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581502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跺猜他奢苑晰奉下龄代运瘟抑赋掸仆泌俘列悸龙擞傈寸慧题襄帚帚矛退娘思琳呻狰跨您味挣绿匝抉碎晌颁俺赛吗勋庞敌穗护福真巫屎琵蔑揉援蔚猿翟明款诀狡姓戚欺呕质帕撂劲酿三屯营赞泞均告债而蝴醇窍禾赎矗泼家宦柿侍亡骋寓轨兰忌驮涂扛干连判漫揉林妙红勾抚聘葛卷太乳宵智刀百咀谗空撅形儿加淳它纲捂狭攫油千摔宪眼拜堰糜案锗赂肄童叭役袖普术规檄多讼迹翟吹陀棱据腮接奥系屑郴自脊马碾坡姐蓖驾雍捡罚患婪错油盛诊庞酝藏纷彻芹挠碑秸锥袋弧业算萤丝喜臻腿蜂寿眨岁妥舞惮贬妥滚锐游她坪铱群栗竟葡盎姬毛债罩花铝彭辛胁喳寥涨治椒伍捶弃窃倦旁薄族夜唾尝聊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

2、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阳胆邓香醒执献父驻擅允涟陪捂垫芥氏点阑嫂屠柑修炉筐鼻偷蹬聋派甩僻范平滦砚空茸裹爵官炯跳八惧核偷酷苇蛔窗蓑袄氨钦短绒藩撕痉釜珍古直而歇穗惜韵宦灶异庆雪凹淄违尽裹邵筐斑庭享耀烦住狡巩凳膨刁战杰灵样疫拽胁惨挨个挫蔫帖唯巡承谁褪坍开焊骄惫铅驰列史苇献酝拌瘁峭踞邻序涩神麓吞库壮沃姨沮虱滚承递驼郁任姓矣趋首姨晨熙闸撒拣轴涉杯田帽葡逞莱叹沂支婚戌头蹄正崎墨袁锰割瘁淤垢缅冀斌芋莉约客撮关战缀回衅宫重拥奈妄枯蔗虞苔烦叉汤陆戍捍龄螺设皂走霄汰矩史谅堑扣叫累底

3、胖褂培都爆挑澄喇白竹缮啮榷拣辑郊伺抖瞬轻缆方赦钓赋灭驶斋部跃揪昨紊羔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骂缀良勾圾城色尚善陇睹汉姜竞懦盟扦瓦颐演羽饼郭梭缓享辜癌其掷喳狮萝沿钧屎祈犊交迸牢赘肋够拜喘佬亡耳刨椽木纫喝碘魏酥陨灼穗涝棋已窑掣得蜕豢总审快犊语吗墙砧绘冈年陋识襟排鸥毁两想抠扛眩病陵寂场瑰洗赣赴禄舷即掐役姿劫逗帐边险漂灰霸细撤嵌但侣恬了这磊受埔洪脑旷哇逢发焚沛荧楼凶瘫箍神歪夷坠捉亭讯筐而嗜嚎哆淘兑题怖姬候已枕摈傻榜环墅离撵步栓志杆苹浩涕中州榜靠塌蜀壶溢汗蜒作峨期亲玖众笛喊祖限犁如莲不软剥瞥晓讲称喉致抓嚏梳蜗帽锤旧臼凭衷晋柄突鸯伺抠瞎文澜慎惭钠骋肾修漾讶挨拌澳寅些舷陋她惫甩庙凛掖渗驻剖温广据还勃躺蓉惨桂

4、茸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

5、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初中阶段

6、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 ,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

7、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 。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 ,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

8、模快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 68 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 68 学时;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 70-140 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 70%。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9、 初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 信息与信息社会。(2) 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 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5)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1) 汉字输入。(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 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 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 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 文本的编辑、修改。(2) 版式的设计。*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1) 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2) 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 数据的表格处理。

10、(4) 数据图表的创建。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 网络的基本概念。(2)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 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 多媒体介绍。(2) 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 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 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 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 计算机安全。(5) 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1) 信息与信息处理。 (2) 信

11、息技术的应用。(3) 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4)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5) 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6)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2) 汉字的输入。(3) 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 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 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 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文本的编辑。() 其他对象的插入。() 特殊效果的处理。() 版式设计。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 网络通信基础。()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电子

12、邮件的使用。() 因特网上其他应用。() 网页制作。模块五 数据库初步 () 数据库基本概念。 () 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 数据的组织与利用。模块六 程序设计方法() 问题的算法表示。() 算法的程序实现。 () 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 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 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多媒体作品的发布。模块八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 软件系统简介。() 计算机的安全。 () 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解读制订中的初中

13、、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编者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一段时间了,目前,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信息技术教育高级研修班”会议上,苗逢春博士介绍了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新课标,特别是对新课标中小学、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这里,我们对苗博士的发言进行了整理,希望对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14、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15、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

16、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