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361090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迁西职教中心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课程不断改革的过程。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愈来愈适应和贴近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这种适应和促进作用、正是职业教育充满活力的源泉。在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课程又面临一次新的改革,如何使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我校机电技术专业而言,现行的专业课程基于教育部职成教厅 2001 年颁发的教学指导方案,五年多来,我校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仍没有根本改变,课程内容偏

2、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轻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技能,因而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国、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机电专业的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个人发展服务,构建机电专业新的课程体系,我校研究制定了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职业生涯为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往完全

3、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划分专业方向,并确定课程标准,体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通过任务、活动和主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尽早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并通过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

4、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科学、实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与社会需要“零距离” ,与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融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相适应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二、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1、 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唐山市,近几年,唐山的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而且又健康有序。唐山将传统的纺织、服装、冶金、机械、轻工、化工、建材等产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作出调整,大力发展冶金矿山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一个新兴的港口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是,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人才显得严重不足。而我市每年毕业的中职、中技毕

5、业生约 10000 人左右,缺额较大。每年需高素质有技能的机电类从业人员约2000 人,毕业生却只有千余人,缺额更大,致使我市近几年各大企业从外地吸引大量高素质、有技能从业人员上万人,以此可以看出高素质、有技能的毕业生将更受企业青睐。2、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实施现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成为我校的主要专业,几年来,为迁西乃至唐山地方经济培养了大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时至今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专业,在校学生数占在校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40%左右;而机电专业教师 24 名,其中高级教师 7 名,一级教师 10 名,600 平方米的专用实训室4 个,专用实验室 4 个。随着我国国

6、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逐步向专业化、实用化转向,并已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在现行的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四方面问题(1)实行的是统一课程、统一目标的课程模式。 (2)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缺乏沟通和综合。 (3)教材更新周期长,知识陈旧繁琐。 (4)实践与理论相脱离,且实践非常薄弱。而且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的增多,教师的不断充实,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面临着从教学观念、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转型与更新,当前,要通过课程改革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二、课程改革内容1、确定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从专业的规划、实施、管

7、理到教学,每个环节的进行都要做到有据可依,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性原则。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专业口径要与社会职业分工情况相适应。效益性原则。专业教学内容符合社会职业劳动实际,培养的人才能顺利就业,创造社会财富。保持适度的专业规模。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发展性原则。专业设置具有长远规划,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在对机电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

8、,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3、 重组课程内容打破以知识逻辑为主线,通过项目整合知识与实践,重新组织设计教学内容。降低文化基础课程知识难度、深度,按文化过关的基本要求对文化课程进行整合,确保学生达到既满足职业生涯需要,有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基本文化知识素养。以关键能力为目标,按理论够用的基本要求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去除课程中设计类和原理类等知识,增加实用类和操作类等知识,构建宽基础专业课程模块。增加职业群课程所占的比例,按技能过硬的基本要求,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9、构建职业群模块。4、改革教学方式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按任务组织实施,学生主动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目标,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相仿的教学环境;加大对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机会。 5、改革课程评价研究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三、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成果预期1、建立组织机构课程改革领

10、导小组。成立由校长、教务处、实训组等相关中层部门总体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加强规划与协调,确定由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专业课程开发项目小组。建立由机电教研组,机电专业教师,实验、实训和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负责课改调研、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并进行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2、组织开展机电专业职业需求调研根据我市机电行业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确定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方向进行课程改革试点。由教务处和机电教研组负责,组织课程开发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企业发

11、展、人才构成、人才需求以及在岗的职校毕业生的爱岗敬业、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趋势等;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毕业生等;调查的方式,按专业方向,由各专课程开发小组及其成员根据课程开发需要,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与论证,作好调研记录,提交调研报告。3、研究制订新课程标准 根据调研,课程改革开发小组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方向,在同一个公共教学的平台上(必修课、限选课) ,根据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不同的就业方向,分别确定项目课程模块(自选课) ,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对新课程体系研究制订课程标准。新课程体系分为文化知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文化知

12、识模块(德育、语文、英语、物理、计算机等)按文化过关的基本要求,以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为目标,构建文化课宽基础的新的课程模块标准。专业基础模块,按理论够用的基本要求,针对专业特点,打破特定界限, 强调能力本位,对课程内容结构可进行较大的重组调整,去处设计类课程,增加实用类课程,以关键能力为目标,构建专业基础课重实用的专业课程模块标准。职业技能模块(实验、实训和实习指导等应用技术) ,按技能过硬的基本要求,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企业实习和学校教学双元合作为基础进行构建职业群模块标准。 4、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各专业方向

13、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要求学校必须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改造和现场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生产车间的技术管理等工作。根据以上目标,在原教学计划基础上,修订完善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分析职业群的能力要求,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适度向专业技能倾斜,体现文体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技能课服务,专业技能课为学生技能训练服务。增大教学计划的灵活性

14、,逐步扩大选修课比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人因素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最终实现学分制管理和以职业群模块为单元教学管理制度。5、确定与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教材体系确定与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教材体系的原则是:文化知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以引进为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机整合,删繁就简,避免学科型课程因过于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单科教学周期长和课程间的交叉与重复。职业技能模块(实验、实训和实习指导等应用技术)课程的教材,以引进为主,开发校本课程为辅,逐步增加校本课程的比重。根据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贴近生产一线的应

15、用型、操作型人才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突出岗位的针对性,操作的指导性和学习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严格按课题管理模式,研究确定校本教材开发计划,实行申报、审批、立项、开发、评价和推广使用的程序,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经费保障。6、确定课程实验的教学模式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课程改革的教学实验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自 20 世纪 80 年代产生以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流,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16、和方法所构成,如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如项目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各专业课程开发项目小组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相应的实验教学方法。确定实验者和实验对象,报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各专业课程开发项目小组负责组织实施。7、确定与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达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校长、教师、学习者、家长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做到目标明确,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包括德育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和通用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评价方式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笔试、口试、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成果演示、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