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6967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7章-实用类文本阅读【23】(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 23实用类文本探究三题学案略语 实用类文本探究题主要探究文本内容和主旨,发掘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常见题型有三类:标题意蕴探究、句子含意探究、文本启示探究。二轮复习,要掌握这三类题型的探究要领。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灵魂的丰碑林彬一阕石头的音乐升腾着。金子一样的天空,通往所有星座的道路全部被它照亮。石头的音乐向天空生长,天空好像越来越低的俯伏到海面上来,浪花跳跃着,奔跑着,加入这雄浑磅礴的旋律。那阕石头的音乐是一座宏伟的丰碑,它通过漫长的黑夜,伸向天空,新生的太阳给了它所有的颜色,它的身上披满了花环。林徽因从梦中醒来,猛地拉亮电灯,梁思成也被惊醒了,慌慌

2、张张来找药瓶。林徽因说:“我不是吃药,给我拿张纸来。刚才在梦里有一个设想,我得立刻把它画下来。 ”自从接受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任务,林徽因不知多少次这样从梦中醒来。1949 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就为纪念碑的奠基填了第一抔土。1952 年由梁思成和雕塑家刘开渠主持纪念碑设计;参加设计工作的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此时她病得已不能起床了。在起居室兼书房里,她安放了两张绘图桌,与她的病室只有一门之隔。两个月的时间,林徽因和关肇邺画了数百张图案,最后选定了以橄榄枝为主体的花环设计。1953 年完成了景泰蓝抢救工作以后,林徽因的身体又一次垮了下来,她生命的热能仿佛彻底耗尽了。每到寒冬,

3、她的病情就愈加严重,药物已不能奏效,只能保持居室的温度。即使是一场感冒,对林徽因也是致命的。每到秋天,梁思成就要用牛皮纸把林徽因居室的墙壁和天花板全都糊起来,几个火炉也早早地点上。不久,林徽因因病情恶化,住进了同仁医院。林徽因感觉到,她的生命如下午的日晷,疲惫的影子已经渐渐淡远模糊。而逝去的一切却随之清晰起来。已经很久不敢再照镜子了,她怕在那块明亮的玻璃上,看到她瘦骨嶙峋的面容和一生跌跌撞撞的路程。那无疑是生命中最残酷的一幕。同仁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都知道,他们这里住着一位特殊的病人。她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诗人。她的肺病已到晚期,将在这里度过她人生最后的日子。然而她又是个

4、很坚强的人,对医生的每一次治疗,无论多痛苦,都配合得很好。4 月 1 日晨 6 时 20 分,林徽因终于告别了这个世界,走完了她 51 岁生命的里程。林徽因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由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负责修建,同时还将林徽因生前为纪念碑设计的饰雕刻样移在她的墓碑上,碑的上方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西北隅,绿荫和萋萋青草掩映着矮矮的墓碑。如今碑上没有铭文,没有姓名,只有一只浮雕花环,橄榄枝环抱着圣洁的牡丹、荷花、雏菊。那是林徽因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设计的碑样,朴实无华地镶嵌在这里。太阳把它的光芒大笔大笔地写在广场上。这里在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典礼。国歌高

5、奏,红领巾高举起手臂,三军将士高举起手臂,向历史庄严布礼!一阕石头的音乐,向金子样的天空升腾。通往所有星座的道路,全部被它照亮!纪念碑上,那一只只永恒的花环,招展着一个季节的新绿!(选自林徽因传 ,有删节)1结合文意,探究标题“灵魂的丰碑”的含义,请简要阐述。答: 答案指人民英雄纪念碑。经过林徽因和其他设计师的努力,先烈们的高贵、纯洁和坚韧的灵魂通过以橄榄枝为主体的装饰牡丹、荷花和菊花的花环设计等完美表现出来。指林徽因的精神。林徽因在病重之时仍坚持工作,这种对待事业的忘我精神也是高贵的灵魂。她的精神成为一座有灵魂的丰碑,鼓舞着后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努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杨镰:

