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95596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11课时】《桃花源记》知识清单(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桃花源记 ( 东晋 ) 陶渊明 晋太元中 ,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 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2、 , 并怡然自乐。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见渔人 , 乃大惊 , 问所从来 , 具答之。便要还家 , 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率妻子邑人 , 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 ,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停数日 , 辞去。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 , 得其船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及郡下 ,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寻向所志 , 遂迷 , 不复得路。

3、南阳刘子骥 , 高尚士也。闻之 , 欣然规往 , 未果 ,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基础考点聚焦 考点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 ( 约 3 65 427) , 一名潜 , 字元亮 , 浔阳柴桑 ( 今江西九江 ) 人 ,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自号 “ 五柳先生 ” ,卒后世称 “ 靖节先生 ”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他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桃花源诗。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考点二:重要实词 1 桃花源: _ 作者虚构的与世隔绝的

4、理想社会。 _ 2 落英: _ 坠落的花瓣。 _ 3 缤纷: _ 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_ 4 异之: _ 对此感到诧异。 _ 5 俨然: _ 整齐的样子。 _ 6 属: _ 类。 _ 7 阡陌: _ 田间小路 , 南北向的为阡 , 东西向的为陌。 _ 8 交通: _ 交错相通。 _ 9 种作: _ 耕 种作业。 _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10 黄发垂髫: _ 指老人和小孩。髫 , 古时候指小孩子下垂的头发。 _ 11 怡然: _ 愉快的样子。 _ 12 要: _ 通 “ 邀 ” , 邀请。 _ 13 咸: _ 全

5、, 都。 _ 14 妻子: _ 妻子和儿女。 _ 15 邑人: _ 同县的人。 _ 16 绝境: _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_ 17 无论: _ 更不用说。 _ 18 延至: _ 邀请到。延 , 引进。 _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19 不足: _ 不必 , 不值得。 _ 20 扶: _ 沿、顺着。 _ 21 向: _ 原来、旧。 _ 22 志: _ 做标志。 _ 23 规往: _ 计划去。 _ 24 寻: _ 随即 , 不久。 _ 25 问津: _ 问路。文中指探访、访求。津 , 渡口。 _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

6、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考点三:名句积累 1 2 0 06 吉林 学校文学社举行成语积累竞赛活动 , 主持人问: “ 当我们形容一处人迹罕至不受世俗沾染的美好环境时 , 常引用的成语是什么? ” 酷爱古诗文的小文同学应声答道: “ 是陶渊明笔下的 _ 世外桃源 _ 。 ” 2 写桃花源秀美景色的句子是: _ 芳草鲜美 _ , _ 落英缤纷 _ 。 3 表现渔人初到桃花源的总体感受 ( 文中与陆游的诗句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的意境相似 ) 的句子是: _ 豁然开朗 _ 。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2017/1/17

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4 体现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_ 土地平旷 _ , _ 屋舍俨然 _ 。 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 。 5 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静的句子是: _ 阡陌交通 _ ,_ 鸡犬相闻 _ 。 6 写桃花源人们生活恬适的句子是: _ 黄发垂髫 _ , _ 并怡然自乐 _ 。 7 体现桃花源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_ 便要还家 , 为设酒杀鸡作食 _ ; _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_ 。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8 体现桃花源人热爱劳动

8、、敬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的句子是:_ 其中往来种作 _ , _ 男女衣着 _ , _ 悉如外人 _ 。 _ 黄发垂髫 _ , _ 并怡然自乐 _ 。 9 写桃花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 ( 厌恶战争 ) 的句子 是: _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_ 。 10 苏轼水调歌头中有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昔是何年 ” 的句子 , 本文与此意思相似的句子是: _ _ _ 问今是何世 _ _ _ , _ 乃不知有汉 _ , _ 无论魏晋 _ 。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核心考点聚焦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整体理解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

9、源为线索 ,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写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 ,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 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 , 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 , 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人间生活图景:自然环境优美 ,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 人们生活自由快乐。又写了村人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与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的经过。村人为与世隔绝时间长、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桃花源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 , 不想让外人 打扰他们现有的宁静祥和的生活。写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 使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

10、点聚焦 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 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 , 现实是不存在的。作者虚构的桃花源是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 , 这里没有压迫 , 没有战乱 , 平等、安定、和平 , 是和当时的现实社会相对的 , 它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 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这是积极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 因而它只能是一种复古倾向、逃避式的空想。文章运用层层设疑的写法 ,写景奇、人奇、游踪奇 , 颇有传奇色彩。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

11、清单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思路图解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考点四:内容理解 1 20 1 4 毕节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 _ 中考真题演练 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自由、快乐的社会。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2 20 1 0 长春 渔人穿过山洞 , 眼前豁然开朗 , 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 _ _ 略。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回答;围绕

12、“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归纳总结 作者虚构的桃花源是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 , 这里没有压迫 , 没有战乱 , 平等、安定、和平 , 是和当时的现实社会相对的。 2017/1/17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第 11课时 桃花源记 知识清单 考点五:写法及赏析 3 20 0 5 长春 留白 , 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 法 , 文学创作中也不乏 “ 留白 ” , 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 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_ _ _ _ 中考真题演练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