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63075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与社会态度研究- -以就业问题研究现如今,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会说的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这群人饭后谈点中会了解现如今大学生也来越多。大学生的工作也越来越难找,作者找到文革恢复高考后,全国参加大学生的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数据如下:1977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570(万人),录取人数 27(万人),录取率 4.8(%)。1978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610(万人),录取人数 40.2(万人),录取率 7(%)。1979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468(万人),录取人数 28(万人),录取率 6.1(%)。1980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333(万人),录取人

2、数 28(万人),录取率 8(%)。1981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59(万人),录取人数 28(万人),录取率 11(%)。1982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87(万人),录取人数 32(万人),录取率 17(%)。1983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67(万人),录取人数 39(万人),录取率 23(%)。1984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64(万人),录取人数 48(万人),录取率 29(%)。1985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76(万人),录取人数 62(万人),录取率 35(%)。1986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91(万人),录取人数 57(万人),录取率 30(%)。1987 年全国参加高考

3、人数 228(万人),录取人数 62(万人),录取率 27(%)。1988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72(万人),录取人数 67(万人),录取率 25(%)。1989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66(万人),录取人数 60(万人),录取率 23(%)。1990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83(万人),录取人数 61(万人),录取率 22(%)。1991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96(万人),录取人数 62(万人),录取率 21(%)。1992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303(万人),录取人数 75(万人),录取率 25(%)。1993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86(万人),录取人数 98(万人),录取率 34(

4、%)。1994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51(万人),录取人数 90(万人),录取率 36(%)。1995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53(万人),录取人数 93(万人),录取率 37(%)。1996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41(万人),录取人数 97(万人),录取率 40(%)。1997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78(万人),录取人数 100(万人),录取率 36(%)。1998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320(万人),录取人数 108(万人),录取率 34(%)。1999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288(万人),录取人数 160(万人),录取率 56(%)。2000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375(万人),录

5、取人数 221(万人),录取率 59(%)。2001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454(万人),录取人数 268(万人),录取率 59(%)。2002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510(万人),录取人数 320(万人),录取率 63(%)。2003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613(万人),录取人数 382(万人),录取率 62(%)。2004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729(万人),录取人数 447(万人),录取率 61(%)。2005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877(万人),录取人数 504(万人),录取率 57(%)。2006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950(万人),录取人数 546(万人),录取率 57(%)。20

6、07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010(万人),录取人数 566(万人),录取率 56(%)。2008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050(万人),录取人数 599(万人),录取率 57(%)。 2009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1020(万人),录取人数 629(万人),录取率 62(%)。2010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957(万人),录取人数 657(万人),录取率 69(%)。2011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933(万人),录取人数 675(万人),录取率 72(%)。2012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915(万人),录取人数 685(万人),录取率 75(%)。2013 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915(万人)

7、,计划录取人数 685(万人),计划录取率 75(%)。图表显示如下:(来自 这里是千山谷的微博)从 1977 年恢复高考到现在,高考人数从最低时 164 万(1984 年)增长至 1050万(2008 年,录取人数从最初的 27 万攀升至 685 万,大学录取率高达 75%。其中我们可以看出从 2008 年开始到 2013 年考考人数在逐年下降,下降近百万人,高考人数在减少,录取率在增加,如今每年就会有 600 多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就近年来减少的本应该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武汉大学前校长 现任国家教育学院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说过:“随着出生人口技术的下降,特别是随着 1

8、8 岁到 22 岁适龄大学生数量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离破产已经不远了, 现在不同了,高招的“买方市场”出现了,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都达到 75%的今天,考生和家长有了更多选择。“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出国,不完全是为了避开高考的压力,其中一部分是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感到失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中国现在的高教水平总的来说是不让家长满意的,大学四年学不了什么东西,如果按照教育计划 只有一年进入专业的学习状态。大学毕业生,已经从原来的天之骄子变为今天的普通就业者。时代在进步,学历在贬值。就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解释:一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

9、结构性矛盾,高校的教育机制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培养出的大学生不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王新清,侯书栋;曾湘泉,),这导致了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不了业%而一些急需的工作岗位又找不到人#的怪现象!与此同时,高校扩张造成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总体相对下降,高校注重规模数量而忽略培养质量,导致许多毕业生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与市场需要差距较大(杨宜勇,朱小玉;王新清,侯书栋,)!二是求职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选择!有专家指出,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用人单位经常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这给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设置了障碍!大量的大学生供给,使用人单位有更大的选择范围%他们更倾向于向大学毕业生提供

