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272775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市场化直接与间接债务融资定价机制比较摘要:本文比较了市场化直接债务融资与间接债务融资两种方式的基本定价机制。实证发现在市场利率走势平稳的前提下,直接债务融资的一级市场同二级市场信用风险利差水平基本一致,并且价格信号功能更为灵敏,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使资金以最小的成本流向所需资金的企业。关键词: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定价机制融资难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在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全国经济环境恶化,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更为突出。当前,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信贷供给不足、股权融资难以有效扩大的情况下,积极推动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

2、资困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定价机制角度揭示以企业债券为主的市场化直接债务融资较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债务融资更具效率和信息优势。一、市场化直接债务融资的定价机制我国债券市场中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定价基本都是遵循无风险定价与二级市场收益率曲线定价相结合的模式,即以无风险国债的利率为基础,参考信用风险利率点差与二级市场同期限同品种债券收益率曲线指标定价。在我国债券体系中,国债作为无风险品种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定价体系中的核心参考因素,其他各类债券制定发行利率条件时均会考 虑与国债之间存在的信用风险差异性。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在发行定价时同样会充分考量与国债之间的信用利差,同时参照二级

3、市场债券到期收益率曲线上同品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水平。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分为私募和公募两种,无论哪种方式下,主承销商通常会首先制定一个利率区间向市场进行询价预演,在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馈后,再选择一个最优利率向投资人队伍发行。这种定价方式,首先考虑了市场无风险收益水平;其次考虑了发行人信用等级及评估状况;再次考虑了当前市场利率水平及近期走势;最后考虑了市场当前的投资收益水平偏好及对该类债券的需求强度。我们构建一个简单的价格公式,参照目前市场各主要品种债券的收益率来说明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定价过程。资料来源:wind 资讯金融终端以 3 年期企业债发行为例,发行时其定价首先要依据同期限国债的

4、发行利率,此时三年期国债发行利率约为 2.4374%(pt,即该国债在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水平),而依据收益率曲线,三年期企业债与国债的信用风险利差大约在 151.69 个 bp(1.5169%/pr) ,那么初步可以确定本期企业债的发行利率基准在 3.9543%,再考虑到三年期企业债是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人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品种,市场对其需求比较强劲,在供求力量博弈之下,其实际发行利率还可能略为下调一点(y) ,则在市场利率走势及预期稳定的情况下,本期 企业债发行利率大致处于 3.83.9%(pd)的区间。因此,在市场利率走势平稳的前提下,同一只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收益率大体相当,而其

5、他债券与国债之间在一级市场的信用风险利差水平与其在二级市场的信用风险利差水平也呈基本一致。二、间接债务融资的定价机制间接融资的定价,具体来说就是对间接融资产品的利率进行合理的厘定,通过溢价弥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获得相应的流动性补偿收益。间接融资的定价主要通过贷款利率来体现。目前我国由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贷款法定利率和浮动幅度,并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以法定利率为导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是法定利率的 0.9 倍,除城乡信用社以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在法定利率基础上实行上浮,而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为法定利率的 2.3 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为法定利

6、率的 0.85 倍。法定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银行机构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并影响他们提供信贷的松紧程度,从而使市场利率随之升降。不少商业银行制定和完善了贷款定价管理办法或利率管理模式,并建立了根据成本、风险等因素区别定价的管理制度。利率在间接融资业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符合利率管理政策条件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有成本加总定价、基准利率加点定价和客户利润分析定价等模式。成本加总定价模式主要依据信贷 资金成本、费用、风险补偿费以及银行目标收益而定。由于银行很难准确地将经营成本分摊到各种业务上,且未充分考虑银行同业竞争对贷款定价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较少使用。从我国银行业的实际出发,目前银行业宜选用基

7、准利率加点模式进行贷款定价。随着银行业客户的收益和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式将成为银行业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式。1、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式该定价模式选择某种基准利率,如以 libor 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等为“基价” ,根据信用等级、风险程度等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可能的违约成本和资金成本确定。用公式表达为:贷款利率基准利率(1系数)在实际运用中,目前我国银行业贷款成本的准确分摊很难做到,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确立,为规避成本核算问题提供了替代方法。以基准利率加点模式为基础,运用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irb 法)的风险计量方法,以基准利率和风险溢价为主要参数,可以将

8、该模式优化为: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风险溢价期望利润率模型中各主要参数设定如下:(1)以银行间市场债券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推出债券 7 天回购利率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参考指标,这为商 业银行贷款定价提供了标尺。可选用一定平滑时段,比如以 1 个月期限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代替贷款成本,这样就能规避当前商业银行成本分摊困难的矛盾。(2)贷款风险溢价。贷款风险溢价主要依据贷款的风险评级与分类、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和非预期损失率确定。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贷款采取五级分类法,也缺少风险管理基础数据的历史积累,因此,可采用外部评级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给出不同信用等级的违约概率、违约

9、损失率及资本分配系数表。(3)期望利润率。参照同业和本行近几年的平均利润率,管理决策者先给定本行一个期望利润率区间。在该区间范围内,客户经理可结合综合贡献度情况,自行给定每一笔贷款的期望利润率。基准利率加点模式是“外向型”的,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导向。通过这种模式制定出的贷款价格更贴近市场,从而更具市场竞争力。但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在确定“风险加点”幅度时,需充分考虑银行的资金成本和可能的违约成本等。由于对资金成本重视不够,有时可能导致占有市场而失去利润的结果。2、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式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式在为每笔贷款定价时,需考虑客户与本行的整体关系,即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和收益,在此

10、基础上根据银行目标利润给客户贷款定价,用公式表示为:来源于某客户的总利润为该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银行的目标 利润上式可变为:(贷款额利率期限)(-营业税及附加率)其他服务收入(-营业税及附加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银行根据目标利润期望和预计的贷款损失率等指标可计算出盈亏平衡点和某一目标利润额的平均贷款利率。客户盈利分析模型通过差别定价,既能稳定客户,又能通过其他利润点弥补贷款损失。这种定价方法要求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实现“分客户核算”和“分产品核算” ,准确地核算银行为客户服务提供的总成本。客户利润分析定价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定价策略,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11、。它摈弃了“就事论事”的思维框架和以“业务为中心”的传统经营模式,试图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业务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采用这种模式有可能得出富有竞争力的贷款价格。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在推行和尝试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意欲建立以明细客户为核算对象的信息提供渠道,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两种融资方式定价机制的比较在定价机制方面,我国市场化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定价基本上遵循的是无风险定价与二级市场收益率曲线定价相结合的模式, 并参考与国债之间的信用利差;而国内商业银行则多采用基准利率加点模式进行贷款定价,相对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债券价格具有独特的价格信号功能,能够很好

12、的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使资金以最小的成本流向所需资金的企业,直接融资债券定价包含了比间接融资定价更为复杂的市场内容,均衡的市场价格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够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一个具有足够广度、深度弹性的债券市场中,风险债券与无风险国债之间的收益差反映了一定信用等级的风险升水,这一市场信号反映了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债券市场定价可以被银行用来对相应的企业贷款定价。单纯的银行贷款定价没有市场价格信号,融资的实际成本可能大大偏离真正的风险调整后的成本,使风险高的项目贷到利率相对低的资金,也就是说,直接融资债券价格比间接融资定价包含更多的价格信号。参考文献:1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协会.互联网主页:http:/.2 唐双宁.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监管.中国金融,20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