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448556 上传时间:2018-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嗣源反叛称帝原因管窥后唐明宗李嗣源,本名李?。少为沙陀部落部民,随父在沙陀军中供职,成长于山西北部雁门一带(今忻州地区) 。父亲去世后,年仅十三岁的李?就因骑射功夫优秀,被收入李国昌帐下为亲兵,又被收为李克用养子,赐名李嗣源。通过战功累积,逐步成为李克用及庄宗李存勖手下优秀将领。他的大半生时间身为先锋武将,浴血战场,六十岁后才在军事动荡中“黄袍加身”夺取帝位。他屡遭庄宗猜忌,历经磨难,宵小谣言攻击,使其最终选择背叛庄宗。 书吏之罪 李存勖军事集团与后梁政权相互对峙时期,与李嗣源同为李克用假子的诸多功臣宿将相继离世。待到李存勖军事集团出兵攻打梁都汴州时,能够领兵出征,屡战屡捷的宿将只剩李嗣源一

2、人。天?v十三年(916 年) ,庄宗领兵与梁将刘?大战获胜。在整兵休养期间,李嗣源第一次受到了李存勖的猜忌: 天?v 十三年九月,后梁沧州节度使戴思远抛弃沧州城返回开封,小将毛璋向李存勖投降献城。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兵入城慰抚。大军入城,李嗣源向庄宗汇报军情,书吏将信件写为“已至沧州,礼上毕。 ”在当时,这句话是十分不恭敬的,不是臣子汇报军情应有的语气。庄宗阅后大怒,说“李嗣源要造反吗?”李嗣源听说庄宗大怒,惶恐不已,将罪行推到书吏身上,杀掉谢罪。 史书记载中,这是李嗣源第一次被庄宗不满,因为随军书吏的书写失误,事后以斩杀该书吏了事。原文后有一句“未几,承制授邢州节度使” ,相当于升职。而之前李

3、嗣源任职仅相州刺史,从这件事前后的发展来看,李存勖虽然对这样的不臣言辞相当不满,但是没有影响李嗣源职务的升迁。双方并无芥蒂,也没有影响李存勖对李嗣源的信任。这一时期,李存勖积极防御北部契丹势力南下,向南主动攻打后梁政权。正值用人之际,朝中可用的大将寥寥无几,宿将周德威在幽州防御契丹,朝中大将中多为李克用旧部老将,仅有李嗣源正值壮年,堪当大任。 就当时政治情形来看,李嗣源战功卓著,小错尚在李存勖的可容忍范围内。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李嗣源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继续为李存勖艰苦血战,在损失惨重的胡柳陂之战和河北成德镇之战后,军事地位愈发稳固。在宿将相继离世的情况下,李嗣源的地位不断得到升迁。直到李

4、存勖称帝,他已经身兼蕃汉副总管、天平军节度使,之后更是“进位检校太傅、兼侍中” 。在攻取汴州后,“进位兼中书令” 。在这一时期,可谓深受庄宗信任。 庄宗同光(924 年)二年至四年,契丹进犯北部防线,李嗣源奉命领兵前往北方打仗。在这期间,李嗣源还讨平了叛乱的潞州小将杨立,自己又进位太尉,取代老将李存审出任蕃汉总管。荣宠之盛,职务之高,已经到了臣僚人人歆羡的地步。然而伴随这样的功绩,李嗣源再次犯错,庄宗李存勖的猜忌进一步加深。 御甲疑云 同光三年(925 年)正月,李嗣源领兵在涿州大破契丹军,以军功移授镇州节度使,仅仅是职务多一个头衔,地位略有提升而已。在这之前,李嗣源领兵路过邺城(今河南安阳)

5、 ,邺城有军需库,藏有专供皇帝禁卫军使用的御甲,李嗣源挪用五百副给自己的军队使用。当年,庄宗到邺城视察,知晓这一情况,非常愤怒。过了不久,李嗣源奏请以长子李从珂出任北京内衙都指挥使,庄宗愈发不满,说:“军政大权在我手中,为其子奏请军职是何道理!我的专供铠甲,不奉诏旨强行取用,想要干什么?”庄宗下令命留守张宪亲自去李嗣源军中取回铠甲,左右臣属劝解一番,庄宗才放弃这一意图。李嗣源听说后忧恐不已,难以自安,上表辩解,这件事才算解决。 首先,在这一事件中,李嗣源的行为错在未请示君主,就擅自挪用御甲,那些物资本该只能由李存勖处置。李嗣源这样越权的举动,在君主看来,无异于造反。他之后又为自己的养子李从珂上

