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8499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高 一 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教师: 2014 年 2 月 20 日课 题 登高源: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来源: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 方法。教来源:来源: 来源:数理化网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难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补充修改1、导入新课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 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

2、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 登 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

3、停浊酒杯。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 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 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二、设疑自探(一)学始于疑大家有哪些疑问? 请提出来。闻;触发了哪些思考与感慨?2.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为:赏?(二)自探要求1、请大家针对以上问题先进行独立探究2、时间三分钟三、解疑合探“秀出我的风采”展示要求:1、书写要认真、规范,答案要点要清晰全面;2、口头表述声音要洪亮、清楚;讲解完后要问:“大家是否还有什么补充?”3、非展示的同学继续讨论,做好补充评价准备。评价要求:1、评价同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形成统一的意见,做好展 示评价的准备。展示 两分钟

4、后,出示展示任务分配及要求例:问题一: 第一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二: 第 四组展示(前黑板)问题三: 第五组展示(前黑板)评价展示接近尾声时出示评价任务分配及要求:例:问题一:第二组评价问题二:第六组评价问题三:第七组评价答案解析:问题一:明确:前两联是所见所闻。首联写近景,有六种景物:无生命的景物写了夔州的急风,写了秋天的高爽,写了清白色的渚、沙;有生命的景物,写了哀啸的猿、盘旋的鸟。从色彩看,画面黯淡;从情调看,不免悲凉。颔联写远景,无边落叶到了秋天都要飘落,流不尽的长江滚滚东去无法止步。 “无边”“ 不尽”写出了雄阔之势, “萧萧”“滚滚” 使人联想落木惠牵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在文学作品

5、中,秋天、落叶、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诗人面对苍凉肃杀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英雄难再!颈联的“悲”字点出此番登高的心境,万里漂泊,居无定所, “常”字点出时间之长;“ 独”字从空间上点出今日形单影只的孤独。人在暮年,体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天,在诗人眼里,与心中情感紧密相连,也愈益生悲。诗意至此更具体,也更深沉。尾联点明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艰难” 既指自身命运,又指国运。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这两联抒情,写尽了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难怪人称其为“诗圣” 。问题二: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

6、“风”, “高”对“急”;下句“沙” 对“ 渚”, “白”对“ 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 。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 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问题三:明确:前两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好像六个特写镜头,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绘形绘色,绘声绘动,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生动图画。特别要注意“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诗人寓情于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 内心的

7、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四课堂小结“百年多病独登台” ,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学声音要洪亮、清楚;2、先点评展示同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展示的答案,力争进行补充或必要的拓展;最后对展示组进行评判打分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独”字多么痛苦啊!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这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的境况,杜甫的 伟大就在此。五、质疑再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都已解决了,大家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 没有生成其他新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现在提出来。问题预设:情感蕴藏明确: 首联 哀婉 孤独 颔联 沉郁 高昂 颈联 愁苦 沉痛 尾联 忧愤 无奈 六、运用拓展自主编题我做小老师 ,我来考考你小组推荐优秀习题,由出题人领着同学们完成。写一篇登高的散文化作品,400 字左右。七、课堂总结:1、由学科班长对本节课作点评总结。2、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杜甫的名作,进一步感受秋天的豪迈与萧瑟。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