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001421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总体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岗镇总体规划发布日期:2007-12-28 一、大岗镇概况1.1 区位大岗镇位于东经 113 度,北纬 22 度,是广州市番禺区西南部中心镇。北距番禺区中心市桥 17 公里,广州市中心城区 57 公里;西南隔洪奇沥水道与顺德市、中山市相接;东北隔大岗沥与灵山镇相望。大岗镇位于沙湾水道以南,属于广州市划定的大南沙地区,也是“潭大灵”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的番禺东新(高速)公路、西线铁路、南部快速干线、桂阁大道等将构成大岗镇主要的对外交通路网,连通广州、顺德、中山、南沙开发区、番禺横沥镇等重要城镇。广州市总体概念规划确定了“三纵四横”生态廊道,大岗镇位于的第一纵西部南起洪奇沥水道和第二纵南起

2、蕉门水道之间及第四横沙湾至海鸥岛廊道之南的位置。1.2 行政范围2002 年 3 月 18 日原大岗镇与潭洲镇合并。目前新大岗镇域总面积为58.58 平方公里,共辖 20 个村民委员会和 4 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003 年底户籍人口 54571 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 36079 人。外来暂住人口约 4.6 万人。总计总人口共 10.1 万人。二、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期限规划指导思想(1).可持续发展原则(2).城市化原则(3).市场经济原则(4).城市功能的混合与分异相结合原则(5).城市设计原则 (6).以人为本原则(7).综合性原则规划期限近期:2003 年2010 年远期:2011 年20

3、20 年远景:适当考虑 2020 年以后的城镇发展趋势三、 城镇发展战略3.1 经济发展目标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遵循广东省“三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方针,推进大岗镇“城镇规模化、设施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将大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镇。具体表现在:3.2 实施阶段划分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2003 年2010 年大岗镇成为广州市的重点中心镇,产业上形成轻工业和商贸相结合;文化生态上形成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第二阶段:2011 年2020 年大岗镇成为广东省的重点中心镇,形成“三高”特色农业、轻工业、商贸旅

4、游业三大产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体系;极具岭南特色的水乡生态文化景观,最适合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生态城镇。3.3 经济发展策略在对大岗镇经济发展水平、自身优势及外部经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发展目标,未来大岗镇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以推进产业园区规划实现产业集聚;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产业规模;以壮大支柱产业实力形成发展龙头;以加快企业改造步伐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相应的对策措施为:(1)农业开发产业化,发展“三高”特色农业 (2)提高规划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3)加快企业改革,扶持民营经济发展(4)做好产业规划,产业集群化发展(5)发展支柱产业

5、,带动相关产业成长(6)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吸引投资四、镇域村镇体系规划4.1 镇域村镇体系现状大岗镇在原大岗镇和潭洲镇合并后,共有 20 个村委会,其中在本次规划中规划镇区以外的有 8 个村委会。大岗镇自然村空间布局极具岭南水乡特色,在空间上呈沿河、沿路分布,这体现了村镇自然发展的状态。各自然村间在用地结构、交通联系、产业互补、市政配套上基本没有形成很强的依托或连带发展关系,没有形成合理的村镇体系结构。4.2 镇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在 1990 年2003 的十三年间,大岗镇本地人口缓慢增长,其中前七年平均增长率为 12,后六年 7.13。近年来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岗镇的本地

6、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非农户增长相对较快。从总人口可以看出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所提高。2003 年末全镇户籍人口 54571 人。预测 2010 年大岗镇总人口约 14.5 万人;2020 年大岗镇总人口约 23.1 万人。根据大岗镇的经济、社会实际,以及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现代化对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要求:即 2005 年城市化水平要达到 65%。考虑到大岗镇是广州市郊区的一个中心镇,结合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现状,研究认为,大岗镇城镇化水平计算应该以镇区人口与镇域人口的比例为主要依据。其中镇区人口包括了在镇区范围内的非农户籍人口、农业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根据前文人口预测:2010 年城镇化水平达

