 .11第三节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 .12第四节 流域管理科技创新 .14第五节 发展战略研究 .14第四章 区域布局 .16第一节 湖体核心保护区 .16第二节 滨湖控制开发带 .17第三节 高效集约发展区 .17第五章 重大科技工程 .21第一节 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 .21第二节 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

2、 .34第六章 保障措施 .41第一节 组织领导 .41II第二节 科技创新政策保障 .41第三节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2第四节 科技投入保障 .43第五节 科技人才建设 .44第六节 科技合作交流 .45第七节 知识产权保护 .46附 录 .471前 言2009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引领与支撑作用,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规划 (简称科技规划 ) 。规划范围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的南昌、景德镇、鹰潭 3 个设区市和 38 个县(市、区)

3、1为重点(国土面积 5.12 万平方公里,2008 年年末人口 2006.6 万人) ;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本规划是科技创新支持与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以 2009-2015 年为基本,若干重大领域与重点科技工程延续至 2020 年。1、规划范围: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南昌县、新建县、 进贤县、德安县、星子 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共青城、鄱阳 县、余干 县、瑞昌市、九江县、彭 泽县、万年县、安义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浮梁 县、贵溪市、余江县、新干县2第一章 规划

4、背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是推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全省逐步掀起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热潮,呼唤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这是 80 年代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开始实行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简称“山江湖工程” )的沿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山江湖工程和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

5、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弱,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待加强。全球气候变暖与区域内外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使得鄱阳湖水位变化异常,多年连续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水体污染呈日益加重趋势,血吸虫孽生繁殖加快。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将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急需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与支撑作用。近期,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江西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3总体上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新环境持续改善,创新效益显著提高,处在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但与全国

6、水平比较,江西省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仍有差距,表现在科技投入比重较低、科技资源较分散、科技领军人才紧缺、团队优势不强、科技基础条件落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滞后等。应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切实需求,江西科技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支撑条件、体制机制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切实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承担建设创新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支撑的重任。4第二章 总体思路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 十七大 ”报告提出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7、” 的指导方针,立足鄱阳湖,着眼全流域,树立大科技、大开放理念,推动观念创新、技术自主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突破约束鄱阳湖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以及限制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发展方式,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之路。 第二节 基本原则1、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导向” 的技术模式,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全面推进和整体提升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注重特色、集中有限科技资

8、源,在优势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3、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采取激励政策,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4、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原则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提升区域科技综合竞争力。5、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策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第三

9、节 战略目标加强重大低碳经济与生态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导向” 的生态经济技术模式,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科技创新体系;明显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及科技综合竞争力,引领与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1、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到 2015 年,实施 120 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3500 亿元,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达 30%以上,重点建设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到 55%以上。2、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至 20

10、15 年,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 12%。在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上争取获得一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与高质量的专利技术和产品。 3、具有鄱阳湖生态经济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重点培育 120 个创新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动优势企业聚集,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4、以山江湖工程为代表的流域综合管理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沿,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位居全国中上水平,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

11、在全国位次前移,进入中部地区中上水平。5、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 2015 年,重点培养 5 名以上“两院”院士后备人才、20 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120 个优势创新团队(60 个知识创新团队和 60 个技术创新团队)及 1200 名左右创新团队骨干人才,营造鼓励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环境,完善科技人员流动的管理机制。 6、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到 2015 年,R&D 经费占 GDP 比例达到 1.8%,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 2.0%以上。77、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明显加强。到 2015 年,组建 12 个国家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申报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光伏、硅基 LED等 5-8 个左右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0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表指 标 2012 2015 年 2020 年R&D 经费占 GDP 比例(%) 1.4 1.8 2.5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 )2 2.2 2.5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52 55 60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 10 12 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 )30 32 3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95 96 98国家研发平台(个) 10 1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