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025127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常州市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为进一步加快十大产业链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依据常州市“十三五”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计划。一、发展现状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第一个三年目标任务已经实施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 2015 年底,全市十大产业链实现产值 3816.8 亿元,比 2013 年增长 28.8;实现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 2013 年的 29.3上升到 33.3。特别是2015 年,十大产业链实现利税 401 亿元,利润 257 亿元,均比2014

2、 年增长 1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 5 个和 5.2 个百分点;产业链的增加值率达到 23.86%,比规上工业增加值率高 0.84 个百分点。三年来,十大产业链规模总量不断壮大,效益显著提升,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二、总体目标到 2018 年,十大产业链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 十大产业链产值突破 5000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 2 值比重超过 35,增加值率达到 25。2. 形成 2 个千亿级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太阳能光伏),4 个超五百亿的产业链(轨道交通、新医药、农机和工程机械、智能电网),3 个超百亿的产业链(碳材料、新光源、智能数

3、控和机器人)和 1 个超五十亿的产业链(通用航空)。三、主要任务(一)轨道交通产业链到 2018 年底,轨道交通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0 亿元。1. 发展方向(1)完成 100城轨低地板整车车辆的研发与产业化。(2)发展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制动系统等,提升牵引传动系统、门系统、售检票系统、检测系统等的研制水平,发展钢轨探伤及打磨、轨道清洁、线路捣固、综合巡检等工程机械和部件。(3)实现轨道交通从局部制造向整体开发、集成开发的跨越,促进企业在国内外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总集成、总承包。2. 重点任务(1)突出园区,加强载体建设。把常州经开区作为我市轨

4、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依托开发区现有车辆制造企业和发展方向,重点引进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和为整车企 3 业配套的核心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等企业入驻。高起点规划、高强度开发、高标准建设,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检修维护、销售服务等产业链要素聚集的产业高地。(2)突出企业,培育龙头骨干。支持戚机公司、戚研所、新誉集团、今创集团、长青集团等骨干企业优化、提升生产能力,完善、提高研发试验水平。支持戚机公司向有轨电车(低地板)制造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总包、系统集成、实验验证、监理咨询等方面的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形成完整的成套产品供应和总承包能力。

5、积极支持本地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创新融资模式,加快内引外联步伐,推动企业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3)突出项目,强化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产业能级的提升作用,主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努力以项目的突破加快做优做强产业链步伐。加快建设今创轨道交通设备和新誉庞巴迪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项目。全力推进常州经开区100低地板车项目以及 7.3 公里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4)突出产业,完善配套能力。实施产业链重点配套企业培育引进计划,围绕干线动车、城轨车辆、低地板车辆、工程及养路机械等终端产品,大力培育引进与整车技术水平相协调的专业化、规模化

6、配套企业,满足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需求。 4 积极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条,覆盖轨道交通的技术咨询、工程机械、机电系统、新材料等其他上下游产业,提高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和辐射功能,形成覆盖多领域的全产业链。(5)突出创新,增强竞争优势。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建立完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试验资源,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检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主导参与轨道交通装备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人才参与技术创新。(6)突出市

7、场,支持市场开拓。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国内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本地企业为常州轨道交通项目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加强政府与银行、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险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参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到 2018 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 1100 亿元。1. 发展方向(1)重点发展城市 SUV,纯电动乘用车、城市公交车及 5 城际客车,做专做优专用车,探索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2)研究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

8、提升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设施系统集成、智能控制、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2. 重点任务(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中汽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华东分院、风度(常州)汽车研究院、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常州湖南大学机械装备研究院等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两站三中心 ”建设,增强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功能。推动我市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的对接交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学研联合协作的创新机制,提升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2)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加

9、快推进众泰、郑州日产、北汽新能源、车和家、斯太尔、蒂森克虏伯、中航锂电、时代电池芯、北大先行隔膜、北汽黄海基地、中汽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华东分院、科华等重点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早日建成投运,形成新的产业支撑。(3)促进产业链配套协作。在发动机、底盘、总成件以及 6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强、在国内零部件细分市场名列前茅的“专精优特 ”型骨干企业和“单打冠军”。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本地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对接合作,形成配套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同时,推动石墨烯材料在新能源汽

