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6691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础,是连接教学和科研的中枢,专业建设的绩效和水平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因此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遵照襄樊学院教务处专业建设文件精神,现对本专业的基本情况作一系统梳理,对未来 5 年的发展目标及建设内容作出相应规划。一、广电专业现状介绍: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 2001 年获批的本科应用型专业。相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她还比较年轻。经过九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取得一些可喜成绩: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渐趋合理。广电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9 名,实验室技师 1 名。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高级 3 人,中级6 人,初级 1 人

2、;从学历层次看,专职教师全部是研究生学位;从年龄结构看,均在 45 岁以下,呈现年轻化的特点。目前已聘请了襄樊市广播电视台三位媒体人士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充实了师资队伍。本专业成立校级课程教学团队 1 个(新闻学概论) 。教学、科研结出硕果:20042009 年广电专业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 77 篇,科研立项 13 项,其中省厅级和部级项目 5 项。 2010 年杨铮老师主持申报国家广电总局项目“我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策略创新研究”获批,成为广电专业首个获批的部级科研项目。老师共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约 30 次,提交会议论文约 20 篇。学生科研中,共有三人毕业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士论文奖。公2开发

3、表论文 5 篇,大学生科研立项 2 项。课程设置渐趋合理,基本能够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新闻学概论和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两门课程获校级优质课程,其中新闻学概论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另外将有 2 门课程拟申报校级优质课程。实验室初具规模,实习基地建设成绩斐然,实践教学获得长足发展。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实验室于 2003 年 3 月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最初单一的摄像设备发展到现在的采访、摄录、编辑制作等设备,并拥有能够现场完成不同类型电视节目采录的演播厅,目前已经成为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现有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计算机、录像机、电视机、灯光及控制系统

4、、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调音台、导播台等设备共 100 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 200 余万元。实验室现有面积 119.8 平方米,目前正在新建近 200 平方米音频实验室及非线性编实验室,以更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在保证实验教学之外,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实验室长期实行对学生进行开放,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保证学生课外实践的需要。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制作了千年古刹广德寺 、 襄樊印象等 DV 短片,在襄樊市首届 “开放广场”杯 DV 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制作的 二两牛杂一碗酒 、 城池 、第 100 个棒棒糖获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作品奖,学3生制作了大学生军训、学院

5、运动会、女生文化节、襄樊学院广东校友会等宣传短片,为记录学院活动、展示学院形象做出了贡献。从 2006 年起,先后建立了 17 个广电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并签订相关协议,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校园内也搭建了多个实习平台,除了实验室外,校园通讯社(大学生通讯社)和校报以及校广播台等成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当然,由于广电专业初建时很多条件都不成熟,几年来,虽然在专业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培养的人才不具有竞争力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6、展的,具备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能在新闻宣传部门和相关文化传播机构从事采、编、制、播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这样的“人才目标”几乎是所有的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果,没有形成差异或特色竞争优势;再则,当前的社会(市场)需求不能消化这部分人才,使得我们的教育产品没有“销路” ,这必将威胁到我们专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广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充分地证明了这点。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合理,与人才培养目标间差距较大首先是公共课、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不够合理,除基础4专业课以外,其他专业课的开设比较随意,因人设课情况时有出现,有些应该开设的课程因为缺少教师而不能

7、开设(如大众传播学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时断时续) ;其次新闻类课程中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差距;再次,真正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充分,不能达到培养目标;最后,课程设计多年一贯制,跟不上媒体发展的步伐。课程体系的种种缺陷不能支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伤筋动骨的梳理和调整,又会遇到许多现实的阻碍,如学校规定的不分专业、不分学科的大一统的通识教育课程,各专业很难依据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专业主干课中中文方向的课程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挤占了一些学时;更重要的是,近几年,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媒业迅速发展,各种媒体相互交融,节目形态花样

8、翻新,写作形式不拘一格,新闻理论推陈出新,让一些教科书望尘莫及。实践教学脱离实践,人才培养纸上谈兵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充足的实践学时(如许多课程增加了实验学时) ,体现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是实践教学在执行中却不尽如人意,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效果的验证等都缺乏一个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小实习(学年实习或认识实习) 、大实习(毕业实习)方案,尽管在时间上有了保证,但实习的质量如何?能否达到实习的目标和任务?老师们心里既有底也没底。5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广电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两类:一是从学校毕业的新闻学方向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