6、表请授地方军职,显然对自己之前的冒失行为不以为意。但是庄宗灭梁之后,亲近优伶佞臣,军政大权再不容忍他人染指,又怎么会容忍自己的财务、军权被李嗣源如此轻描淡写地挪用请命呢?当时庄宗乱政,各地民不聊生,军士、百姓日子都不好过。又赶上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开封又仰仗江南税赋供给,转运艰难,朝堂大笔开销出自于对全国各地的横征暴敛。行军打仗,大军所经过地区的百姓们又受军费苛敛之苦,整个社会氛围都充满怨声。此种情形不会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军士们生活困苦,在跟从李嗣源前往北方与契丹作战时,武器装备条件也不会好到哪去。在这样的情?r 下,军队士气可想而知。而李嗣源领军经过仓储所在地时,为了安定军心,取用军备物资改

7、善军士战争装备,也不算违背道义。犒赏将士的偏偏是功高震主的李嗣源,而不是惜财如命的庄宗。人心向背,庄宗不可能不懂。而当时朝中数一数二的青年将领,也多以李嗣源亲近者为主,庄宗对此会非常警惕。 再次,庄宗知道这件事时,是自己巡视到邺都的时候。这已经是下情难以及时上报到庄宗耳中,也说明此地主管府库的官吏们对李嗣源的做法无力阻止或是暗中默许。但是这件事不是单独解决,而是随着李嗣源为子请授军职的事情新老帐一块算。动用军备,为子请授军职等事在唐末五代时期本身并不严重,庄宗两件事一块算,上升到了侵犯自己军政大军的严重地步。 “吾之细铠”反映了庄宗对自己财物的爱惜,但更重要的是“不奉诏旨强取,其意何也?”的行

8、为已经让怀疑萦绕在庄宗心头。在左右臣僚的劝解和李嗣源的“上表申理”下,李存勖放弃追究责任,之后的政治状态证明了这件事还不足以将一个功名显赫的当朝大将送入牢狱,更何况北方契丹还在虎视眈眈,还不到非得自毁长城的地步。在这之后不久,第三次危机不期而至。 功臣“无名被戮” 同光三年(925 年) ,是李存勖开始对在外典兵的宿将不放心的时候。据旧五代史?庄宗纪中记载,李存勖原本宽容大度,用人不疑。但自从诛杀宿将郭崇韬、朱友谦之后,又听信阉宦、伶官的谗谄,治国理政等大事皆听其谋,对实权将领愈发猜惑,想要剥夺大臣们的带兵权。庄宗对诸多功臣宿将的担忧,事态已经开始演变为用“莫须有”的罪名除之而后快。 旧五代史

9、?明宗纪一中有这样的描述:“帝在京师,颇为谣言所属。 ”李嗣源已经开始被谣言攻击,正是朱友谦、郭崇韬等功臣被莫名处死,朝堂内外大臣全部人心惶惶的时候。这一时期,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奉庄宗密旨管理李嗣源的起居,悄悄劝说李嗣源,指出其功高震主,最好自己图谋帝位自保。李嗣源回答说:“我忠心不负天地,是福是祸,无需逃避,听天由命就好,你不要乱说。 ”这段对话中朱守殷作为被派来监视李嗣源起居的将领,应当属于庄宗还算信任的骨干,却向李嗣源讲述“功高震主”的现实道理,劝他“自图之” 。李嗣源的回答仍旧忠心可见,但朱守殷日后依然成为李嗣源反叛夺位过程中的重要支持之一。 同光三年十月,郭崇韬领兵平蜀,这一重任本

10、来是打算任用李嗣源的。但是郭崇韬本身与庄宗及宦官关系就不算好,自己强求前往蜀地平乱,李嗣源则镇守北方边界,防御契丹袭击。郭崇韬平定蜀川之后,多种因素交织下,最终被庄宗佞臣进献谗言谋杀,谁又能说这不是庄宗的本意呢?朱友谦叛梁末帝来归已经十余年,素无过错,也倒在了“群阉异口同辞,庄宗骇惑不能决”的攻讦之下。这一时期,元从功臣被杀前,谗言已经左右了庄宗的视听与判断力。这些事对同样谣言缠身,还屡受庄宗猜忌的李嗣源来说,无疑暗示着下一把屠刀就会向自己砍来。李嗣源与手下将领集团经营多年,权势仅次于庄宗。是任由谗言攻击,坐以待毙,还是积极斡旋,李嗣源选择了后者。当时,李嗣源与枢密使李绍宏交好,当李嗣源在洛阳

