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共管同仁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97969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房共管同仁堂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四房共管同仁堂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四房共管同仁堂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四房共管同仁堂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四房共管同仁堂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房共管同仁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房共管同仁堂(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房共管同仁堂(1)第一节纷纷乱局何人能掌老铺咄咄怪事警察严防东家时间进入了世纪,这时的中国正处在风云动荡中。光绪三十三年(),德高望重的许叶芬辞世了。她辞世的时候并非全无挂念,在自己身后,谁能主持乐家这个大家族呢?谁又能掌控同仁堂这个百年老号呢?乐孟繁竟先于她而去,只好由乐仲繁接替大哥“主外”。但是他的历练太少,更不知他的人品和才干能否承担起这个重任。知人善任、手段高强的许叶芬也只能带着这个疑惑,无奈地离开了人间。果然,许叶芬刚去世,麻烦就来了。开始,同仁堂由二房,也就是乐仲繁负责。许叶芬去世前,他就接替大哥乐孟繁主外,因此,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哪一房也说不出什么。可是过了没多久,就出了这么

2、一件事。这一年,到了收购人参的时候,乐仲繁把一位姓刘的员工叫来,对他说:“论起人参,别说在咱们同仁堂,就是这行里,也没有比您更识货的人了。您辛苦一趟,去买点儿上好的吉林老山参吧。”按同仁堂的规矩,赴关外买参的人,店里都给配齐了皮帽、皮袄,为的是防寒御冷,可以深入关东,买到好参,同时又能展现同仁堂的实力。另外店里还支给一百两银子,作为川资。这些一样不少,刘师傅知道规矩,不说什么,都收了下来。接下来,乐仲繁又拿出银票三千两,并且对刘师傅说:“近来柜上钱紧,一时拿不出买人参的银子,先拿我自己的钱垫上吧。”东家如此说,刘师傅也没有多想,就把银票揣起来了。没多久,刘师傅就买来了一批上好的吉林山参。乐仲繁

3、看过后,夸奖说:“现在世道很乱,参农都不敢进山,你能买来这么多上好的吉林山参真是不容易。”然后就让人把人参存入了细料库。那时,人参不愁卖,好参更不愁卖,过了几天,乐仲繁就把这批人参卖了五千两银子。做这笔买卖的时候,正好刘师傅看见,他以为是正常交易,就没往心里去。不想,乐仲繁一见刘师傅在眼前,赶紧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刘师傅说:“这回买人参的钱是我自己的钱,你就不要对任何人说这件事了,免得引起误会。这是给您的酬谢。”这倒让刘师傅心里犯嘀咕了,这事儿好像有些蹊跷。没过几天,就有人来找刘师傅,说几位东家要找他问话。刘师傅到了打磨厂的乐府,一进门就愣了。只见四大房的人齐集,个个都正襟危坐地盯着他呢。他琢磨

4、:“怎么着?有出戏叫三堂会审,今儿要给我来个四堂会审?”突然,他明白过来了,准保是关于吉林老山参的事儿。果然,大房、三房和四房的人轮流发问:“二老爷给你银子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你买回来多少吉林老山参?怎么结的账?”“那些人参卖了多少银子?是不是二老爷收的?”刘师傅对各房的发问,自然是一一如实回答。不等刘师傅回答完问话,四大房就争吵起来了。“你是拿柜上的钱为自个儿挣私房钱,对得起祖宗吗?”大房的人指着乐仲繁说。乐仲繁也急了:“我为同仁堂操心费力,你们还冤枉我。你们有良心吗?”“你连本带利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人证物证俱在,能赖得了吗?”三房盯住不放。“你能这么干,别人为什么不能这么干?这么闹下去

5、,老铺不就完了吗?”大房和三房一起指责二房。第三章 四房共管同仁堂(2)刘师傅这才明白,那三千两银子压根儿就不是二房自己的,而是柜上的。二房把五千两银子划拉到自己私囊里了。这时,四房的人插话了:“老太太尸骨未寒就这么闹,咱们对得起谁?照我看,五千两银子要拿出来交到柜上,这没得说。可是更要紧的是,咱们得商量一个法子出来,既能管好这乐家老铺,还得让各房都能放心。”这主意是不错,可怎么才能让各房都放心呢?四房的人说:“往后由四房共管,大家看怎么样?”“四房共管?一家都管不好,四房共管还不更乱了套?”大房的人迷惑了。“哪总得有人作主,不能谁说了都算,谁说了又都不算吧?”三房也有疑问。“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6、,反正我们是不管了。”二房赌气之下,干脆甩手了。最后,好说歹说,各房总算同意实行四房共管,以后遇到大事,必须由四房一起决定,铺东则由各房轮流担当。另外,每年从同仁堂柜上提出四万两银子,平均分给四房,每房一万两,年终不再分红。可是,“四房共管”不仅没有化解矛盾,反而引出了乐家的一场激变。年,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腐朽的大清王朝灰飞烟灭了。它的覆灭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也是历史的进步。可是对同仁堂来说,却是一个大变数。这时,乐孟繁、乐仲繁、乐叔繁、乐季繁已经先后去世,谁来主持这个大家族,谁来执掌百年老店?“四房共管”中有约定:“各房可以共用祖传的配本。可以用乐家老铺的招牌在各地开分号,但不准用

