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9116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之我见东台市富安镇丁庄学校 吴小樯论文摘要 文章通过对以德治校、以德育人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以德治校背景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须着力关注的几个问题。关键词 以德治校 以德育人 着力点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这一重要思想对以德治校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学校德育工作

2、指明了方向。一、以德治校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加强道德建设,是学校进一步发展、保持稳定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首先,以德治校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潮流。在这样的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人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问题更突出、更尖锐、更紧迫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的人民不仅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及国家、民族、社会负责,更应对整个世界人类的未来负责。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科技人才的科学素质与人文道德素质的日益不和谐发展已成为西方国家科技第 2 页 共 7 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生活的

3、方方面面突显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秩序的形成和维护,国家或世界事务管理的良性运行,都需要借助道德的力量发挥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个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即将形成,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节奏将日趋加快,对此,如何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高道德判断力,避免人们在急剧变化的形势面前出现道德困惑、理想错位和信念迷失,是德治的使命所在。学校要在未来的人才和知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高度的自律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自我约束能力,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攀登和探索科学技术高峰的精神,而这种品质和精神无疑需要学校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去培养和塑造,方能实现。其次,以德治校体现了“三个

4、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针,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下的道德既有共性,又有阶级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因此,学校讲以德治校,这个“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德”,而是既涵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学校以德治校,就是以代表最先进文化的道德去治校,而决不是以腐朽没落的封建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去治校,这是由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同时,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将不断向学校提出新的道德问题,学校德

5、育这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第 3 页 共 7 页思想的要求去帮助学生探讨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这些道德问题,并不断开辟新的道德途径,使学校以德育人更能集中体现“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再次,以德治校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贡献,对学校的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德治”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通过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来进一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准,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生

6、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的重任,切实加强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化、道德实践和道德教育活动等渠道,充分借助道德的力量去培育青年学生,使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他们所认可、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二、以德治校必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一个大环境,营造一个大氛围。把学校德育工作置于以德治校背景下的不同视角加以科学的审视和正确定位,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目标确立及模式构建、内容更新、方法改进、机制运作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第一,学校德育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时

7、代背景,在国际大格局、第 4 页 共 7 页大变化、大趋势中开辟学校德育新视野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进程,是当今世界各国超越国界和社会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所展现的全方位的彼此沟通和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发展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而言,“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一种社会文化相互激荡和融合的具有人类划时代意义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出现,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发展将日益国际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冲撞和整合的领域也将更加广泛、程度也将更加激烈,全方位的文化互动将更加频繁。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无疑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校既要立足于适应祖国

8、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着眼于适应国际化大生产大合作的时代要求,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道德观,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社会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的同时,还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宽大的胸怀,去吸取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善于借鉴世界各国德育的成功经验,把学校德育放在世界视野中加以科学定位和正确抉择。另一方面,学校德育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占领好学校德育的马克思主义阵地,自觉抵御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的侵蚀。第二,学校德育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着力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模式和运作机

9、制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第 5 页 共 7 页系的反映,又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差异的客观存在,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从而导致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并存,这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产物。站在代表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规范,是学校能培养出、培养好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是确保学校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所在。第三,学校德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德育目标的实现国与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结到一点就是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竞争。从这一意

10、义上说,素质教育必然是 21世纪现代教育的主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其目标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把德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是时代发展、人才竞争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学生各种素质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学校教育就要对人进行全面培养,才能培育出合格的复合型的人才产品。对此,学校德育要注重与各育之间的相互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以教育学生学会以正确做人为立足点,把“会做人”与“善做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学校德育要着眼于

11、实效和创新,保持学校德育的生机与活力第 6 页 共 7 页目前学校德育客观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德育低效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够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脱节,历史、传统与现实教育不相协调,道德建设中也存在着正气不足的问题等等。针对存在问题,学校德育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强道德建设。其二,大力倡导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确立新时期的理想人格或道德典范。其三,把阶段性与连续性结合起来。其四,道德建设要具有可操作性,力求达到理想性与现实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其五,要注重创新,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开发德育资源,拓展德

12、育途径,改变教学模式,改进德育方法和手段,开发德育新载体,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新的德育体系和德育运行机制,通过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五,要着眼于社会大环境的现实影响,把大环境各种有利因素注入德育工作,促其与社会“正位对接”第五,学校德育要着眼于以法治校与以德治校“两手抓”,努力营造学校内部良好的道德环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治国新理念,是对我们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升华,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治国理念。 “法”讲他律,“德”讲自律,前者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后者具有内在的自律性,虽然二者所强调的角度、侧重点不同,但其目的和功能是一致的,并具有互

13、补性,兼容性和一致性的特点,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第 7 页 共 7 页第六,学校德育要着眼于“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体现德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法治和德治对社会的促进,是通过人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的提高来实现的。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如何严格遵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评价标准及怎样实施道德行为,发挥德育的“主导”作用,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能否得到保证。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能否在以德治校的理念中真正找到以德育人的正确位置,也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学校德育就必须在德育队伍的组建、培养、使用及创造良好的条件等方面下功夫,给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和发挥作用的舞台。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活动的主体,其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及较强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是学生主体能动性和个性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障。为此,学校德育必须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增强德育时代感,突出德育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发展与完善,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主体,使学生既成才,又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