11、留居时,庄宗身边的小人多以流言蜚语诽谤,全凭李绍宏每次劝解庇护。李绍宏的尽心尽力,也表明了李嗣源已在军事实力派中广得人心。在谗言攻击下,要想能够安度晚年,李嗣源的最终表现是忠是叛,便需要契机来展现。 惶恐中翻身 机会说来就来。同光四年(926 年)二月六日,魏州(今河南邯郸)兵变,军官赵在礼被推为首领,割据邺城称叛,正是当年李嗣源私用御甲的地方。庄宗派元行钦领兵攻打无果,河南尹张全义与李绍宏支持李嗣源率兵平叛,庄宗才派李嗣源领兵从开封出发,前去魏州平叛。三月六日,李嗣源领兵到达邺城,赵在礼等人登城向其谢罪,双方居然约定三月九日攻城。可是在八日夜晚,李嗣源所在大军反而率先爆发军乱。从马直(庄宗亲

12、军,由李嗣源带来平叛)军士中,开始以一名叫张破败的军官名义号令诸军,各杀所部拒绝同叛的都将,纵火焚营。乱兵逼近李嗣源大营,亲军搏战不敌,乱兵气焰愈发嚣张。李嗣源出营指责乱兵叛乱。乱兵回答说:“之前在贝州戍兵时,主上就不予厚宥。我等又听说待邺城平定之后,打算清洗全军。我等初无叛志,只是怕死而已。现起事军士已经与诸军协商过,之后与城中军队合为一体,击退其他诸道军队,让先皇帝在河南称帝,请您在河北称帝。 ”李嗣源泣而拒绝,乱兵聚众大呼劝说,抽戈露刃,威逼李嗣源。手下大将安重诲、霍彦威则在左右架住李嗣源,诈称听从,被乱兵拥入邺城,赵在礼等人欢泣奉迎,李嗣源正式成为造反者团结拥护的核心。 李嗣源的机会来

13、临了,同样诞生于谗言中。庄宗和宦官伶人等群小用谗言罗织的危险,被抛弃庄宗的军士们明晃晃的大刀枪矛击得粉碎。对面据城死守的叛军,与由其率领前来镇压叛乱的庄宗直属亲军合作,用一个新的谗言成功将李嗣源变成了自己的统帅,让曾经虚假的谗言变成了真实。李嗣源的手足无措,在一开始并不顺从的表现,也已经无助于保持其对庄宗的忠心。这样的行事,成?槲宕?直至宋初都颇为经典的“黄袍加身”桥段。事实上,这些举动是由李嗣源自己的附庸势力具体操作的。且看“乱兵劝说、李嗣源拒绝、安重诲、霍彦威蹑帝足,请诡随之”的举动,不难看出这一势力在一致助推李嗣源向君王宝座迈进。在这次危机中,李嗣源所在叛军表现不一,其属下将领霍彦威所统

14、领的镇州兵五千人全程没有参与叛乱,在城外一直等到李嗣源同意夺取帝位,马上向李嗣源效忠。结合这一点来看,李嗣源的亲军身死大半,反而有些反常。就这一过程来看,这难道不是李嗣源对亲军中忠于庄宗的部分军士的清洗吗?结果显然有利于李嗣源更好地控制全部叛军。这一时期庄宗也领兵出外镇压另一地叛乱,都城开封无有力镇守,简直天赐良机。这一时期谁能尽早返回开封城,谁便占据军政优势,石敬瑭曾劝说李嗣源快速进兵开封,夺取帝位。若说李嗣源还有犹豫之处,那么这番劝说真正说服了李嗣源这场反已经造成了事实,只有接着干下去。之后李嗣源果断派石敬瑭率兵三百骑回到开封,为自己领兵赶在庄宗之前回到开封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庄宗失去先机,随从军士人心尽失,纷纷向李嗣源投诚。不久庄宗被乱兵杀死,李嗣源终于再无后顾之忧。 李嗣源在五代诸帝中,算是少有的开明皇帝。其统治过程中固然有其不足与缺点,但其在称帝之前的经历与危机,尤其是庄宗的猜忌、佞臣的谣言与李嗣源忠心表现的对比,最终成为其夺取帝位的因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