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微课说课稿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580511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微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赤壁赋》微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赤壁赋》微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赤壁赋》微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赋》微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微课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微课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被安排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写景记游的散文。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赤壁赋是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黄州团练副史时所作。这是一篇景、情、理完美结合的佳作。作者仁途受挫,处境困难,内心悲苦层层纠结。当此之际,大自然给了他精神的滋养,让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终于走出了自己。(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

2、阅读的要求,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了解赋的相关知识。2、通过诵读,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量,再借助工具书,文章字词的理解难度应该不大,教师只需要在难点、疑点之处稍加点拨即可。但由于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学生对文中作者的情感

3、变化和所获得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往往会浅尝辄止,教师宜多加引导。二、说教法1、重视诵读感悟本文是古代散文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课文的情境,体会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和哲理。2、以生为主,师生互动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作用在于解惑和引导。因此本课在第一课时的安排上,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字词的含义,教师主要是将重点字词和特殊字词进行归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而第二课时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则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三、说学法1、重视诵读感悟2、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仔细分析课文内容圈

4、点勾画,主要是用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文章属“赋”体,其特色就是铺陈,阅读时需要找出不同的铺陈的内容并进行概括,这时圈点勾画就是最好的方法。3、讨论释疑在课程理念下,学生应该对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当自己的观点与他有所不同的时候,适宜采用讨论的方法以其达成一致,即使不能达成一致,也能博采众家之长,增加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四、说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苏轼生平的资料,也解苏轼其人及其文章的基本情况,明确赤壁赋的写作背景,这将有利于对课文的思想内涵的理解。五、说教学安排:二课时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举酒属客 冯虚御风 桂棹 溯流光 嫠妇 愀然 山川相缪

5、 舳舻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扁舟 匏樽 枕藉(二)熟悉课文,理解字义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进一步熟悉课文。2、学生根据课本注释,查阅工具书落实文中字、词、句的含义。 (先独立思考质疑,再将疑难提交课堂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3、本课文言文知识小结:(强调通假字,强调“舞” “泣” “友”等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落实文言虚词“于” “夫”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句式。 )(1)通假字举酒属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杯盘狼藉(2)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侣鱼虾而友麋鹿 正襟危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文言虚词于: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6、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夫: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且夫天地之间(4)特殊句式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凌万顷之茫然而今安在哉(三)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导入新课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的滚滚东流,成为文人寄托岁月易逝、年华不再的吟咏对象。 “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历史的一去不复返,也同样让文人在面对水的时候,可以心生感慨。由水而生发对生命短促的悲叹,自在情理之中。 “乌台诗案”获释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期间他写出了有名的“一词两赋” 。我们已经扫除了赤壁赋理解上的障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

7、去感受一下一代大家借水、月所表达的情怀。(二)赏赤壁之景文中直接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有哪些?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圈点勾画)文章在简单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后,即开始描写赤壁景色,具体的句子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徐”字写出了清风的柔和;“徘徊”写出了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横”有笼罩的意思,写出江面上一片白茫茫的景象。这就描绘出了一幅水雾缥缈,月色朦胧的画面。(三)品人物之情1、在这样的一片朦胧的月色中,人物(主和客)都做了些什么?(圈点勾画)第一自然段:“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

8、万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二自然段:主:扣舷而歌;客:吹箫而和第三、四自然段:主客问答第五自然段:洗盏更酌2、伴随着这些举动,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乐转悲,再由悲转乐3、具体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原因(1)赏景之乐清代才子张潮说过:“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学子们仕途受挫后,常常会寄情于山水以排解心中的忧愁和烦闷,从而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本文作者与客游于赤壁之上时,目睹了江上月色朦胧之景,顿觉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2)由乐转悲作者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

9、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客吹洞箫,倚歌而和,悲凉幽怨,凄切婉转,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客的一番话,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有三层含义:一是感慨英名难留,一是叹息人生短暂,一是因为“超脱尘世”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失落。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3)由悲再入乐作者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为喻,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即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明月的永不增减,

10、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该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况且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唯有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我们可以徘徊期间而自得其乐。(四)析人生哲理讨论:苏轼由“悲”到“喜” ,给了我们哪些启发?(自由讨论,发表意见)人生肯定会遭遇各种痛苦。我们没有必要害怕遭遇的痛苦,怕的是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平庸之人的“庸俗”在于,他们从来不给自己设置牢笼。文人雅士们的“高明”在于他们处于人生低谷时不断为自己设置牢笼,又不断地从牢笼中走出。他们从自己设置的牢笼中走出来的每一次,实际上就是一涅槃,一次精神的洗礼与蜕变。(五)拓展延伸儒家入世,道家避世,释家超世,三者原有矛盾,但苏轼却能外儒内佛、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了起来:修身以儒,治心以佛,养生以道。你能从赤壁赋中看出儒、释、道三家对苏轼思想的影响吗?(此题较难,可以课堂上讨论,也可留到课后搜集资料后再讨论)(六)本课小结(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课文阅读后赤壁赋 ,比较两赋的异同(七)板书设计月夜美景乐扣舷而歌,吹箫而和悲主客问答:1、客曰悲2、苏子曰乐客喜而笑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