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435762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招生、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 崔盛 吴秋翔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CEPS) 数据, 分析了自主招生生源特征及对大学学业表现和就业薪酬的影响作用。相比以往实证研究, 论文在控制高考成绩后, 发现自主招生对大学学业表现并没有显著影响, 但自主招生对就业起薪和薪酬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研究认为, 在现有培养体系下, 大学学业表现并不能较好地评价自主招生学生的能力, 而在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后, 起薪与薪酬增长却能有效反映学生能力。关键词: 自主招生; 大学学业表现; 就业薪酬; 作者简介:崔盛, 1981 年生, 男, 湖北荆州沙市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

2、院讲师, 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作者简介:吴秋翔, 1991 年生, 男, 上海市人,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 研究方向是教育经济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17XNA003)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mployment WageCUI Sheng WU Qiu-xiang School of Educ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3、impact of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mployment wage based on“Chinese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CEPS) . The study shows that, controlling the score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aokao) ,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

4、cademic performance, while i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starting salary and salary growth.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we consider that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not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but employment wage, including starting salary and salary

5、 growth, can availably behave.Keyword: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Employment Wage; 一、引言自主招生是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才标准多样化的要求而产生, 在以往的招生模式中增加了选择性与适应性,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考的不足。1目前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试点高校共计 90 所, 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77 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 另有北京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 13 所高校只在本省实行自主选拔。相较于传统高考, 自主招生的选拔环节分为材料初选、笔试、面试三个主要部

6、分, 更注重考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高校旨在通过这样一种自主、灵活的方式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 给予考生们更多发挥才华的空间和被录取的机会。2在这样一套复杂化、标准化及流程化的选拔方式下, 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 (以下简称“自招生”) 理应比普通高考招收的学生 (以下简称“普招生”) 更加符合招生高校的需求。但是如何来检验自主招生的效果是众多学者关注的, 主要集中在自招生的特征与入学后的表现两方面。首先, 自招生比起普招生而言有着显著的共同点:他们普遍是独生子女, 出自重点中学, 高中时期学业表现突出, 成绩排名靠前, 综合表现出色, 有许多竞赛获奖;户口以城镇为主, 比例高达 80%

7、, 家庭多居住在大中城市, 特别是集中在东部及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 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及文化资本, 特别是父亲的职业及教育层次较高。3456然而, 这部分研究只是描述了自招生和普招生在入学前的差异, 是招生的结果, 只能说明自招生在一些背景和外在因素上层次更高一些, 并不能检验出他们能力上的优势。而从学生入校后的表现来看, 黄晓婷等通过比较某大学连续 5 届自招生与普招生发现, 自招生大学第一年的 GPA 显著优于普招生。7不仅如此, 还有学者发现自招生在高考成绩上也显著高于普招生。8不过, 李雄鹰的研究结果表示自招生的高考成绩和大学学业成绩都不如普招生, 由于他们使用了加

8、分的优惠政策才得以进入大学, 所以他们起初大学的学业表现并不理想。9虽然各类研究都想归结到自招生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但大学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说明自招生的过人表现, 单就学习成绩来论自主招生的效果显然是不够充分的。除学习成绩外, 文雯等通过 9 所高校的数据发现, 自招生具备更强的沟通和合作学习能力, 具备更强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自觉性, 更倾向于通过“海外学习”等增加教育体验丰富程度。10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更高的认知, 并有更好的学习主动性, 具有更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具有更高的教育收获。11同时, 有学者发现自招生更乐于参与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 心理素质高于普招生, 个人能力发展及

9、认知等方面也表现出差异, 有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愿望。8自招生对其就业前景更多地持乐观态度, 期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 计划出国留学的比例显著高于普招生。12这些研究结论能够丰富自招生的评价维度, 并且找到了自招生的一些突出表现, 逐步与自主招生选拔定位相结合。可是, 由于这些评价指标大多是主观的, 与学习成绩相比不够客观, 缺乏说服力, 相关结果过分依赖于样本群体的特征, 所以这样的多角度评价方式也有局限性。综上, 受限于自主招生多样的选拔方式以及研究选取的不同样本, 仅仅用学业成绩和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来评价自招生的能力是不够的, 不同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也各异。在这样的情况下, 能否找到

