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密路监测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468545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密路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顺密路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顺密路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顺密路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顺密路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密路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密路监测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云县水源路南侧土地储备项目临时用电工程顶管穿越顺密路第三方监测方案中交路星(北京)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3 年 07 月 19 日密云县水源路南侧土地储备项目临时用电工程顶管穿越顺密路第三方监测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路星(北京)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3 年 07 月 19 日目 录1、 工程概况 .11.1、工程地质概况: .11.2、水文条件: .21.3、现况管线情况: .3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43、监测目的 .54、监测内容和项目 .54.1、仪器监测 .54.2、巡视检查 .54.3、雷达探测 .5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55.1、基准点的设置 .55.2

2、、监测点布设 .65.3、基准点的保护 .75.4、沉降监测点形式 .85.5、监测方法 .106、监测期、监测频率和工作量 .106.1、监测周期和频率 .106.2、监测项目及工作量统计 .117、路面下雷达探测 .117.1、施工前探测 .117.2、施工后探测 .128、监测控制值 .138.1、控制标准确定 .138.2、数据分析与处理 .138.3、风险控制控制方法 .139、信息反馈方式 .1410、量测管理及质量保证措施 .1410.1、人员管理 .1410.2、质量保证措施 .1510.3、采用仪器设备 .1611、安全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1612、应急预案 .1712.1

3、 人员及职责 .1712.2 应急抢险检测措施 .17附图、监测点布置图 .18- 1 -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密云县顺密路与水源路交叉路口东侧下穿顺密路,呈东西走向。顶管段管线长度为 82 米,管径为 D1200mm,管底距现况顺密路路面 7 米左右。顶管工作坑位于顺密路西侧,距离人行步道外侧 12米,工作坑尺寸为 6m8m;接收坑位于顺密路东侧,距离人行步道外侧 18.5 米,接收坑尺寸为 6m8m。图 1:管线穿越顺密路位置平面示意图1.1、工程地质概况:根据密云县水源路南侧土地储备项目临时用电工程过顺密路顶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根据钻探野外描述、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按土的

4、岩性及工程特性将地层划分为 4 大层,其中层土为人工填土层,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杂填土 :杂色,稍湿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碎石、砖块、灰渣和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生活垃圾。本层厚度为 1.902.30m,层底标- 2 -高为 61.3561.36m。2、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层a.卵石 :杂色,稍湿,密实,亚圆形,一般粒径 25cm,最大粒径大于 11cm,充填中砂 35%40% ,级配较好。本层厚度为4.504.80m,层底标高为 56.5556.86m。b.卵石 :杂色,稍湿,密实,亚圆形,一般粒径 35cm,最大粒径大于 13cm,充填中砂约 35%,级配较好。

5、本层最大揭露厚度9.00m,揭露最低标高为 47.86m。c.卵石:杂色,稍湿,密实,亚圆形,一般粒径 36cm,最大粒径大于 14cm,充填中粗砂 30%35% ,级配较好。本层最大揭露厚度4.20m,揭露最低标高为 43.66m。顶管穿越土层为:卵石层,见管线穿越段地质剖面图。图 2:管线穿越段地质剖面图- 3 -1.2、水文条件:根据密云县水源路南侧土地储备项目临时用电工程过顺密路顶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期间,在钻孔深度 20.0m 内未观测到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埋深大于 20.0m,稳定地下水位标高低于 43.66m。场地历年及近 35 年的最高稳定地下水水位标高低于 48.0

6、0m。1.3、现况管线情况:依据相关资料,本项目穿越了顺密路范围内的 5 条管线,分别为包括:1 条300 的上水,1 条 5036 电信,1 条 2100 电信,1 条1500的雨水,1 条 7010 的电信。具体位置见现况管线与穿越管线位置平面示意图。图 3:现况管线与穿越管线位置平面示意图- 4 -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本次施工监测主要遵循的规范、规程和依据的基础资料如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11/490-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200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

7、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地下工程穿越交通设施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地下工程穿越市管城市道路安全监管工作程序密云县水源路南侧土地储备项目临时用电工程过顺密路顶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 -3、监测目的确保地下工程穿越现况道路及管线的安全和正常运营,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指导地下穿越工程施工。中交路星(北京)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本次管道施工过程中穿越的道路进行第三方监测。4、监测内容和项目根据设计图纸

8、并结合道路产权单位的要求,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对象为:路面监测范围为穿越管线向外侧 8 米,总的监测范围为 16 米。4.1、 仪器监测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的路面沉降。4.2、巡视检查作为仪器检测的补充,本工程整个施工期内监测现场进行日常人工巡查,每天人工监测时巡查 1 次。巡查内容:1) 管线沿线地面有无新的裂缝、渗水及塌陷情况;2) 沉降监测点及基准点是否有松动和破坏的现象;3) 地下管线有无泄漏的常情。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支撑有无较大变形。4.3、雷达探测通过雷达探测道路下方土体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分为施工前、后及管道内探测。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5.1、基准点的设置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 6 -要求精度较高,拟布设深埋砼结构基准点 3 个,作为埋设的永久性标志,形成监控网。基准点设置在距所观测施工部位 50m 的沉降影响变形区以外;基准点距离拟建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 1.52.0倍,基准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 30m,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情况良好且便于保存的地方。图 3:基准点埋设示意图5.2、监测点布设、路面沉降监测点布设原则监测断面宽度大于套管管底的两倍深度之和,即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