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9953613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标下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3969jissn1671489X201019081 新课标下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 郝爱军 西方科学教育家认为,科学应该视为动词,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而非名词的产物或事实的结论。在科学的课程 中最首要的目标,不是把科学课程视为一张巨大的词汇表,让学生毫无兴趣地死记硬背,而是看成一个最为有效的 科学创意和科学探究。华罗庚曾经说过: “人之可贵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基于这样的理念,那么,怎样在化学教 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产生质疑?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造敢创造会创造昵?这是教育 工作者都应探讨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1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

2、养 所谓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就是对科学有着探索 的志向和责任心,有追求科学真理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 志。而学校和家庭的良好教育,正是形成这种品质的前 提,产生探索动力的源泉,尤其是学校教育更为重要。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加以引导和点拨,学习就成 为一种乐趣,思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创新必将顺其 自然,所以在教学中着重对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1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 的积极性 比如让学生看一下与生活方面相联系的录像,如 五彩缤纷的布匹是怎样制成的?炼钢炼铁和化学工 业的发展是怎样的?美丽的大自然是怎样形成的?以 及地壳的变迁等。从而让学生产生奇妙的感觉,对兴 趣的培

3、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或者通过演示实验加以引 导,用酸碱指示剂来显示不同的颜色,让学生产生好 奇。或者利用课本中的小故事加以点拨,如波尔多液 打在葡萄秧上,葡萄就会长得鲜亮好吃,这是为什么 呢?为什么叫波尔多液?这样一步步引导,满足学生 的好奇心,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创新 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营造宽松愉-决的课堂气氛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的解释, 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 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创 造灵感,创造热情,从而形成创造品质。要想形成宽松愉 快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以前那种

4、单向交流的 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随便打断 教师的讲述,允许学生提问,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也可以 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比如, 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小组实验。如二氧化碳的 制取使用的药品分别用Na C0 和CaCO。跟稀HC1反应,然 后再用Na C0。和CaC0。跟稀H S0 反应,然后找学生总结: 实验室为什么用大理石跟稀ItCl反应,而不用其他的药 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像古人说的那样“学趣 于思,思趣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前奏,学生 的思维敏捷了,创新意识就很自然地形成了。 13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鼓励 尤其对差生要倍加一份

5、厚爱,课下多给予辅导和帮 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 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而富有艺术性 的语言,便于理解知识,又能使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得到 美的享受。一句话语,可以使一个学生跌入深渊,从此 蹶不振,也可以使一个学生产生无穷的创造力,使他终身 受益,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激励性语言,不仅在课 堂上使用,而且在作业本中也要经常使用。如阅完作业后 写上“你很棒!老师很欣赏你”“你真聪明,如果更加努力 的话,成绩会更好”等,效果更好。 2在具备创新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学科的特点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当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

6、强调指出: “科 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 化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为解决问题, 就必须有创新精神,打破观念的束缚,建立自己新的理 念,这就要求教师打破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问 话,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而且要设 计问题情境。比如在做证明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的实验 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得出氧气占空气体 积的15以外,思考一下,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 有157为什么水不全部进入?学生会很自然地想N45 的体积是气体。那么这种气体会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就 会很容易地得出这种气体很难溶于水。经过这样一步步 的设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7、,从而开阔学生的思 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本身就有思维性、挑战性、兴趣性、探索 性、创造性,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把演示实验改成探究性试验。爱因斯坦说: “提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 问题是知识的运用,而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需要有创新思 维。课本中实验一般都有明确的结论,这对于有强烈好 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而言,做这种实验只不过是验证一 下而已,对于培养创新能力没有多大帮助。如果将这些 实验做一些改进和补充,这样不仅完成课本对实验的基 本要求,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2010年7月上第19期(,2

8、o5期) 一81 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赵素香 中学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初学者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掌握。笔者在实践中 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前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下面举例说明比较法在 教学中运用的几种形式。 1对比法 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 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 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五种基本地形”时,一 要充分运用各种地形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在地图上; 二要多采用对比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2借比法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

9、物或现 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很 难得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 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简 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变形,来说明褶皱的形成 原因。再如,在讲地震时,可以用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 力的关系来说明、引导,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借比 法讲述,能引起学生兴趣,再简单的一解释,学生就听 得明明白白,易于消化。 3类比法 在课本中,有些教学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 性,此时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来学习新的知识。例 如:在讲英国时,教师可通过列表与日本进行比较,达 到“求同存异”的教学目的。 4联想法 在教学中,有时为了避免难点

10、过分集中,在编排 时,有意把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没有全部放在一章中,而 是分散到各章、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联系以前的内 容进行比较。例如:有关地球外部力量对地球影响的知 识点,就分散到世界分区地理中讲述。流水地形安排在 “东南亚”中,风成地形安排在“西亚和北非”,冰川 地形安排在“西欧”。最后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 对比,得出完整而又科学的结论。 5专比法 在讲课时,为了明确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 同另外知识点进行逐一对比,如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 全面对比。又如对中国的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经 济特征进行比较:1)比较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 征;2)比较两个地区的交通、资源分布;3)

11、比较两个 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比较法只有运用得当,注意 选择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要注 意,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都可以相互比较,应该根据教 学需求而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县六沟高中) 性,便于能力的培养。 比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先不告诉学生如何制, 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药品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设 计成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直接单独加热KCIO ,第二种 情况单独加热MnO ,第三种情况加热KCIO HMnO2的混合 物。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并由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得出 结论:实验室用KCIO 13MnO,混合物效果最好。 2)把

12、结论改成实验探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这个结论谁都知道,但是为什么呢?在干燥的空气中又如 何呢?为什么在空气中生锈,是跟空气中的哪种气体发生 的反应?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笔者把实验设 计成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把铁放在干燥的试管里,第二种 情况是把铁放在蒸馏水里,第三种情况是把铁放在既跟水 又跟空气接触的试管里。这样学生经过观察,很容易就得 出结论,学习起来很轻松,印象很深,既增强了记忆力,又 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创新能力。 3利用典型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他们分 2010年7月上第19期(总g205期) 一82一 析和

13、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这样一道题,将一支充满红 棕色N0,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问可能出现的 现象有哪些?此题还给出N0。与水反应方程式:3NO。+H 0 2HNO +NO。此反应式说明3体积的N0 生成1体积的N0, 又IJNO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学生对这些信息经过整 理、思考以后,最后得出结论:试管上部还有1体积的无 色气体;液面上升到试管的23处;试管中红棕色气体变 成无色气体;如果在试管中滴入石蕊的话,溶液会变成 红色;等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创新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的多少,将决 定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决定科技进步的大小。21世纪是知 识经济时代,不但要求人们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保证学生 有健全的创新人格,利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培养他们的 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初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