7、共有的同仁堂字号。”也就是定下了同仁堂为“祖遗共有”的财产,任何人不能以同仁堂的名义设立分号。为什么会有这个约定呢?首先,这是祖上立下的规矩,也是供奉御药时对朝廷的承诺,为的是防止不法之徒开设假同仁堂。这时虽然没有皇帝了,可是四大房仍要表示对祖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各房都明白保住“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的重要性,保住了它就是保住了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保住了“同仁堂”的品牌效应。其次,四大房这时都成了大家族,只靠每年从同仁堂那里提取的一万两银子,已经难以维持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了。这时的同仁堂虽然靠着供奉御药创下的信誉,仍然生意兴隆。不过,那会儿时局不稳,一会儿是民国总统宣誓就职了,一会儿是洪宪皇帝

8、登上龙位了,一会儿是张大帅的辫子军进北京了,一会儿是段祺瑞宣布“再造共和”了在这种情势下,谁能保证同仁堂永远遇难呈祥,逢凶化吉?谁又能保证老乐家每年四万两银子的提成亘古不变呢?就连八旗贵胄们的“铁杆庄稼”不是也都没了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时各种各样的洋货和洋玩意儿已经涌进了北京,以前只知道提笼架鹰捧优伶,票戏遛狗逗蛐蛐的京城少爷们又玩起了留声机、话匣子、汽车、电影等洋玩意儿。四大房中,也有人热衷于追求这些新潮玩意儿,还有个别人扛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而堕入其中,可这些都是要“烧钱”的。乐家的后人中也不乏志存高远者,他们想到外国去看看洋人怎么开工厂,怎么办学校,怎么造洋枪洋炮、汽车轮船,尤其是那些

9、用机器就能造出来的西药,中药能不能也借鉴借鉴?可是要出洋也需要钱啊!因此,各房都想发展,都想赚更多的钱,而乐家又立有族规:除了卖药,不准从事其他行业。乐家的后代自幼耳濡目染的就是丸散膏丹、汤剂饮片,以及药材的辨别、炮制、销售等,干别的行业生疏,可是开起药店来,都是熟门熟路。更何况,开药店还能借助同仁堂这个百年老店的声望,以及同仁堂的各种资源。如此一来,乐家就发生了一场激变,四大房都纷纷开设起自己的药店,从宏济堂开始,什么乐寿堂、乐仁堂、沛仁堂、颐龄堂、宏仁堂、怀仁堂、达仁堂、宏达堂等,一时间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而祖遗共有的同仁堂的铺东则由四大房轮流坐庄来担任。第三章 四房共管同仁堂(3)

10、轮流坐庄首先从大房开始。因为这时乐孟繁已经去世,他的夫人就让儿子乐达亨担当起铺东一职。乐达亨尽职尽责,完成了“任期”后,便由三房管理。因为乐叔繁已经去世了,就由他的夫人接任。各房都觉着这位夫人一向挺规矩,老实巴交的,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不料,她管了两年多,就长出了一个包天的胆,竟肆无忌惮地从账房那里提出了九万元钱,直接转到了自己的私账上。这件事情很快就败露了,其他几房自然群起而攻之。一时间吵得翻天覆地,有人骂得满嘴开花,有人闹得哭天抢地,有人气得闷声不语,把乐家兄弟一向祥和敦睦的气氛彻底打破了。乐达仁想到慈爱的祖母对他的关照和期望,深感到再这样下去,乐家这个看似坚如磐石的大家庭,必将不可挽救地

11、衰落下去。为此,他非常着急。这场混战的结果是乐叔繁的夫人被迫退出了那九万元钱,把铺东的职权又交还给了大房,仍是由乐达亨负责。不久,乐达亨就把权力交给了儿子乐佑申。乐佑申辈份不高,又没有老祖母许叶芬那样的本事,怎么才能守住这各房都虎视眈眈的同仁堂呢?他绞尽了脑汁总算想出了一个点子,但这是不是个“馊点子”,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原来,乐家各房都出了不少药铺老板,老四房还出了一位警官,他就是乐达义,从年(民国二年)到年(民国十五年),担任京师警察厅督察处长。这天,乐佑申把乐达义请来,诉说了自己的难处:“别的事儿好说,现在各家都开药铺,有人就变着法儿拿细料库的参茸、犀角、冰片给自己家的店铺做药去。”“什么

