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19981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 南 农 业 大 学 课 程 论 文学 院 : 班 级 :姓 名: 学 号:课程论文题目: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课 程 名 称 :评 阅 成 绩 :评 阅 意 见 :成 绩 评 定 教 师 签 名 :日 期 : 年 月 日重大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学 生:(学院 班级 学号) 摘 要:重大灾难性事故不但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惨烈的灾情也会让经历和目睹的人群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医疗救援应包括对心理受灾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保障公众心理健康。关键词:重大灾难事故;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目前,我国仅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就使

2、 2 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恐怖主义活动等的受害者,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巨大的灾难一下子就把人推向了绝境,很少有人有能够承受应付灾难的足够力量。突发灾难事故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在死亡、损伤、失去面前,抚平人们心灵伤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理救治。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因此,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应激因素进行概括分析,了解突发灾难事故后的应激反应心理过程和灾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的症状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个体在生物、心理

3、、社会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一般性应激反应可以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行为性三类,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从各个侧面去探讨的。实际上在强烈的应激源(突发灾难事故)的作用下,三者是共同发生的,而这三种反应又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综合反应。近年研究的综合性应激反应有以下几种。1.亚健康状态(sub-health)亚健康又称第三健康状态(the third health situation)。是指人处于完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突发灾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地损失,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之后,人们常感到“生活得很累”。这种慢性疲劳和精力低下的表现就是一种

4、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精神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可导致崩溃的发生。2.崩溃(burnout)是指一种心身耗竭状态,指由于突发灾难事故强烈的心理应激而带来的一种无助、绝望的情感体验。崩溃的出现通常是长期超负荷的运转导致的体力与精神的极度耗损,在此基础上再遭遇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而造成的。不过,对多数患者来说,崩溃是可逆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应激前的有氧运动、注意营养、劳逸结合,有助于预防崩溃的进展。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时人们处于高度应激情境时并不表现应激现象,只是在事件过去后一段时间才体验到应激反应。突发灾难事故除了对健康造成即时损害以外,还会产生“余波”效应,也就是突发灾难事故所引起的后续影

5、响。这种在创伤经历一段时间后再发生的应激综合征称之为延缓应激障碍,中国精神障碍与分类标准第 3 版(CCMD-3)用创伤后应激障碍代替之。二、应激反应阶段的发展演变突发灾难事故以及灾后不同时间阶段往往首先会感到震惊,体验强烈的情绪,随后努力恢复自己的生活。所以心理学家提出理论,认为人们对突发灾难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科恩(Cohen)和阿何恩(Ahearn)提出了人们将会经历的 5 个阶段。 【1】(1)人们刚刚经历灾难后会精神麻木,会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而且可能要花上好几天才能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2)在无意识行动阶段,幸存者对自己所做事情没有任何意识,过一段时间后也很难回忆

6、起自己在这一阶段都做过什么。(3)第三阶段是共同努力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聚集资源,准备通力合作重建生活。(4)在第四个阶段,幸存者会感到沮丧。(5)最后阶段是恢复阶段,幸存者渐渐适应了灾难导致的变化。应激反应的阶段理论帮助我们了解突发灾难事故的幸存者都经历些什么,也让我们清楚他们最需要哪些帮助。三、应激反应的应对评估1.应激反应的应对和分类应对是个体处理应激情景的种种认知行为努力,即个体有能力或成功地对付环境的挑战或处理问题。目前不少学者认为应对应包括有意识应对和无意识应对。从发展的观点看,个体首先发展无意识应对过程,然后,才发展有意识应对技巧。这两种应对技巧在功能上有所不同,个体对其改

7、变和调控的程度也存在差异。从应对活动的主体(受灾者)角度看,应对涉及个体的心理活动(再评价)、行为操作(如回避)和躯体变化(如放松);从应对活动和应激过程的关系看,应对涉及应激的各个环节,包括突发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心身反应;从应对活动的指向性来看,有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和针对情绪为中心的应对。(1)Lozaruas 等(1980 年)对应对提出了三种基本类型:积极认知应对;积极行为应对;回避应对。(2)Folkman 和 Lozaruas(1966 年)提出应对分为问题指向性应对和情绪指向性应对。(3)Moos 和 Schaefer 的分类为认知性和行为性两类。然后考虑应对取向性因素,又

8、分为认知探索型、行为探索型、认知回避型、行为回避型四大类。【2】2.应对评估方法目前应对评估主要采取自我报告、半结构式访谈、他人行为报告和行为观察方法。其中,根据自我报告和他人报告的研究和相关分析较多,而根据半结构式和行为观察的研究相对较少,标准化程度也较低。我国正式出版的应对测量工具有以下几种。(1)应对方式问卷。适合于 14 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2)防御方式问卷。应用于正常人和各种精神障碍。(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5)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另外,应对方式还包括个体利用和获得社会支持多少。国内已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也可供应用。四、构建多手段的

9、灾后心理干预策略哪些策略可以减轻压力,促进受灾者恢复健康?有两大类应对压力的管理行为:防御和应对。防御行为旨在减少压力的表面症状,如焦虑、不适或痛苦;或减少对应激源的关注程度。防御性策略以压力产生情绪为中心,可以防止情绪失控,防止消极情绪危害健康的建设性行为。当受灾者平静下来,并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后,就可以集中精力着手应对应激源,最终解决问题。防御性策略能够减轻压力症状,但只有应对行动才能真正减轻或消除应激源。应对的方法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这种策略旨在找到、减少并最终消除应激源。下文介绍一系列灾后健康应对策略。1.应激反应的心理应对机制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心理咨询提供社会支持;同时

10、,构建应对压力的认知策略,包括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和使用认知重建的技巧对应激源(突发灾难事故)进行重新评估;建立危机干预网络。(1)建造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2)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3)重建正确的认知策略。(4)建立有效的危机干预网络。2.应激反应的生理应对机制应对压力的生理技巧包括经常锻炼身体,维持健康饮食,对应激障碍重病患者,使用药物作为防御、治疗手段。(1)锻炼。(2)营养和饮食。五、结束语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心理救援知识,善于观察和分析灾后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对症下药。如果全社会都能重视灾后人员的内心世界,运用安全心理学揭示的客观规律,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救援方案,将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心理救援中。那么重大灾害后,受害者本人及伤亡家属、救援者、目击者,都将受到有效的心理救助,他们的心理创伤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参考文献:1菲利普.津巴多,等.津巴多普通心理学M.王佳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贾福军,等.心理应激与创伤评估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