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77740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民币利率预测模型研究摘 要本文在考察近现代主要相关理论和预测方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民币利率环境的分析,提取出可用于人民币利率预测的信号变量,并将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可以用于利率预测的、较为实用的预测模型。根据本模型的结论,对人民币利率影响较大的几大因素依次为:货币供应量、国际利率水平(以美国利率为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物价指数。运用本模型进行预测的结果显示,根据 2003 年的各种信号变量来判断,2004 年人民币利率应该上调。关键字:潜在市场化利率 名义利率 信号变量ABSTRACTAfter a thorough review on the related theori

2、es and practical forecasting models, this thesis institute a hypothetical model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al variables and regulated interest rate, on the basi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MB interest rate and on a set of signal macroeconomics variables, which indicate

3、s the trend of the movement of the potential interest rate existed in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n, a practical model on interest rate forecasting was constructed, which incorporated all the factors analyzed above.According to this model,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of the five major factors, which hav

4、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MB interest rate was as follow: money supply, interest rate level of United State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forecasting result calculated by this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interest rate should go up in 2004, based on the value of signal var

5、iables in 2003.KEYWORDS: potential-interest-rate nominal-interest-rate signal variables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2003 年以来,消费物价指数(CPI)由负转正,并且从第四季度开始由于前期投资品和当期农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引起消费物价指数的较大增长,12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达到 3.2%,使中国的实际利率变成为负值。围绕人民币利率的走势问题,市场产生了许多猜测,一部分观点认为利率将会调高,而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利率将保持不变。利率对债券、股票及外汇等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预测对

6、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率的预测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对利率与有关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一直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80 年代以来,众多经济学家就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马克斯威尔弗莱(Maxwell .J .Fry)在对 7 个亚洲国家1961-1972 年实际利率和 GDP 实际增长率的计量研究中发现利率对储蓄和经济增长有直接和显著的作用;阿兰盖尔博 (AlanGelb) (1989)对 34 个欠发达国家 1965-1985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经济增长率、利率和储蓄率等指标的相关性,得出了这些国家的实际利率每上升 1

7、%,经济增长就相应提高 0.2%-0.25%。IMF 的 Lanyi 和 Saracoglu 收集了 21 个发展中国家从 1971 到 1980 的 30天存款的实际利率,据此计算出这些国家在这一时期的平均利率,然后将他们分为正值、低负值和高负值 3 组,并分别考察了其金融资产增长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得出了实际利率为正值的国家,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也普遍较高;实际利率为高负值的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普遍较低;实际利率为低负值的国家则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了在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率与实际国民经济增长率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国内的相关研究大约兴起于 90 年代

8、初。陕西财经学院张杰教授在 1999 年出版的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和变迁一书中,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利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其拟合优度 R2为 10%。从其检验方法来看,主要是没有考虑到利率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有一定的时滞性。吕耀明、林生(1999) 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对 GDP 实际增长率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在考虑了利率对经济增长时滞效应的前提下,得出的拟合优度 R2分别为 8%和 45%.唐倩(2000)在 中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一文中,在考虑一年时滞的基础上,假定一个虚拟变量 SHIFT 过滤掉非利率因素对 GDP 增长的影响,得出的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

9、,R 2达到了 57%,而且利率的弹性为正 8%。宾国强(1999) 在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文中,引入金融深化指标对 1987-1996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考虑滞后和自相关等因素后得出了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作用,还对实际利率、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格兰杰(C. W. Grange)因果检验,得出了实际利率和金融深化在 Granger 意义上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结论。但他忽略了 90 年代以来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出现背离的现实,没有考虑市场背景的变化可能使现实脱离原有的理论研究范围,将近 20 年的数据进行笼统的处理,从而导致其结论的显

10、著性大为降低。李焰(1999)在 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一书中,对 1952-1992 年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 1952-1978 年之间利率与储蓄之间存在微弱的负效应,而在 1979-1992 年间利率和储蓄则出现不显著的正效应。郭金龙(2000) 在利率下调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实证分析一文中指出:1986-1998 年期间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基本上不相关。此外,他认为国有、集体经济投资增长率对利率不敏感,而个体经济投资增长率对实际利率的变动则较为敏感。李杜环(1999)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也得出了我国非国有经济比国有经济的投资行为更

