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9847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马克思思的矛盾分析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田莉莉 51122903033摘要: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思想理论的基石,它是包含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在政治 经济学中来, 马克思首创唯物 辩证法。 “就本来意义上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 马克思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揭露资本主义矛盾,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 对立。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解决不同的矛盾我们必然要正确认识事物间的矛盾,并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关键词:矛盾,特性,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贯穿于

2、马克思经济学的始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商品开始着手分析,商品的两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它们由创造商品的两重性决定。商品内在发展的矛盾引起了交换,在商品交换时产生了商品与货币的矛盾。此后,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因而又产生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资本剥削剩余劳动,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马克思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揭示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这个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要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必须先要把矛盾的内涵和特性搞清楚。一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是在思维中

3、的自相矛盾,叙述的自相矛盾,即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个对象,同时作出既肯定又否定的两个相悖的判断,它是人们的思维不合逻辑、违反逻辑中的矛盾律造成的。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楚人有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这便是逻辑上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然而我们讲的矛盾是辩证的矛盾,它指的是对立统一,是说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列宁说:“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的逻辑思维的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在政治分析中都是不应有的” 1,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

4、盾” 2。在这里前面讲的是逻辑矛盾,后面讲的是辩证的矛盾。一切荒谬的逻辑矛盾是任何科学认识都要避免的,而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辩证矛盾恰好是任何科学认识应该研究的对象,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要认识到事物的矛盾。二 矛盾的两大属性1 列宁全集第 2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 131 页2 列宁全集第 5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 213 页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说矛盾双方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列宁曾说过:“上不是下,上的规定就在于

5、它不是下,有上就是因为有下,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在每一个规定中包含着它的对立面。父亲是儿子的另一方,儿子是父亲的另一方,而每一方都是作为另方的另方而存在,同时每一个规定只在它同另一个的关系中存在着:它们的存在是持续的存在。 ”矛盾的相互贯通是指矛盾着得每一方都包含着、渗透着对方的因素或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比如说,在学习工作中,进步和落后这对矛盾,它们不是孤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在逻辑矛盾中的双方是对与错,他们是无法转换的。辩证矛盾中矛盾双方的相互转换促进了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斗争是统一体内

6、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因此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普遍的。比如说,你死我活的敌对阶级斗争、社会生活中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之争、生物界中的生存竞争、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等等。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主要有两点,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也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其二,矛盾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矛盾贯穿始末。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包含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册鞥建筑与经济基础等等。不仅世界上的事物

7、包含矛盾,而且每一事物在其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中均包含着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就会产生新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的矛盾又各有其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事物的运动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食物内部事物矛盾有其特殊性。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例如,中国封建时期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和人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便成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8、族之间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在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矛盾,其中居于支配地位的起领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次要位置的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者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同时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均衡的,从而分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便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此外,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事物的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事物的本质矛盾。然而非根本矛盾却不是如此,根本矛盾制约着非根本矛盾,非根本矛盾发

9、过来影响着根本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 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基核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

10、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是以矛盾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将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的原因。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

11、;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即是说,要从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分析问题,既要在诸多矛盾关系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统一、渗透、转化,又要在复杂的矛盾群中把握二者的差异、排斥甚至对立,全面的研究矛盾双方的复杂关系。这便是矛盾分析法中的两点

12、论。同时,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穿于矛盾的分析之中,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采取折衷的、中庸的态度。这边要求我们运用矛盾分析法时要注重重点论。重点论与两点论是相统一的。在研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时,特别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必须牢固坚守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阵地。一般来说矛盾的解决途径是三种:一是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比如说在社会领域中正义战胜邪恶,在认识领域中整理战胜谬误、科学战胜迷信等。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

13、替。如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最终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三是矛盾双方融合成为一个新的事物。无论是那种方式我们必须保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是矛盾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汶川地震发生之际,在紧迫的时间下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了以下几步。第一是全力以赴抢救人员,第二是医治转移伤员,第三是安置受灾群众,第四是消除次生灾害,第五是灾后恢复重建。然而玉树地震这种特殊困难情况就决定了抗震救灾不能严格分阶段地进行,必须在 7

14、2 小时黄金时间内,采取全力以赴抢救被压埋的人员、救治转运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卫生防疫、恢复基础设施同步展开的办法,在震后 24 小时基本恢复交通通讯,48 小时基本解决通电问题,受灾群众基本进住帐篷和保证食品供应,72 小时重伤员几乎全部转移至西宁、成都和西安。正因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救援队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精心和周密的安排部署,这次救灾才取得了非常高的效益,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这便是这一原则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运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研究中,要反对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

15、道用唯物的观点看问题。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只了解一方,而不了解另一方;只知局部,不知全体。所谓表面性,就是不知道深入事物内部去精细地研究矛盾的特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根本对立的。这就表明,违背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原则,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各国的具体国情、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统一起来,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 ”四 结语在中国古代,各色

16、各样的矛盾观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老子提出“反者通之动”这一命题,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易传中的矛盾观点:“一阴一阳之谓道” ,是说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变化的原因。“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表现出无穷的变化。韩非的矛盾观点:他提出“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驰张” , “智有所不能立,力有所不能举,疆 (强)有所不能胜”,“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 ,是说矛盾是普遍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相对的,绝对完善的事物和全智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能求全责备先人们得矛盾观让我们明白了矛盾的重要性,为我们把矛盾,运用矛盾打下深厚的基础。运用矛盾分析法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它丰富的内涵促进了我们社会整体的进步。参考文献:1徐志明.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2吴倬.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3肖盛白、余世南.马克思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