9、究生) ;二是从其他专业(主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转为新闻传播方向的在职教师。二者都不具有媒体实践经验,或者说都属于非实务型教师。这不仅不利于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更不利于业务课程的改革。实践教学犹如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事教官在指导学员如何打仗一样,难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的新闻工作者。而且就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高校人才引进机制来说,人才引进门槛的提高(如非博士不进)势必会加剧这种趋势。从学历和职称结构来看,师资队伍虽然呈现梯队结构,但是高职称(如正高)和高学历(如博士)的教师目前还是空白。与教师学历与职称层次偏低相适应的是教研科研力量和水平相对比较薄弱。表现在虽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公开发表,但发表的刊

10、物级别普遍偏低,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不大;其次是缺乏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多数教师研究的方向并未凝练,还处于到处开花、疲于应付的阶段。实验室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教学和未来专业发展的需要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但目前还只是根据现有设备安排课程和相关实验项目,而不能根据课程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来设置实验项目。6基地建设不够,缺乏与媒体的互动交流虽然和 17 个基地签订了协议,但基地建设断断续续,几乎只在每年实习期间有些局部联系(如仅仅带队教师联系) ,其他时间基本上没有交流和沟通。目前,除了襄樊日报、晚报和襄樊电视台外,其他基地形同虚设,基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许多外地学生分散到全国各地

11、实习,既不便于管理,更不便于专业指导,实习的质量可想而知。与之相适应,学校与媒体间缺乏有机互动,更不用说制定和实施双方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课堂教学(尤其是新闻实务课程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导致实践教学的边缘化和无效果化。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既是个年轻的专业,更是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专业。为了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增强其专业竞争力,依据当前我国媒体发展形势和高等新闻教育改革的现状,特制定本专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如下:1、建设目标与建

12、设思路未来五年的建设目标是:巩固已有专业建设成果,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优化结构,突出“应用型”办学方略,立足襄樊,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7人文素养和媒体融合知识与技能,能在新闻宣传部门和文化传播机构从事策划、采、编、制、播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传播人才。专业建设总体思路: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方案设计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特色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专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具体分为两步走:一是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以此为前提,加强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

13、研究;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交流,建立起与媒体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2、主要建设内容和预期目标根据本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建设思路,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广泛调研,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专业建设质量的高低、是否具有较强的专业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调查研究,包括三个领域的调查:一是媒体或文化传播部门、机构对人才的“质”和“量”的需求状况;二是其他高校人才培

14、养定位或培养方案的设计情况,作为参照;三是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真切了解培养目标的差距所在。根据调研结果,整理思路,大胆改革,科学设计,制定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且可操作性的人才8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那就是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为取向,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既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含有三个关键要素:培养目标的高素质、应用型,培养规格的宽口径、复合型,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个性化。转变观念,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和“联合式”办学解决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要尽

15、快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变“封闭式”办学模式为“开放式”办学模式。从根本上改进办学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联合办学”的模式。所谓“走出去” 指老师到办学先进的院系或媒体进修考察,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现代媒介的运行发展情况;在寒暑假要随同学生一起到基地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以弥补媒体经验不足的缺陷。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各自多年教学知识积累对媒体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讲座,一方面增强与媒体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扩大教师和院系的社会影响力。所谓“请进来”是指把那些具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的人士请进校园,作为外聘教师承担一些业务课的讲授任务,以改善在校专职业务课教师“纸上谈兵“的状况;此外,加强与媒体和

16、其他高校的联系,聘请“业界大腕” 、知名教授、学者来我系讲学,提高教师的9学术素养,开拓其媒介视野。所谓“联合办学” ,是指学校与新闻单位协作办学。这种做法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缓解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克服新闻教育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在我系音频实验室及非线性编实验室建设好后,要积极探索与基地媒体联合办学模式,实现产、学、研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要有效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积极开拓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或承担与专业相关的采编摄项目,既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更为单位增效创收,实现双赢。应对现实,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应该是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既注重基础教学,又注重个性化培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既应有大学科的共性基础课,又应有具备自身有事的必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课,这样才能符合未来的需求,也容易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基于此,需要调查并深入研究学科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