10、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评价方式来检验自主招生的效果?考虑到大学培养的人才最终都会进入劳动力市场, 是否可以用就业薪酬来检验自主招生的效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在以往研究中, 对自招生就业的讨论仅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倾向与选择, 缺乏对就业薪酬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 利用 2006 级和 2008 级本科学生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重新检验自招生与普招生的群体特征及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 同时利用就业薪酬从另一个角度检验自主招生的效果。二、数据来源及描述(一) 数据介绍本文采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11、 (Chinese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 CEPS) 项目的子项目“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进行分析。该数据以 2009 年作为基年, 以北京市全部公办大学在校本科生的数据库为抽样框, 分学校、专业、学生进行三阶抽样, 选取了北京市不同类型的 15 所高校, 自 2009 年至 2013 年对 2006 级、2008 级共 4771 名学生进行了五年追踪调查。其中 2006 级样本 2298 个, 2008 级样本 2473 个。目前, 此数据保持了较高的追访成功率。对 2006 级学生的分析发现, 在 2012 年即本科毕业后第二年仍保持了 78.46%的追访成

12、功率, 并且不同性别、民族、专业、学校的学生丢失差异不明显。13CEPS 的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样本中自招生与普招生在入学前、大学期间以及就业后不同阶段的表现, 特别是就业阶段的薪酬数据。(二) 数据描述从描述统计来看 (见表 1) , 整体数据男女比例相当, 城镇户籍比例达 70%, 学生近 90%都来自于省级及以上的重点高中, 70%以上都是理科生。其中, 自招生在户籍、性别、文理分科、重点高中的比例上与普招生没有太大差异, 在父亲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上要高于普招生。从标准化高考成绩来看, 自招生却要比普招生低。从大学期间的表现来说, 自招生只是略微好于普招生, 在政治面貌及学生干部担任上也

13、没有显著优势。而在就业薪酬方面, 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且有工资数据的自招生有 646 人, 普招生有 1452 人, 自招生的平均工资为5293.2 元, 普招生则为 4521.5 元, 自招生的工资明显高于普招生。三、谁成为自招生(一) 实证模型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旨在找到符合学校需求的优秀学生。这种优秀不仅仅表现为高考成绩, 需要有更多“突出”才能, 他们的特点应该极具差异化。但在高校稳定、统一的招生标准下, 自招生们本质上应该有许多共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最终反映的都是学生“能力”强的特点, 是“能力”的代理变量。所以, 从学生固有特征的角度研究什么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以及自招生与普招

14、生有什么特征上的差异是有意义的, 这些特征往往表现的是自招生所特有的“能力”, 也是他们的优势。相关研究通常将户籍、家庭经济条件、高考成绩、文理分科、高中类型等因素加入分析框架。34512本文借鉴相关研究, 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什么因素影响学生成为自招生, 计量模型如下:表 1 部分变量的描述统计 下载原表 其中, 招生方式 (Iad, 自招生=1) 为因变量, 主要解释变量有性别 (男=1) 、户籍 (城镇=1) 、父亲及母亲的高等教育水平 (大专及以上=1) 、高中类型 (省级及以上重点=1) 、文理分科情况 (理科=1) 、家庭收入的对数、标准化高考成绩。

1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由于样本来自于全国各地, 使用的高考试卷不同, 导致高考分数的标准各异, 所以有必要对样本的高考分数进行统一处理。首先, 将各试卷体系的分数 (包括原始分、标准分) 转换为高考满分 750 分的原始分系统, 统一分数的范围。其次, 对处理过的原始分进行 Z 分数处理, 转换为分析使用的标准化高考成绩, 给出每个学生在样本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据此判断学生成绩的相对优劣。(二) 实证结果从表 2 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文理科在各模型中均有显著影响, 文科学生更容易成为自招生;在总体和 2008 级学生中, 城镇户籍、高考分数越高或者性别为男性的学生越容易成

16、为自招生。城乡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有较大差异, 这是公认的事实。城镇户籍学生在自主招生方面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也一直被学者们所诟病。结果检验符合实际。同时, 高考成绩无疑能直接反映学生现阶段的某种能力水平。学生的高考分数越高, 意味着这种能力越强, 也使其越有可能通过自主招生。从某种意义上讲, 自主招生的选拔已经检验了以高考为代表的部分能力。此外, 与已有研究相类似的是, 母亲的高等教育水平对是否成为自招生产生正效应。但不同的是, 家庭经济状况、高中是否是重点中学及父亲的高等教育水平对成为自招生没有产生显著作用, 没有检验出家庭经济水平越高、重点高中的学生或是父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越容易成为自招生。通常我们认为,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可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与层次。这些学生往往接受了更高质量的教育, 也就更可能在重点高中就读, 相对而言其能力水平应该更突出。然而, 实际数据检验并未发现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包括家庭收入、父母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