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1607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学导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 物流的概念与作用一、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3.时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距,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效用。4.空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距,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空间,由于改变物品的不同空间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作空间效用。5.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

2、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可读专业丰富,网上自主学习,正规 2.5 年毕业,毕业证可上教育部网查询。详情咨询电话:027-87467600 赵老师咨询 QQ:270815888,中南网络教育 QQ 群 74863903诚邀全国各地教育机构前来我校参观合作交流,提供优势资源互补。二、简答题1物流的效用有哪些?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时间效用和创造空间效用两个方面。(1)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缩短时间;弥补时间差;延长时间差。(2)物流创造空间效用从集中生产地流入分散需求地;从分散生产地流入集中需求地;在低价值生产地流入高价值需求地。2物流对企业的

3、作用体现在什么方面?(1)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2)物流的降低成本价值(3)物流的利润价值(4)物流的服务价值3.物流管理的方法有哪些?(1)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经济杠杆调节、引导物流活动,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2)行政方法:依靠领导机构的权威,运用行政命令、指示等手段,采取令行禁止的方式执行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3)法律方法:指运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的手段,执行物流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4)教育方法:指运用系统学习和普及宣传的手段,执行物流管理职能的一种方法。4.物流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4、1)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第二章 物流的发展一、简答题:1、物流发展各阶段有哪些特点?社会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特点 物流发展特点 物流学科发展特点第一阶段 20 世纪初50 年代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 ;二战 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第二

5、阶段 20 世纪 6090 年代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 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 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 转向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网络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2、世界物流的发展呈现哪些趋势?(1)电子物流的发展 。(2)物流企业的集约化

6、与协同化发展。(3)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趋势。3.从国外物流发展得到哪些启示?国外物流发展经验表明,集约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我国物流的发展应从物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市场物流需求出发,通过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吸收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着重改组改造传统的运输企业与物资企业,重建物流网络体系。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以物流业的规模结构优化调整作为本国物流发展的战略。我国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要重点学习其观念、原则,融合国外现成物流管理经验。同时又能结合我国仓储、运输等领域的企业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需求特点,实现与促进物流本土化。 第三章 物流学及其基本理论一

7、、名词解释1.商物分离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2.效益背反效益背反: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二、简答题1、简述物流学的基本框架。物流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划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2、物流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哪些? (1)商物分离。(2)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3)第三个利润源说。(4)效益背反说和物流的整体观念。(5) “服务中心” 、 “成本中心

8、” 、 “利润中心”说。3、举出效益背反现象的实例。虽然在许多领域,效益背反的现象都存在,但物流领域中,这个问题尤其严重。例如包装问题。如果一件商品包装越精美,越结实,则它的包装成本就高。那么如果在包装方面降低对外观、质量的要求,就能节省包装成本,则产品利润就会提高;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节省的包装降低了对产品的反复效果,则在装卸和运输途中就必然会造成大量损失。显然,包装的效益是以其他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就出现上百亿元的损失,就是效益第四章 物流功能要素一、名词解释1.包装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

9、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按包装在物流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可以将包装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4.运输运输:是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5.储存储存是保护、管理、贮藏物品。指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而又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所进行的商品保管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之下,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商品存放在一定的场所的活动,它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简答题1、 包装有哪些功能?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

10、进销售以及方便消费。2、 请对包装按材料的不同划分类别(1) 纸制品包装:成本低廉、透气性好,而且印刷装饰性较好 。(2) 塑料制品包装:种类繁多,综合性能比较好。(3) 木制容器包装:一般用在重物包装以及出口物品的包装等方面,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被瓦楞纸箱代替 (4) 金属容器包装:主要有罐头、铁桶和钢瓶。(5) 玻璃陶瓷容器包装:耐腐蚀性较好,比较稳定。(6) 纤维容器包装:麻袋和维尼纶袋(7) 复合材料包装:利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制成的包装(8) 其他材料包装:竹、藤、苇等制成的包装3、运输有哪些功能。(1)运输可以创造出商品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2)运输可以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3)

11、运输可以保证商品价格的稳定性。(4)运输能够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4、简述基本运输的分类与优缺点。(1)铁路运输:优点: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运送大量的货物。缺点:只能按照铺设的铁路行走,灵活性不高,不能实现“门到门”的服务。(2)、公路运输:优点:近距离条件下,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且运输速度比较快;公路运输根据需要,灵活指定运输时间表,且对于货运量的大小也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近距离的中小量的货物运输来说,公路运输的费用较低,运输途中,几乎没有中转装卸。缺点:载重量有限,费用较高;依赖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较强。(3)、水路运输优点:运输能力大,距离比较长,单位商品的运费低,运输效率较高。缺点

12、:速度慢;行船和装卸作业收到天气的影响,运输的货品必须停靠装卸,费时费力;无法完成“门到门”的服务。(4)、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途中对货物的震动和冲击较少。缺点:运输费用搞;运输的区间有限,一般只能靠近大城市;依靠天气因素很强。(5)、管道运输:优点:成本低廉,受天气情况的影响非常小,可以长期稳定地使用,安全性较高。缺点:运输方式不灵活,只能运输液态或气态的产品,适用性差;管道运输速度慢。5、储存有什么必要性? (1)通过储存可以调节商品的时间需求。进而消除商品的价格波动。(2)通过储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3)通过商品在消费地的存储,可以达到更好的客户满意度。(4)通过储存,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需求。6、如何实现储存的合理化? 在自建仓库和租用公共仓库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找到最优解决方案。注重应用合同仓储,也就是第三方仓储的应用。进行储存物的 ABC 分类法,并在 ABC 分类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加速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库利用率。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根据商品的特性,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保证储存商品的质量。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储运装备一体化的方式。文章来源于创业教育网 www.hbpxt.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