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569787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15级伦理学+龙显辉+孔子天命观略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天命观略析龙显辉 1湖南师范大学 道德文化研究院 长沙 410081E-mail: 摘 要:天命观是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在继承夏、商、周三代天命观宗教性传统的基础上,将传统天命观进行了重大转向,把对鬼神的信仰悬置起来,把天命观的主要内容由神学转向人事,将对神秘的超自然之天的敬畏与主体内在的道德律令结合起来,把天命观的宗教性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性。孔子所言之天有原始宗教意义之天、道德依据与源泉之天、自然之天等不同的内涵。孔子的天命观是矛盾的,它承认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但又强调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命运,他将传统唯心主义的天命观发展成包含唯物主义特征的天命观。可以说,孔子的天命

2、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宝库。关键词:孔子;天命观;宗教性;道德性 Abstract:The view of fate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the philosophy of Confucius. Confucius inherited three generations destiny views in the dynasties of Xia, Shang and Zhou on the basis of religious tradition, and have great changed the means of the traditional v

3、iew of destiny, which putted on ghosts of belief hanging reset up and putted destiny views of main content by theology steering personnel, and feared of mysterious supernatural days combined with the inherent moral laws, and putted destiny view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for inner of morality. Confuci

4、us said that the heaven, include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such as the primitive religious meaning of heaven, the moral basis and the source of the heaven, nature of the heaven. Confucian view of fate is contradictory, which recognizes peoples fate that was decided by the heaven, but also emphasizes t

5、hat people can do their part to change their fate, that is, “known by all personnel of heaven” developed the idealism of traditional view of fate into the materialism of the view of fat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view of fate of Confucius has enrich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

6、y treasure trove.Key words:Confucius;view of fate;religiousity ;morality天命观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殷周时期, “天”是人们心中的上帝,是统治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最高主宰,具有不可怀疑的绝对权威。 “命”是命令的意思, “天命”就是上帝或者说是上天的命令。孔子天命观继承了三代天命观的大传统,同时又对其有所扬弃。他将三代天命观所蕴含的宗教性特征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发展成具有唯物主义哲学倾向的天命观。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188)。就是说四季的运行变化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它不受

7、“天”的支配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孔子的天命观虽然保留着原始天命观的神秘性,但它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天做主宰转变为人做主宰。无可否认,孔子天命观具有唯心主义的糟粕,但又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合理内核,前者是次要,后者是主要的。我们要借鉴其唯物主义的合理部分去思考,看待现实发生的一些事情。因此,研究孔子的天命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天命观的起源1.1“天” 、 “命”的起源天,本义是指人们头顶上方无边的苍穹。 说文对天的解释“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命,最早见于书经 , 高宗彤曰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 ”诗经中也有多处地方谈到命,如文王记载“周虽旧

8、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2。 说文里对于“命”字的解释是:“命,使也。从口从令。 ”对“令”的解释是:“发号也。 ”3(12)总之,命包含必须或应该的意思。“天” 、 “命”起源于上古时期,盛行于殷、周时代。在殷周之际, “天”是先民或统治者想象的统帅自然界及诸种力量的最高主宰。 “天”是人们心中的上帝,具有不可怀疑的绝对权威。 尚书汤誓里有记载“有夏多罪,天命殛(诛杀)之。 ”意思是,夏王犯下了许多的罪行,上天命令我讨伐它。 尚书周书召诰里亦有关于“天”的表述,如:“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其”指的是“天” , “命哲” 、 “命吉凶” 、 “命历年” 。意味着, “天

9、”可将“哲” 、 “吉凶” 、 “历年”作为具体的内容命令给成王。殷周以“天”来替代此前的“帝”或“上帝” 。殷周的“天”的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表现为种种自然现象的“天” ;二是指超验的,作为主宰人间祸福的“天”或“天命” ;即原始宗教意义的天。1.2 天命的含义天命,本义是指上天的命令以及上天主宰之下人的命运。 “命”是“命令”的意思,天命就意味着, “天”在这里被视为一命(令)者“天命”就可以写成:“天命(令)。 ”3(13)。 “天命”这一名称是由周人确定的,它源自人们对神灵“帝”或“上帝”的信仰。在殷商时期,天、天命,是控制自然现象及其人的寿命夭禄,贫富贵贱的最高主宰。殷周时期的天命