7、到 85%;2020 年达到 90%以上,达到大多数发达国家现在的城市化水平。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还要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管理模式等方面要有突破和创新。4.3 镇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4.3.1 村镇体系布局总体思路根据设计要点提出的指导思想以及对大岗镇现状用地情况、发展目标的分析,镇域村镇体系布局的总体思路是:(1)进一步从用地布局上明确镇区范围和地位,加强其作为全镇行政文化商业中心的地位。(2)采取点状发展、带状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将零散分布的自然村建设用地进行调整,从结构上整合为几个有序的组团,明确村镇等级结构。(3)在广州市域道路网调整的基础上完善镇域交通系统,以高速公路和主干道网

8、解决对外交通,以次干道网解决组团间的联系。(4)各组团间以农田、水体、绿化隔离,满足开敞空间的需要,同时满足高压走廊的市政用地需要。4.3.2 村镇体系结构组合根据上述思路,规划对镇域村镇体系布局进行调整。总体发展结构呈“一心两轴三片”。一心:镇区是整个村镇体系的中心。在原有镇区范围上结合道路调整进行扩建,同时将镇区邻近的村并入镇区。该组团是全镇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功能为居住、行政办公、商贸娱乐、工业。两轴:两轴指的是以灵岗路和南岗大道为主体的空间拓展轴。大岗镇的大部分居民点都是沿这两条轴线进行拓展的。灵岗路轴线穿越了东隆村、南顺一村、南顺二村;南岗大道轴线穿越了增沙村与新联村和新联工业集聚区。

9、三片:增沙片区:以合并后的增沙村、新围村、南村坊村部分为主体。这个片区与镇区相连,属于快速城镇化区域。新联片区:以新联工业集聚区和新联村为主体。这个片区以带状发展为主要发展模式。南顺片区:包括南顺一村、南顺二村、东隆村和中埠村。该四村的居民点已经基本连成一片,未来将形成一个大规模、集约化的农村居民点。五、镇域土地利用综合规划5.1 镇域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大岗镇域城镇建设用地包括镇区建设用地、新联工业集聚区用地、镇域交通用地、镇域独立市政设施用地四项。高速公路与铁路用地不计入指标。规划至 2020 年大岗镇域城镇建设用地达 1553.5 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26.5%。其中镇区建设用地 1080

10、公顷,新联工业集聚区面积 348 公顷,镇域交通用地 110 公顷,独立市政设施用地 15.5 公顷。5.2 村民生活用地规划规划至 2020 年,大岗镇域村庄建设用地面积 153 公顷,人均建设用地 90平方米。至规划期末,临近镇区的村庄基本都将纳入镇区一并发展,其居民点建设将按城市建设的要求进行,一般要求依照城市住宅小区的形式改造。远离镇区的中部与东部村庄,由于沿河道呈带状分布,从占地、交通和其他公共设施配套方面来说都非常不利。因此规划集中发展“三大片”的新村建设用地。第一片即东隆村、中埠村、南顺一、南顺二在沿主要镇域道路两侧实行连片发展,形成全镇最大的中心村聚居区;第二片为新围村、增沙村

11、及南村坊村的部分在旧村基础上向北发展,形成新村。由于增沙片区与镇区相连,属于快速城镇化区域,远景考虑并入镇区范围;第三片为新联一村、新联二村由于新联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村域耕地已保留不多,部分村民就业将产生转变。规划少部分保留在工业集聚区内居住,大部分进入新联工业集聚区西侧新规划的新联新村。新村建设须依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市政和公共设施和绿化配套。环境条件不佳的旧村应逐步淘汰,用地转化为耕地和河涌旁的防护林地。5.3 独立工矿用地规划过于分散的工矿用地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土地利用的不经济。因此应控制村办工业集聚区的发展,各村工业尽量向镇区工业集聚区或新联工业集聚区集中。新联工业集聚区定位为番禺

