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2976001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1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1.1.2 项目主管单位1.1.2.1 该项目的主管单位为 XXXXX 旅游局1.1.2.2 沅江简介XXXXX 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 年),素有药山、安乐、乔江之称,有 1500 多年辉煌历史。早在 5000 多年前,现境内漉湖等地已形成原始村落,到青铜器时代,莲子塘一带聚居村落已相当密集。春秋战国时期,沅江成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势力显著增强。XXXXX 位于 XXXXX 省北部,属益阳市

2、,衔湘、资、沅、澧四水,联长江,以沅水归属之地而得名。1988 年改县为市。全市面积 2177 平方公里,其中湖洲、水面约占 50%,土地类型构成可概括为“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 。 2003 年 XXXXX 人口 72.91 万,其中乡村人口 4687万,城镇人口 26.04 万,城镇化水平 35.72%。2003 年XXXXX 国内生产总值 40.3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 32.6%,第二产业占 31.2%,第三产业占 36.2%。沅江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每年都要国家提供大量的商品稻米、生猪、芦苇、苎麻、柑橘和水产。3沅江是一个以水见长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东方威尼

3、斯” 。城区五湖纵横,联结资、沅二水。市域所在的某水域广阔,河港纵横,湖汊众多,一派南国水乡风光。市境主要河流有草尾河、蒿竹河,有湖泊 100 多个,主要是万子湖、东南湖、漉湖等。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9,降水量 1320 毫米,年日照 1743 小时,无霜期276 天。沅江是全国著名的水稻、水产、苎麻、芦苇、柑橘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全市水产资源丰富,万子湖、白沙长河、漉湖被誉为沅江“三大鱼库” 。湖滩上有大面积的芦苇,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原料基地。近些年来,沅江城市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变化。防洪工程、城市新区、新市府和白沙大桥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升

4、了城市品位。市领导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系列旅游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展开,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得到重视。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保护洞庭湖湿地,实行封湖休渔,加强湖中洲岛的生态保护,治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采取专门措施保护野生动物等,并完成了一系列环境治理项目。1.1.3 项目简介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是 XXXXX 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为充分发挥沅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提升该市旅游产业地位、为益阳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而筹建的一个4重点项目。该项目围绕某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针对该地区旅游基础设施落后、阻碍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而提出。项目范围主要包括对某湿地景观完整

5、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四大景区:五湖风景区、胭脂湖风景区、某核心景区、赤山岛风景区。项目具体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对四大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公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环卫、游览道路、停车场以及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1.2 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本研究报告主要根据以下文件资料进行编制:一、益阳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XXXXX 旅游总体规划三、XXXXX 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五、国家旅游局通知 旅国际发(2008)28 号关于将2009 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的通知六、各专业技术规范。七、其它资料1.3 研究内容一、项目背景二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三、项目设计5四、项目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五、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方案设计六、环境保护七、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八、项目实施计划安排九、效益分析十、可持续发展1.4 研究结论与建议1.4.1 研究结论1.国家旅游局已经决定将 2009 年定为“全国生态旅游年” 。 某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建设顺应了国家旅游政策导向以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项目的建设对洞庭湖综合治理、促进就业、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改善湖区居民尤其是捕捞渔民生活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可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均衡。2.滨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在 XXXXX 省旅游资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项目建设对构建和完善 XXX

7、XX 省域旅游资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将有望成为XXXXX 省又一旅游热点目的地。3.项目的建设是对 XXXXX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化三基”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深刻诠释,是对上述两大战略的具体实践,因此项目的实施对富民强省和构建和6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4.项目的提出正处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的时期,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提出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这一战略方针的配套资金主要投入农林水利以及交通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领域。某湿地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是遵循国家的战略方针而提出的,因此具有可行性。1.4.2 建议1.本项目作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

8、施项目,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顺应了国家旅游局的旅游政策导向,建议将该项目与洞庭湖综合治理工程以及近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善洞庭湖区捕捞渔民生活条件相结合。上报省及国家有关部门,争取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尽早实施。2.建议 XXXXX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及营销策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规划和营销策划,使旅游区内的旅游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争取将某湿地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为全国滨湖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3.建议 XXXXX 政府与相关领域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某湿地生态旅游区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为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提供

9、科学7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82 项目背景2.1 国外生态旅游发展2.1.1 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生态旅游顾问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 1983 年首先在文章中使用的。虽然关于生态旅游概念各国专家学者由于自身的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的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其所倡导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均衡目标已经为广大专家学者认同和推崇。2.1.2 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生态旅游一产生就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原因。2.1.2.

10、1 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是生态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从人类文明出现至今,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几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自然,而是趋向于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打乱自然固有的秩序,形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工业文明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的危机,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9衡等问题。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寻求一种优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运而生。其核心是强调既要满足局部利益,又要兼顾整体利益;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同时强调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维

11、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更新资源的不断增殖和后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提出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此背景下,注重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作为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业也顺应时代潮流,逐渐改变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最佳发展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生态旅游是人类意识觉醒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2.1.2.2 市场需求的拉动是生态旅游兴起的外部原因旅游是一种时尚生活,当今世界许多人常年生活在与大自然相对隔离的城市里,生活紧张,竞争激烈。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于是人们对回归大自然、

12、放松身心、回避紧张生活和工业污染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一项调查显示,85%的工业化国家的居民认为环境问题是公众关心的第一大问题。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旅游者对旅游的感知、期望态度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方学者将旅游需求市场的这种变化,形象地称为“市场的变绿”,即旅游者越来越注重旅游环境质量。世界范围内10旅游观念正发生者重大的变革。生态旅游既强调要保证生态环境不会因旅游活动而发生难以接受的改变,又要尽量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保证其旅游体验的质量不会因为必要的限制而导致难以接受的下降。因此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据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

13、潮流。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为生态旅游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拉力。2.1.2.3 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兴起的内在动力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的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但是,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却产生了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不和谐建设,导致了旅游资源的品位下降、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业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改变发展模式,只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将导致旅游资源的全面退化乃至枯竭,使旅游

14、业的发展空间被限制。为此,就需要有一种更有生命力、更负责任的旅游发展替代模式,来保证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平衡经济利益,实现代际之间的利益共享,因而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旅游业自身对发展模式的选择为生态旅游的兴起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2.1.3 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生态旅游在兴起之初是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的,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可持续旅游概念提出后,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基本手段和途径。世界各国将可

15、持续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生态旅游开发中,在旅游开发中突出强调对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的保护,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评价生态旅游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影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估算生态旅游的年均增长率为20%25%,远高于世界旅游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由于世界各国旅游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所采取的生态旅游模式也有很大的地域差异。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在旅游环境管理方面已达到一定水平,并拥有较先进的治理技术,生态旅游强调对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亚太地区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环境问

16、题日益突出,侧重于控制旅游环境的恶化。海滨、海岛、自然生态区是较早实施可持续发展旅游战略的地区,在其发展战略12中,将生态旅游作为实施可持续旅游目标的主要手段。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则更注重对原始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各国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虽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已经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2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到 2007年底,我国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区 2531 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35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87 个,国家森林公园 660 个,国家地质公园 138 个。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 70%以上的城市居民认为“生态保护比较好的自然景区”是他们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明确表示对生态旅游有较强兴趣的人在 60%以上。中国的生态旅游市场正处于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作为 21 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已经成为被广为倡导的旅游形式。然而在我国,现代生态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