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00961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生活》复习提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1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1、广泛、真实的民主(识记)(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识记)(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

2、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被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简单运用)(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权利。(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4、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

3、本原则(理解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大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一平等、二统一、三结合)5、选举方式的选择(识记)(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举人角度)直接选举。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选举; 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侯选人角度)等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 差额选举(正式候选额应选额)(3)优缺点:直接选举 使每一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间接选举 适合选民

4、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差额选举 优点: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提供选择的余地,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4)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6、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理解)第 2 页 共 7 页2(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投出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

5、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综合运用)(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意义: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2)专家咨询制度方式:论证会、座谈会)意义: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方式:公示(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意义:有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4)社会听证制度方式:听证会意义: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理解)(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

6、民主性。(2)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9、民主内容(1)性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基层国家政权。(2)村民自治:选举:村民自治的基础,是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决策: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有效途径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3)居民自治(略)(4)意义: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

7、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10、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方式(理解)(1)信访举报制度(方式: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好比纽带,连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3)舆论监督制度(依法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11、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简单运用)(1)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如何行使:第

8、3 页 共 7 页3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12、公民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是否遵循宪法、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是否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3、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简单运用)(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政府的主要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卫国家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

9、违法犯罪活动等来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经济调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方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如健全医疗、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及宗旨(理解)(1)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

10、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2)政府应当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4、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建立行政裁决制度5、政府依法行政(理解)(1)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策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护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政府怎样依法行政具体要求:政府要坚

11、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6、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综合运用)(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必要性: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

12、具有威信的政府。 第 4 页 共 7 页4(2)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民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法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 )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

13、督权便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合法权益7、树立政府的权威: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区别有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人民代表大会(简单运用)(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2)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3)全国人大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与地方各级人大构成国家权力机关体系。(5)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

14、实施;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人大代表(理解)(1)法律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职权: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 、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 、提案权(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质询权(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 (3)义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体)(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

15、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3)决定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统一行使权权力,其他机关贯彻执行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4、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5、中

16、国共产党(识记)(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 5 页 共 7 页5(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4)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两者是一致的。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首先是依宪治国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