12、区级的临岸工业集聚区,规划期内发展 484 公顷。工业集聚区的生活配套设施集中布置在西北处,新联新村东部。该区位既尽量避免了南北主导风向带来的工业污染,又可以和新联新村的公共配套设施集中建设。配套区占地面积 34 公顷,包括居住、行政管理、文化娱乐、体育等配套功能部分职工居住在公共配套区,部分职工居住在厂区宿舍。另新联新村内也可以提供部分员工流。新联工业集聚区的主要道路系统由“四横七纵”的 40 米与 24 米干道网组成,东西向 40 米宽的南岗大道是其主要的对外交通干线。工业集聚区可通过西部的放马互通立交连通东新公路。新联工业集聚区内结合水道设置隔离绿带与公共绿地。沿洪奇沥岸线至少后退 35

13、 米布置厂区道路,道路旁建筑宜再安排建筑后退(建议 20 米)。35 米后退范围规划为防护绿地。规划新联工业集聚区沿洪奇沥规划设置小型货运码头,满足工业原料与工业产品运输的需要。码头可主要采用顺岸式布置,码头作业区后设置 28 公顷的仓储区,满足货物中转、存储、堆放等需要。5.4 镇域建设用地总计镇域建设用地是镇域城镇建设用地与镇域村庄建设用地之和,规划 2020 年大岗镇域建设用地达 1706.5 公顷,人均建设用地(折算人口 17 万)100 平方米。六、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6.1 规划目标以生态交通、服务交通、适度交通、绿色交通为发展方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密切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和发

14、展空间的拓展,构建高效、快捷、人本、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对外交通:以高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快速轨道线形成的交通体系为骨干。区内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按照明确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考虑空间发展的集约化,有效规划、建设和使用道路交通设施;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全面控制中心区的交通状况。通过上述努力,将构筑起以地面路网和交通设施为基础,与高架路系统、高快速路系统和快速轨道合理衔接,现代城市发展与人文、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6.2 道路系统规划6.2.1 功能构成大岗镇镇域道路系统分为四个层次: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道路(主干道、次干道

15、、支路)、农村道路。高速公路主要满足城际长距离出行和过境交通需要。快速路主要满足城市内部的长距离出行和过境交通。城市主干道主要满足城市大组团内部的中、长距离出行。上述三者对周边土地均有一定的分隔作用。城市次干道主要满足城市内中短距离出行的需要,以内部交通为主,其与两侧用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城市支路主要满足城市内部短距离出行及汇集、疏散各类交通。农村道路主要满足村民聚落之间及村庄与城市道路之间的联系。镇域道路系统布局部分主要论述镇域主骨架路网(对外交通)与农村道路网布局,城区道路布局(城市主、次支干道)在镇区道路系统规划中详细论述。6.2.2 镇域主骨架路网布局镇域主骨架路网指高速公路、快速路与

16、对外交通性的城市主干道组成,包括桂阁大道、东新公路及辅道、灵岗路东延线、南部快速干线、南岗大道这五条交通干线,共同构筑起大岗镇的对外道路交通骨架。七、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7.1 规划原则(1)完善旧城原则:在老城区,对现状商业街区、公共设施集中区主要以调整和完善用地功能为主,增强镇区服务中心的活力,最终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集商业购物、饮食、文化娱乐、休闲交往、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街区。 (2)新区配套原则:新区则以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为主,应综合考虑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及大岗镇未来发展的需求等因素,高标准配置新区公共设施。(3)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基层网点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方便居民对基础服务设施的需求。(4)资源配置效益原则: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公共设施网络,方便人们生活需要,满足人们对就近服务的需求。7.2 公共设施的二级配套系统根据城镇人口分布情况和各类设施的功能特征,建立等级分明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本次规划按照镇级和村级二级公共设施布置。镇级:为全镇服务或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