10、车动力电池、碳纤维材料在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4)力推新能源汽车应用。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相关支持政策,进一步研究完善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加快在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做好充换电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用电价格支持等配套服务,提高使用的便捷性。(三)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到 2018 年底,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650 亿元。1. 发展方向(1)农机:加快开发节能环保、大功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多缸柴油机;研制智能化大型拖拉机及联合整地、精密播种、农用挖掘、大型喷雾(喷粉)、变量施肥、精量植保等配套机具和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

11、、甘蔗等高效智能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发展粮食及饲料、烟草加工成套设备、秸秆制板、农作物秸秆沼气综合利用等设备。 7 加快农机核心配件、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2)工程机械:发展机电液一体化大吨位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施工装备;开发小型多功能工程机械,发展高空作业平台车和大型港口机械等;研制高端液压元器件、精密铸锻件、变速箱等关键部件;研发能实现远程定位、监测、诊断、管理等智能功能的设备产品。2. 重点任务(1)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国家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方面逐步缩减种类、突出重点的新变化,以及国家对非道路柴油机国环保排放的新标准和要求,引导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12、开发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根据工程机械行业低端和功能单一产品严重饱和的现状,引导我市企业产品向两头发展,加快发展大型智能化终端设备和小型高效、多功能的工程机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准和竞争力。(2)鼓励技术创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东风农机无级变速(CVT)、采棉机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支持恒立液压泵、液压阀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关键零部件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档次。鼓励我市企业海外并购有技术实力的国际企业。鼓励我市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3)促进产业集聚。抓住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巨头调整区域布局的契机,充分利用我市产业链配套优势,招引在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

13、主机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 8 业落户。同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对配套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产业链。(4)支持企业“走出去 ”。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加快 “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工程招标和国外项目招投标,引导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进一步加快国际间产能合作。(5)做好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产业政策、园区配套、互相协作、人才培养、展会交流等方面的协调作用,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环境。(四)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到 2018 年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 1000 亿元。1. 发展方向(1)推动高效低成本硅晶电

14、池、薄膜电池及组件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不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2)加快研制高性能光伏系统配套产品,包括并网光伏逆变器、离网光伏逆变器、太阳能跟踪系统、光伏电站监控设备、大容量高效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以及背板、EVA 胶膜等辅助材料。(3)鼓励高技术水平光伏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4)结合分布式能源建设,利用大型公共区域和设施农业区域建设一批示范应用工程,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运 9 用和创新。2. 重点任务(1)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目标,引导我市光伏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多种方式实现规范条件

15、达标,符合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光伏“ 领跑者” 计划认证。鼓励光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新材料在光伏领域的创新应用。(2)加强市场开拓。支持和引导我市企业积极抢占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鼓励符合要求的产业园区、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系统,进行能耗减量置换;支持医院、学校、机场、车站、会展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建设分布式系统;推进光伏应用进城乡,提高分布式光伏在新型城镇化能源基础设施中的比例。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光伏扶贫。鼓励企业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战略布局。鼓励企业继续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印度、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3)支持产业链协同

16、发展。发挥行业协会、技术联盟等机构和组织的作用,鼓励本市企业间横向、纵向合作,进一步发挥合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光伏制造企业、电站开发商和工程服务商协作,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协同开发、集成创新以及光伏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4)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由生产制造向 10 工程建设、电站运营管理、技术服务等“一揽子” 服务提供商转型。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工艺流程改造、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对产品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五)碳材料产业链到 2018 年,碳材料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100 亿元。1. 发展方向(1)石墨烯:重点发展透明导电薄膜、导热膜、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载体材料及环保产品等。突破并提升现有的原材料宏量制备及低成本制备单层、双层石墨烯的关键技术;突破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推进应用研发和产品开发,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