6、我和新疆的六十个约定王斯敏计亚男“阿提米西布拉克,60 泉。 ”一幅新疆地图被“哗”地摊开,一根手指在上面游走着,寻找这天书一样的名字,指给我们这两个好奇的访客看。没有人会不好奇。西域、楼兰、罗布泊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些多么奇妙的地方极具魅力,却遥不可及。然而,我们面前这个身材高大、银发粲然的学者,数说起来却泰然自若,像言及自己花园里的寻常花草。因为,这些都是他用脚步一次次丈量过、用文字一次次解剖过的地方。1968 年,杨镰高中毕业,他选择去新疆“接受再教育” 。临行,杨镰去向父亲的挚友著名诗人冯至告别。冯至取出一本书来送给他,发黄的封皮上,赫然几个大字我的探险生涯 ,斯文赫定著。纵横山野的“

7、牧马人”生活听来浪漫,实则苦不堪言。无数个静寂无人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斯文赫定穿越时空的诉说。他似乎跟着这位探险家踏上了一条无尽的长路,新疆的悠远历史和多彩文明,开始浸润他干渴的心。1976 年,杨镰终于奋斗回北京了,但他却再也无法割舍新疆。他为自己圈定了 60 个探险考察点,和新疆订立了 60 个约定。1989 年的一天,瑞典一家电视台找上门来:他们筹拍大型电视片斯文赫定之路 ,想请杨镰帮助策划。 斯文赫定之路 播出后,在瑞典反响热烈,杨镰应邀赴瑞典交流。在那里,他拜访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著名汉学家马悦然。马悦然的夫人是四川人,她感慨地告诉杨镰:“你要记住,我们不是关心沙漠,是关心在沙漠中居

8、住和进出的人;我们不是关心雪峰,是关心雪峰对人类的影响。 ”杨镰陡然一惊,立时颖悟:是呀,人的焦虑可以烧灼生烟,人的企盼能够再造情感。为什么我心焦如焚地想重返新疆,难道不是为了这些世代生长于斯、与沙漠抗争的人们吗?从此以后,杨镰把考察重点锁定在自然和人的关系上,把大漠、绿洲、建筑统统还原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1998 年 10 月 11 日,塔里木东端,罗布沙漠深处的荒村阿不旦。在罗布人举族撤离家园整整一个世纪之后,这里迎来了第一位外界的探访者。他就是杨镰。带他前来的,是当年随祖辈们移居若羌县米兰镇的百岁罗布老人热合曼。热合曼逐一为杨镰指点着他父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原来,这每个沙包之下,就是一个

9、昔日罗布人的庭院,肆虐的风沙以其为核,聚敛成丘;而那残存的芦苇荡,旧时则长满了“密集得插不进一根手指”的芦苇。这就是楼兰遗民罗布人最后的“伊甸园”吗?那个有着“中亚地中海”之称的游移湖,那个以“水草丰美,适宜人居”命名的渔村?杨镰不由想起了罗布人最有名的传说:在罗布泊广袤的海域中有许多一人长的大鱼,每逢春天,这些鱼会跃上湖岸,变成马鹿,跑进茂密的胡杨林栖身;等到深秋树叶落尽,这些马鹿又跳回水里,变成大鱼可是今天,鱼、湖、树、鹿,都哪儿去了呢?此行结束后,杨镰将十余年考察见闻写成非虚构小说最后的罗布人 。这本书不但引起了读者对罗布人的兴趣,更使杨镰在罗布人中名声大振。60 个目标,就这样一个个实