12、拿,就是偷!”乐达义义愤填膺地说,“你告诉管库的,就是皇亲国戚来偷,照样把他五花大绑了送到警察局去!”“要是皇亲国戚就好喽!现在是民国了,皇亲国戚早没威风可抖了,倒是咱们自个儿的亲戚难办。四大房,谁都是东家,管库的也为难,一句话说的不合适就受气,哪还敢绑人?您还是另出个高招儿吧。”乐达义说:“我也没高招儿。我这儿干着公差,分不了心,也分不了身。”“您分不了身,可是您手下有人啊。”乐佑申说。乐达义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你的意思是让我派警察来看着,这合适吗?哪有把自家人当贼防着的道理。”“不然可就没别的辙了。”乐佑申说,“四大房这么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明白的糊涂的,讲理的不讲理的全都有,可

13、就是没有一个能像曾祖母那样能让众人服的,既然如此,不就得找警察了吗?偏方治大病嘛。”乐达义想了想说:“这倒也是个法子。有的名医开方子明明犯十八反,倒把病治了。按武林中人的说法就是剑走偏锋。唉,试试吧,派警察看着自家人,数遍全世界,我都得算头一个。”从那以后,同仁堂的细料库外面就有警察站岗了。外人不知内情,就问看库的警察:“您这是防贼呢?”“嗨,不是防贼,是防东家呢。”“防东家?没听说过。”“您没听说过,我也没听说过。可督察长说了,要干好这份差事,甭管是哪位东家,都得当贼防着。”“那您可得抖起精神来。”人家开起玩笑来了,“都说家贼难防,您要是误了差事,留神督察长给您吃药丸,他家可不缺药丸。”第三

14、章 四房共管同仁堂(4)“药丸,给我吃什么药丸?”“拉到天桥吃蹬腿闭眼定心丸啊!”原来,民国初期,京师警察厅把刑场由菜市口鹤年堂附近,迁到了天桥南侧的二道坛门,行刑方式也由砍头改成了枪决,因此北京人把枪毙叫“拉到天桥吃蹬腿闭眼定心丸”或是“拉到天桥吃黑枣”。“得,您积点儿德,念点儿好吧。不过话说回来了,就是挨枪子儿,也比干这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强!”不管乐佑申这法子是“剑走偏锋”,还是“偏方治大病”,反正是管用了。只是警察管得了人的身,管不了人的心,四大房的利益角逐注定他们再也不可能是那个曾经不可动摇的乐氏大家族了。第二节枝繁叶茂乐家后代开店花不同香各堂宝号争先同仁堂有警察整天瞪着眼珠子盯着,总算

15、稳定了一段时间。可是各房开的药店却热闹起来了。这些药店,有如八仙过海,各有各的招数,各显各的本事,倒也挺让人开眼。乐家大房是乐孟繁,他去世早,他的后代开了“乐寿堂”、“乐仁堂”,还有个“南京同仁堂”。“仁者乐寿,寿者乐仁;一店双名,系出同门。”这说的是乐寿堂和乐仁堂。乐寿堂和乐仁堂是大房乐孟繁的儿子乐达亨和乐达庄开设的。乐寿堂开在北京西单,后来在天津等地开了分号,叫“乐仁堂”。新中国成立初期乐寿堂重张,也叫了“乐仁堂”。因此有“仁者乐寿,寿者乐仁;一店双名,系出同门”之说。那时候,洋人往往不识中药,进了中药铺不仅四顾茫然,看到蝎子、蜈蚣、蟾蜍之类的还能入药,往往惊得目瞪口呆,甚至哇哇“洋叫”。

16、可是进了乐仁堂就没关系了,乐达亨的弟弟乐达庄就会出面应付。乐达庄是个秀才,可是他并不想考科举、走仕途。相反,他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并且到日本学习考察过。他不仅精通日文,而且懂得英文。由于他识洋文,排行又是老六,因此家里人戏称他为“鬼子六”。每当有外国人到店里来,便都由乐达庄接待。他能说出当归、大黄、人参、甘草等药物的拉丁文学名,洋人听了往往不断点头说“,”。乐仁堂在北京、天津、开封等地共有五个分店。后来,乐寿堂和乐仁堂都由乐达亨的长子乐佑申掌管。他的三个弟弟不甘寂寞,又于年开设了宏仁堂,这是乐西园、乐笃周、乐益卿共有的药店。他们一共开了四家宏仁堂,北京两个,天津、上海各一个。在天津开的宏仁堂后来又有发展,截止到年,宏仁堂在天津开有三个分店,那时宏仁堂的药以“好、贵、灵”闻名,只有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才敢光顾。而在上海,宏仁堂竟和四房开的树仁堂进行过一番兄弟相拼的激烈商战,这是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