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官办慈善事业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024306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的官办慈善事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上的官办慈善事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上的官办慈善事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上的官办慈善事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的官办慈善事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上的官办慈善事业近期,深圳罗尔从最开始卖文救女,到最后迫于压力联合新媒体平台原路退回善款,让蜂拥而起的民间慈善、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方式发出的劝募导向存在的诚信监管问题,再次暴露出来。在前些年部分官办慈善机构备受诟病之后,这种新常态下的民间慈善,如何通过诚信考验,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公共课题。 作为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很多有着深刻的慈善含义。儒家所谓“仁爱” 、佛家所谓“慈悲” 、道家所谓“积德” 、墨家所谓“兼爱” ,都在昌明慈善义理,蕴含救人济世、福利为民的思想。因此,封建帝国的慈善事业,也更能由上而下展开,许多慈善活动也是在官方主导下进行。封建帝国还特别制

2、定了慈善制度,并设置了相应的慈善机构。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就在都城临淄创建了官办的养病院,专门收治和疗养聋哑人、盲人、跛足者。在他担任齐国相国的四十年间,这样的官办慈善事业贯穿始终。他提出的“兴德六策”和“九惠之教” ,对齐国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六策之一的“匡其疾” ,包含“养长老,慈孤幼,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 ,就是慈善养病院的核心。史家普遍认为,齐国之所以能称霸诸侯,与管仲推行的以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爱民、惠民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齐桓公立为霸主、大会诸侯时,向诸侯国也提出了“养孤老,食常疾,收鳏寡”的政策要求,足见慈善的力量之大。 推行官办慈善事业,管仲作为一个有

3、远见的政治家,他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了齐桓公。汉武帝刘彻,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能从官办慈善事业的直接发起中,看到其与国家治理振兴紧密的?P 联。据汉书记载,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时,刘彻曾下令在地方建造房屋,里面放置药品,并配置医生,大兴官办慈善医疗机构。到了南北朝时期,封建帝国官办慈善事业从医疗救助向更多领域拓展。如专门收救残疾人和流浪者的“六疾馆” “孤独园”等。 起于隋,而兴于唐的仓廪制度,则更注重了官办慈善事业的临危救济作用。 旧唐书卷 43职官二记:“凡义仓所以备不足,常平仓所以均贵贱也。 ”两仓的建立,则不仅有慈善的作用,还注重调节市场的功能。 两宋时期的福田院和居养院、安济坊和惠民药

4、局,则在前朝的基础上,设有“居养安济院” “慈幼局” “慈幼庄”“婴儿局” “举子包” “举子田”等慈善机构和慈善资产,使官办慈善机构的作用更臻完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官办慈善医疗救助方面,以佛教世间有“三佛(福)田”之说而取名的“福田院”在这一时期出现,专门用来收养老、疾、乞丐,作为官办慈善医院,这可能也是今天官办福利院的早期雏形。 此间的官办慈善机构还有一个特点,即官府和寺院联合成立专门机构,主持慈善事业,并形成制度,遇到紧急或者危难情况就启动慈善救济机制。寺院的介入,使官办慈善事业开始有了民间的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清时期民间慈善事业的兴起。明末清初,在富庶的江南,“同善会” “广仁会” “同仁会”等民间慈善团体先后发起,他们既不同于帝国高层或地方官府组建的慈善机构,也有别于完全独立的寺院慈善。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志愿性质的慈善组织,成为现代慈善事业的萌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