10、现探求清朝流放乌鲁木齐的越南王公的存在证据,寻找八十多年前叱咤河西走廊的国际大盗黑喇嘛,重新发现八十多年前斯文赫定记述的“中蒙边界第 496 号界桩”谢别斯廷泉二十多年来,他 47 次深入新疆腹地,写出了荒漠独行发现西部 寻找失落的西域文明等作品,主持编译了西域探险考察大系 探险与发现等丛书。他丈量着新疆,不但用脚步,也用饱蘸深情的文字。60 个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终止。在他心中, “西部探险如同一扇闭得死死的大门,被一个傻里傻气的人,硬是推开了一道缝隙他鼓足勇气向前走去,终于为他身后的人留出了观察秘境的通道” 。在杨镰推开的门缝里,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摘编自光

11、明日报)2作者认为,杨镰让“我们看到新疆,看到绿洲,看到人类文明成长的身影” ,请结合杨镰的探险活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答案杨镰对新疆进行长达二十多年的探险,写出了多部有关新疆探险的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疆。杨镰对荒村阿不旦的探访,唤醒我们对阿不旦以前“水草丰美,适宜人居”的美好记忆,引发我们反思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杨镰对新疆的探险考察,告诉我们大漠、绿洲等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缩影。3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高度评价宣纸,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从宣纸与中国书画发展的密切关联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

12、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问题反思实用类文本探究题有哪些常见题型?应该如何掌握它们的探究要领呢?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题目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高度评价宣纸,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从宣纸与中国书画发展的密切关联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原文宣纸,中国书画的千年密码见学案 21“自我诊断”得分 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1 分该答案只是在谈宣纸与中国书画的关联,可按结合文本得 1 分,但无“启示” 。 “启示”是在文本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剖析现场失分答案2 分该答案两个答

13、题点能结合文本分析,各得 1 分,但所谓的“启示”仍是在文本层面内展开,未达到理论提升的高度。3 分该答案第点有启示,有分析,且正确,得 3 分,但第点对文本的分析没有抓住“宣纸与中国书画发展的密切关联” ,故不给分。4 分该答案第点正确得 3 分,第点分析文本得 1 分,但“启示”与“分析”不能对应,故“启示”不得分。5 分该答案两点均比较好,只是第点的“启示”表述不到位,不宜说“规范自己” ,宜表述为“反复打磨(磨炼)自己” ,故只给 1 分。得分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解读现场满分答案满分6 分该答案三个要点每点都有正确的启示加准确的文本分析,点点正确;表述顺序上也比较灵活,前两点先“启示

14、”后“分析” ,后一点先“分析”后“启示” 。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传世离不开优良的物质载体。拥有出众独特的品质,才能在竞争中占据长久的优势,达到巅峰成就。传统工艺复杂繁琐,耗时漫长,却能保证质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需要审时度势,否则往往得不偿失。(答出一点给 3 分,两点给6 分。言之成理即可)评分建议(1)结合文本 1 分,启示 2 分,只要答对任何两点就可得 满分。(2) 启示不对,也可得结合文本的 1 分。(3)启示必须上升为理论( 本质),不能再停留在宣纸与书画的关联上。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标题意蕴探究题要求探究标题意蕴,说明其意蕴很丰富,既有表层意,又有深

15、层意。不过,实用类文本标题意蕴更多地指向文本的中心和主旨, “中心”和“主旨”在哪里?就在文本的段首段尾处及其他议论性语句中。因此,首先要从标题与中心、主旨的联系入手探究。其次,可以从文本人物、作者、读者三个角度探究。最后,作为探究题,一般要求分角度分层次表述,要点全面,表述精确严谨,这一点,实用类文本标题意蕴探究题也不例外。另外,标题意蕴探究题不要与标题作用分析题混在一起。前者提问方式一般为:请探究标题的意蕴(内涵)/ 文章用这个作标题合不合适。后者提问方式一般为: 标题有什么作用( 妙处 )/哪个标题更好。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言语照明的世界苏娅采访自己敬重的翻译家傅惟慈,是件困难的事,想不出更好的问题。关于他的志趣、性情和对世界的看法,答案似乎都隐含于他的译作布登勃洛克一家 月亮和六便士 问题的核心等,和随笔集牌戏人生中,任何时候读,总有一两个句子蹦出来呼应你的探寻,正像他所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