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79043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其完整的科学世界观首先是在社会历史领域确立起来的。马克思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信奉者不同的观点但在社会历史的引导下逐渐与之出现矛盾,在不断地结合历史哲学的和总结经验后形成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主要思想。探讨唯物史观的形成,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思想人们通常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基本来

2、源。这在原则上讲是对的。当我们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重温这位伟大导师的光辉思想时。我们认为,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视野应当更加开阔一些。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化和思想发展中一切有价值成果的大成。其中历史学,尤其是十九世纪前期欧洲历史学的发展,也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马克思不是在什么地方首先创造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然后将它推广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才创造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事实是,马克思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首先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现,又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奠定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3、并且结合辩证法,进行了根本的全面的改造, ,真正地使以前片面的历史研究发展成为科学。以往的唯心主义者和旧唯物主义者,包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内,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存在着两大根本的缺陷: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现,却是人类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之一。马克思本人曾经说过,要发现这种唯物的历史观, “没有前提是绝对不行的” 。当然前提是多方面的,如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发展哲学、政治经济

4、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等。而其中十分重要的前提之一,则是由历史学所提供的。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阶段青年马克思在哲学上是黑格尔的信徒。黑格尔国家观的基本观点,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两者的关系是由“情势、任性和本身使命的亲自选择”所规定的。即是说国家是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外在必然性和它们的最高权力” ,后者对前者是服从与依存的关系。一言以蔽之,他把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的关系。当时黑格尔派已经分裂:右派顽固地捍卫专制政体和宗教,左派则想从黑格尔哲学中作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马克思当时依附黑格尔左派,他最欣赏黑格尔左派对康德关于理念和现实相脱节的哲学观点的批判

5、,并力图将理念与现实统一起来。正因为这格青年马克思既重视关于理性的知识哲学;又重视关于实际社会生活的知识历史学。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就有显著的不同。他揭露了黑格尔法哲学的这种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实质,指出他把“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 ”针锋相对地作出了相反的结论:市民社会是现实的存在, “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 , “真正的构成部分” ,是国家的存在方式,是政治国家的“天然基础”和“人为基础” ,它“才是原动力” 。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又批判了黑格尔把长子继承制,即最独立和最发达私的

6、有制描写成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支配权,把国家说成是私有财产的统治者的错误观点。认为这是颠倒因果、混淆决定与被决定因素界限的唯心史观。因为私有财产才是国家的真正基础和支柱,是政治机构、政治目的的内容。这样, “最高阶段的政治制度就是私有制。政治情绪的最高阶段就是私有财产的情绪。长子继承制只是地产的内在本性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归结为一个明确的公式,就是“国家制度在这里就成了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 。这说明马克思当时就认为,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锁钥,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间题,是马克思当时在实

7、践中遇到的最迫切的问题,也是马克思第一部著作中的核心问题。这个批判的最大成果,得出了与黑格尔截然相反的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1842 年马克思受聘出任莱茵报主编。 莱茵报的实践活动, 使马克思有机会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入到现实社会中,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具体的国家问题和物质利益问题,如普鲁士专制制度的书报检查令问题、林木盗窃法问题、摩塞尔地区农民贫困问题等,使马克思看到普鲁士国家解决的每一个实际问题, 考虑的都不是国家的理性, 而是富人的利益。普鲁士官僚主义国家体制的本末倒置的现实存在,让他第一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同时又必须表明而以往又缺乏研究的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态度

8、。于是 1843 年退出茉茵报回到克列茨纳赫, “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 ,开始了唯物史观的研究。他说:“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权代表着的行动,而且就像呼吸一样不以他们为转移。 ”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在人的意志和行动背后客观的社会关系的作用,这是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的一步。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初级阶段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其实是始于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使马克思朝着劳动发展史中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使得钥匙方向迈出了重

9、要的一步。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其中,马克思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明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这是唯物主义地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开端,是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迈开的可喜第一步。这个起始原理类似于经典公式中的“生产关系决定国家” ,同时又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相仿佛。但这是潜在性的、包含性的结论。因为当时既没有“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仍把市民社会规定为“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的精神实在性” ,也不知道市民社会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正如马克思后来追述说的:我这番研究工作使我得出如下结论,即“法的关系正象国家形式一样它们根源于物质

10、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马克思高明之处就在于尖锐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在资产阶级经济学滞步不前的地方,迈出了新的一步,提出了雇佣劳动的异化思想,勾画了一幅工人非人生活的自我异化图景!劳动异化的研究是“从经济事实即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出发” ,而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的劳动异化则是一切异化的基础,因此他首先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与分离为中心线素,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概括为四种规定性和特点,着重分析了劳动成果同劳动者相异化的关系、劳动本身同劳动者相异化的关系

11、、劳动者同自已的类本质相异化的关系,最后归结到人同人相异化关系的基点上来。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生产出其它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关系,以及他同这些人的关系,从而揭露出“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已力量” 。简言之,即资本家是统治无产阶级的异己力量。可见,产品、劳动、物对人的统治,实质上都是人对人的统治。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看到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 。马克思很重视黑格尔的劳动观,认为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就表现在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把

12、对象性的人、现实的人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但马克思严正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史观,说他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因此,通过劳动而实现的否定之否定的人类历史运动,并不是人的现实的历史。历史运动只获得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述,一切都不过是精神的运动。所以,黑格尔的劳动观丝毫也没有改变其唯心史观的本质。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观的神秘外壳,使人、人的活动、人类历史恢复了作为客观存在和现实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唯物史观的确立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形成和确立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这样回顾和阐述过:“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

13、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 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1844 年夏,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随后,两位思想家携手创作了神圣家族 ,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进一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开始了创立唯物史观的新时期。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的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针对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马克思认为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即把本来是从个别事务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做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创造者,而客观具体事务只是一般这个独立存在的本质的简单存在

14、形式。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针对鲍威尔等人把历史的发展归结自我意识的说法,马克思提出,不是观念决定历时,而是物质生产决定历时。他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针对鲍威尔等人将精神与物质、英雄与群众根本对立的观点,马克思不仅强调了物质利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有力的论证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从1844

15、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唯物史观诞生的前夜。1844 年 4 月 8 月,马克思为了解剖市民社会,在巴黎系统地研究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写下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在手稿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资本、工资以及利润、地租的形式和本质特点,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是手稿的中心,包含着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人和社会的基础在于劳动,把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成阶段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之

16、后,马克思于 1845 年春写出了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紧接着马克思与恩格斯第二次合作,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因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奠定的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制定了唯物史观从而完成了唯物观的创立过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应用于社会历史,明确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观点。它的价值,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已经在一些主要点上完成了唯物史观的创立。所以关于费尔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