10、观与原始宗教有关。在殷人的思想体系中,天与至高无上的帝或上帝是一致的。天、帝、命、天命主宰着一切,人必须按照它们的意志去行为处事。因此,殷周时期的天命观实际上带有浓重的宗教鬼神色彩。天、天命不仅是人们信仰的对象,更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乃至整个宇宙的最高主宰。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如狂风、暴雨、地震及各种天象等都是天的意志,人类社会的更替、人一生的旦夕祸福也是由天命决定的。2 孔子天命观的基本内容 孔子天命观是从夏、商、周三代天命观演变而来的。他一方面继承了三代天命观宗教性的大传统,另一方面在天命观的重大转向时将对鬼神的信仰悬置起来,把天命观的主要内容由神学转向人事,把对超越之天的敬畏与主体内在的道德律

11、令结合起来,把天命观宗教性转化为内在的道德性。2.1 孔子天命观的宗教属性宗教性,即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力量或实体能统摄万物、支配万物。宗教是对于自然的一种理解或者崇拜,宗教认为宇宙有一个最高的主宰者,这个最高主宰被称为“帝” 、 “上帝”或“天” 。它能发号施令,指挥自然界的变化,决定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个人的祸福,他的号令叫作“命”或“天命” , “命”就是“命令” , “天命”就是上天的命令。从三代到春秋,天命观里所蕴含的宗教性特征虽然日趋没落,但这种宗教思想在孔子天命思想中仍留有一定的地位。通过论语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端倪,如;“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

12、弟, 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1(124)。这里的“死生有命”的“命” ,即命运,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 “富贵在天”的“天” ,即“天命” ,也是命运,同样地,一个人的富贵、生死,也是由天命决定的。再如;“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88)。孔子在遭到匡人围困时,处境困难,弟子们都沮丧恐惧,于是就借助天来安慰他们,以便克服困难,这里表现出一种宗教意识和情感。“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

13、(112),意思是说,老天爷要我的命!老天爷要我的命!颜渊的死对孔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以至于孔子用天要亡他来表达这种悲痛,这也是孔子在天命观上宗教情感的流露。从以上所举的论语中的孔子有关“天” 、 “命”的论述来看,无论在个人命运或者人事上,孔子认为是由天所决定和支配的。孔子“迅雷风烈必变。 ”1(107)。就是说,他遇见了很响的雷,很大的风,他的脸马上就会变了颜色。从这些话看来,孔子所说的天或天命,基本上还是当时传统的带有宗教性的天命观。2.2 孔子天命观的道德属性道德性,即人们内心所具有的关于是非、善恶、正邪、荣辱的判断和评价的心理意识以及表现出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在殷周

14、时期,周公等人的的天命观相比夏商两代发生了一些变化,提出了“敬德保民” 、 “敬德安民”的思想。逐渐意识到了人民的生命、生活与人民的意志、意向的重要性,并将其抬高到与天命同等的地位,要求统治者应通过人民去了解天命。孔子的天命观便继承了殷周天命观的天赋德性和使命予人的特点,天命不再是单单指天主宰人的寿命夭寿、贫富贵贱,天命也不再是一种不可违背的东西,而是天赋予人某种内在的品质和德性。如;“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1(72)。意思是说:天在我身上生了这样的品德,那桓魋能把我怎样?“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177)这是在说,天赋

15、予人某些不学而知的智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1),意思是说,天赋于一些人“直”的道德品质。殷周时期,人们的观念还相对落后,处于宗教蒙昧、迷信状态,统治者常借助人们对“天”的信仰和崇拜来加强和巩固统治。孔子受春秋之际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在一定程度上将“天”的宗教性的外衣去掉,他通过改造上古时期的宗教性之天,把超越之天与主体内在道德律结合起来。如果说“命”只是外在的命运的话,那么“天命”常常是关系内在的。一个能驾驭超越的外在力量、驾驭人事生活并全面发展人内在本性的人,才能逐渐体悟到天所赋予的性分,直接面对个人的命运或局限,并对天道、天命和道德人格典范有所敬畏,而

16、又积极地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意义,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一切,包括救民于水火,博施济众,修己修人,杀身成仁。这就把天做主宰转化为人做主宰。3 孔子天命观对传统天命观的发展孔子的天命观虽然保留了天的权威,表现出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具有消极因素。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盲目的命定论、宿命论。他一方面承认人一生的夭寿、贵贱、贫富是由天命决定的,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与命运抗争。表现出人类理性萌芽和一定程度的辩证法。可以说,孔子天命观对传统天命观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3.1 重人轻天,对鬼神“敬而远之”孔子天命观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殷周时代的带有宗教鬼神色彩的天命观,同时又对其有所打破,对于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孔子一般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认为该进行祭祀时必须按传统进行祭祀,但又认为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人事。“子言卫灵公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