11、具利率敏感性的相似结论。肖殿荒(2001) 在利率变化的消费效应和资产替代效应一文中,得出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利率变化的消费效应都是不明显的,消费变化主要是由收入变化来解释。郭金龙(2000) 在利率下调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实证分析一文中则认为,居民消费的增长率与实际利率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且.其相关关系是不断增强的。随着相关性的增强,其消费增长率对实际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也在逐渐增强。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研究对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利率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研究中由于采用的方法、参数和模型的差异,导致其研究的结论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12、。此外,他们的实证分析大多集中于检验利率政策的绩效,比如利率与经济增长和储蓄增长、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等方面的研究。特点是以利率(大多为实际利率)为自变量,其他因素为因变量,逐项检验利率对这些变量的影响。而且在现有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样本和参数的选择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公认比较全面和权威的研究还比较少。1.2 论题界定与研究目的国外许多关于利率决定与预测的理论,例如可贷资金说、理性预期等理论对利率为何及如何变动看法不一;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目前作为预测的统计方法太过粗略,一直无法产生一致而且正确的预测值。所以对于利率的预测问题一直是金融领域的一大难点。而这一问题在中国变得更加复杂。我国的存

13、贷款利率的生成环境与国外金融理论的假设前提并不相同。因此简单地套用国外金融理论来分析它们,必然导致谬误。只有从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假设前提出发来分析我国的利率才有可能逼近正确的认识。我国现在仍处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过渡阶段。我国的利率曾经多达上百种。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使得人民币利率截止到 2004 年 9 月为止大致形成了如下结构 11:官方利率,即由政府完全控制的利率。主要有央行公布的存贷款利率 2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33、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等。准市场化利率,即政府控制下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主要外币利率、央行票据市场上的招标利率,国债发行市场上的招标利率,以及部分

14、信用社贷款利率等。市场化利率,即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主要有同业拆借利率、贴现、转贴现利率等。受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制约,以及11 以下划分方法,参见李方教授人民币利率周期探讨 , 上海金融2004 年第 10 期。22 2004 年 10 月 28 日,在本文基本完成的时候,央行宣布利率基准上调 0.27 个百分点,并且设定了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和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使得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推进一大步。33 我国中央银行曾经对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支付较高利息,1998 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之后大幅降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严重市场分割问题和我国金融系统自身的结构问

15、题的影响,上述三类利率尚未能形成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联动性、统一的利率体系。在三类利率中,与金融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依次是第类和第类利率,而对实际经济影响最大的还是第类利率。这正是为何第 类利率至今还未能实现或者部分实现市场化的原因。我国的改革总是将关系重大而又复杂的改革放在最后,正如金融体系的改革置于实体经济部门的改革之后一样。当第类利率发生变动时,其影响能够传递到第、类利率上,但该过程不可逆。因此,在我国逐步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夕,对我国利率走向的准确把握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基于问题自身的重要性和个人兴趣,笔者选择了利率预测作为研究的问题。本文所打算进行的人民币利率预测研究,主要是指前述第

16、类利率中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预测人民币资金价格运动的趋势,故本文选择人民币贷款利率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人民币贷款利率又是以一年期贷款利率为基准。所以,本文选定一年期贷款利率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官方制定并宣布的名义利率,而不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利率。 44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和借鉴了国外一些较有影响的利率预测模型的经验,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若干可能揭示我国利率未来变动方向的信号变量 55与利率水平之间的进行了分析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利率的预测模型。然而,无论是这些模型还是这些模型赖以构建的经济学基础,大都建立在利率是由市场化力量所决定这一假设前提之上。这一前提同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不完全相符,本文所要研究的人民币贷款利率是由官方制定并宣布而不是由市场化力量所决定。这一重大差异决定了这些国外的模型和方法无法直接照搬来用于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