10、短期$灵活的劳动合同(翁杰等,)从而造成大学生就业稳定性降低!三是大学生自身原因,首先,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薪情#期望过高,而人力资本含量却往往低于职场期望,从而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 (杨雄,);其次,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在地区选择方面,大学生倾向去大城市,不愿去小城市,都愿意去东部发达地区,不愿去西部欠发达地区,这造成不同区域大学毕业生供求关系比例失调,发达地区的工作岗位竞争激烈,而不发达地区却无人问津(杨宜勇$周帅,!(;曾湘泉%!$)!其三,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时过于看中初次就业,抱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想法,从而造成大学生片面追求体制内的较稳定的工作,而摒弃体制外的工作,加大了不同行业领

11、域内的就业比例失调!宁愿等待,也不愿去待遇较差的部门或地区,因此增加了就业困难(周骏宇,!#)!四是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引起的劳动力市场的分离!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相对过剩%但在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赖德胜,田永坡,!;韩翼祥等,!#)!二元经济导致的就业壁垒和收入差距使大量毕业生对城市就业,尤其是对大城市体制内就业过度偏好,这种偏好促使大量的学生就业定位偏高#%为获得城市数量相对有限的工作机会而展开激烈竞争%并表现为就业困难的现象(周骏宇,!#;赖德胜,田永坡,!)。所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大学毕业生所面

12、临的生活境遇又是怎么样的呢?是继续学习,深造,还是进入社会找工作,能否找到工作,在哪找到工作,找到什么工作,这些都是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境遇。55%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9%的大学生决定步入社会舞台,只有极少数(占 1% ,)选择出国,其余 15%,)尚未考虑好未来的道路。(一) 考研在选择考研的 55%大学生中,有 27%是为了充实自我,完善知识体系;7%是为了改变现状,换个生活环境;而 66%是为了拿到一个高学历,找一份更体面的工作.来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数字称:201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 699 万人,比 2012 年增加 19 万,刷新纪录i.。而 2004 年,全国才有 280 万大

13、学毕业生 r 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其就业难度亦增加.现在流传一种说法:!在大街上随便扔块石头,打中的人十有八九是大学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凭越来越不值钱的现状,因而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一方面延缓就业,另一方面获取一个更高的文凭以比别人多一点机会 r 而在选择考研的人群中,有 27%的人表示会跨专业考研,其余 73%的学生则选择与本科相同的专业 r 是否跨专业考研主要取决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 r(二)就业在选择就业的大学生中(占 29%),大部分优先选国有企业,部分人选外企,少部分选科研部门,私企或事业单位,几乎无人选择毕业后自己创业(如图 5!)。此现象从一个

14、侧面表明,自主创业是年轻人的抱负,选择大公司或有关部门就业也是一种抱负,而且在大体制下,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工业的集约化发展为优秀人才淋漓尽致发挥才能提供了大好的舞台 r 对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年学子而言,后者的选择更理性。出于就业选择的考量,笔者设计了若干可选项,其中薪酬待遇 u 工作岗位提供给个人的发展机会以及工作单位所在地三项,对毕业生选择在哪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如图 6).三)出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不是新闻,出国留学成了一种时尚。选择毕业后出国留学的 1%的大学生,几乎都是志向明确者,除考虑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外,多为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的运行模式。当然,其中也不乏

15、跟风者,但大多数企业对!海龟还是非常重视的,并提供优厚待遇,这也是激励更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因素之一,而且他们在选择留学的国家时,主要看重所选国家的留学生毕业后在国内的被认可度。此外,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以及国内消费水平也是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家的重要指标。如此看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便成为受留学生追捧的选择对象(四)还没考虑好选择此项答题的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大学阶段尚未过半,还没有必要这么早做决定,大学的前两年应该广泛接触各类知识和信息,以便最终做决定时能够考虑得更全面 u 更周到。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对上述选择,有 81%的学生表示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确定

16、的,14%的学生是接受周围人建议做出决定的,余下 5%的学生则因其他原因而定。(见图 7)(白娟 王静芳 2014)社会又是怎么看待大学生呢,又是哪些行业接受了每年大学生呢?对待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态度呢?(王远伟 谢保国“用人单位聘用大学毕业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其针对武汉市两家最主要的大型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举行的 5 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上的与会用人单位,时间跨度从 2003 年 7 月至 10 月,前后共 4 个月。用人单位样本的确定采用随机抽样为主,配合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尽可能涵盖不同地区、行业、规模和经营方式用人单位,以保证调查反映信息的代表性和全面性。调查问卷分 5 次发放,共发放到 127 家(份),回收了 101 家(份),其中有效问卷 99 家(份),有效率为 77.95%。问卷设计分为 4 部分,包括:用人单位背景资料、对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薪酬水平及变化、职务和岗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