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408609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 二 历 史 必 修 三 第 一 单 元 测 试 题一、选择题(232=64 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C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2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C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B. C. D. 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

2、,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4、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 BA 秦统一六国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佛教传入5、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 BA、孔子创立儒学 B、 “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理学的出现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B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

3、.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2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8、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对A.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张分封的思想 BC.妄议朝政的儒生 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9、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C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 10、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D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 B. C. D.11、从“焚书

4、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D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12、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C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13、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B A 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 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 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 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14、无论“焚书坑儒” ,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其本质都是 D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

5、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5、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是 3A 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AC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 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1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D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7、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B)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

6、的广泛谴责18、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B. C. D. 19、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 A )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维新运动时 D新变化运动时期20、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D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2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D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

7、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22、明末清初,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 ,这主要是基于(D )A八股取士使得知识分子不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4B清朝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C君主专制日益强盛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23、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D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4、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A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2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

8、” ,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A “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26.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7.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 B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8.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9、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29、 齐民要术与农政全书 C5A、都记载了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活;B、都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C、都对传统农学进行了总结 D、都形成了完整的农学体系30、传统中医学的成就主要是下列哪三项( C )经络学说四诊法 吃药输液法 针灸疗法。A BCD31、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评述,正确的是: BA、造纸术发明于东汉; B、现存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印刷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 C、雕版印刷术省时省物,效率很高; D、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属于木活字。32、2005 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 600 周年,下图是他当时下西洋时的

10、雄伟壮阔的情景。他之所以能完成这样的壮举,离不开下面哪些条件(C)明朝初年中国国力强盛 庞大而坚固的海船有罗盘针辨方向 有牵星术辨位置A B C D二、材料分析题:(共 27 分)32、阅读下列材料:(13 分)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6”(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11、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4 分(1)战国。 (1 分)生产(或采玉) 、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 (2 分)(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 分)(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 分)(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

12、的什么问题?(3 分)(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 (1 分)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 (2 分)(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 分)(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2 分) 34、阅读材料(14 分)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7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

13、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 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

14、,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3 分)(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1 分)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 分)(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6 分)(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 ;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 。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 分)(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 (5 分)8(3)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或: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 (2 分)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