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学教案(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96179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导学教案(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编导学教案(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编导学教案(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编导学教案(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编导学教案(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导学教案(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导学教案(上)(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杨 尚 鸿 联系电话:66879901 E-mail: ,编 导 学,第一章 电影媒介论,第一节 影像与客观现实一、影像的编码与解码,物 质 现 实,传播者,编码,传播媒介,编码,受众,采集信息,视听音像,视听音像,电影、电视,二、 从影像到故事片,爱迪生,卢米埃尔,梅利埃,制片厂体制电影作为商品:所有权、出租、销售、获利,纪录片揭示、呈现客观事物原有的形象,魔幻电影电影作为虚幻的空间,发展了创造影像的概念和多种方法,卢米埃尔 物质现实的影像: 在露天拍摄影片。 允许意料之外的某种客观事物进入到镜头中。梅里埃 人工“真实性”: 在摄影棚中拍摄。 在镜头前排练、策划每一个细

2、节,不允许任何偶然因素出现,雅戈按照一个封闭的计算系统制作出。,三、电影制作体制的发展 1、电影工业 = 技术 + 艺术 + 资本 2、卓别林的胜利: 以故事、明星、观众为媒介,影像变成了“真实”。 电影媒介本身被忽略了,好像成了透明的媒介。,第二节 电影的形式与结构,一、电影语言的形成 1915年1919年,早期电影工作者“由直觉知道”完成 了不自觉地工作创造了一种通用的、易懂的、完全溶 解到内容呈现的电影讲故事的方法。 观众想看、要看的东西 一种意识活动、轻松解读的休闲活动 制作者与观众共同参与,形成准则,二、经典风格形式与结构 1、形式的“自我消抹”原则 这是由传播效果决定的:它是指电影

3、制作者力求使观众看不出电影的形式结构,尽可能减少观众接受电影过程中的障碍。 2、“连续性剪辑”原理 continuity 基本单位-镜头与剪接 镜头与反打镜头 过肩交替镜头 视线匹配 动作套路 视点置换,三、经典风格的分化 原生现实:现实主义风格电影的媒介特性 仿真显示:经典风格 创真现实:形式主义风格,光、影、形象、动作、速度、方向、言语、事件,物质现实的复原,纪录片方向,MTV、数码戏剧学方向,理论:长镜头-场面调度,理论:表现蒙太奇。,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爱因汉姆、巴赞,理论:连续性剪辑原则,通俗文化逻辑:类型片的观众心理学原理,第三节 主导叙事结构一、主导叙事结构的元素 文化-主题 -

4、 性格 - 行动 - 细节 1、文化:当下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系统。 2、主题:人性元命题(原型批评) 3、性格:一个人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及其相 应的习惯的行为。 4、行动:即动作。主体在现实中发出有方向的(意义)的行为。 5、细节:主要指人物关系场景中的对话与表情。,二、行动体系叙事结构,动作-性格,性格,动作,反动作-性格,动作-性格,反动作-性格,情节发展,规定“最高任务”,二、行动体系叙事结构 1、拐点(转折点):最高任务带来“情节发展直线”的速度和闭合 性。 2、“说明”部分:故事背景、前史、史前史。 3、第一个动作体系:25-30分钟,情节点=提出最

5、高任务=故事 的核心张力。 4、第情节点:85-90分钟,必须场面,完成最高任务。 5、结局:闭合性结局。,2,1,3,4,5,第二章 电视媒介论,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一、纪录片的历史回顾 documentary film 1920年左右,维尔托夫提出“电影眼睛”理论:“我是电 影眼睛,我机械眼睛。作为机器,我把只有我才能看到的世界 展现在你的眼前”。电影眼睛工作法(1)非凡地捕捉现实生活 景象;(2)蒙太奇眼睛的“我看” 1926年,里格尔逊的经典定义:“第十是新闻素材进行了 创造性处理的影片”,而“自然素材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区别标准” “纪录电影运动,是始于观察公众生活的冒险活动

6、隐藏 在它背后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学的而不是美学的,它源自于这样一种愿 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戏剧,而不是像眼下流行的电影那样从非常事 件中编制戏剧。这一愿望的实质是将公众的眼光从天涯海角拉回到身 边的那些发生在我们们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经典定义新闻纪录片,电影眼睛=机械眼睛,940年-1945年,巴赞的“完整电影的神话”有声技术使 电影重返写实主义的传统。纪录片在他那里成为电影美学的本质 特征电影的使命就是用运动、空间、声音和色彩去再现物质 世界。电影的结构单位不是镜头,而是事实。关于踩石过河的比喻。 1960年,让胡什、埃德加莫兰导演夏日纪事真实 电影的一次经验。从拦截式采访“你认为自己幸福吗

7、?”为契 机,开始他们对自己故土这个“住在巴黎的不可思议的人种”进 行一场“人类学研究”。 特点:(1)真实的表演;(2)摄像机主动介入;(3)人 们对电影拍摄过程的讨论也成为影片的组成部分。 戈达尔:他们把拍摄电影看作是探测种种现实存在关系(包 括电影自身)的一种知识努力。,新现实主义美学,新浪潮与真实电影,这是50、60年代之交在北美出现的崭新风格的纪录电影。德鲁 小组时代/生活出版公司的电视制作小组。1960年,自创的“同 期声”技术,拍摄第一部影片初选。方法主张:尽量让镜头前 自生自灭的“事实”在影片中进行“自我阐述”。(排斥解说、排斥 采访、排斥表演、排斥蒙太奇) 其美学昭示:把影片

8、制作者的操纵性尽可能地限制在最低的工 艺范围里,以使电影自身成为一种尽可能干净的媒体。 EM安东尼奥的“谈话/编纂样式”的直接电影(准电视采访纪 录片)In The Year of Pig, 1969,对越南战争进行了全景式 剖析。 问题:谈话语境在本文中通常被技术性地抹去! 修补策略:导演本人的声音开始加入到谈话中。即构成采访语 境。,同期声技术与直接电影,开口说话采访纪录片,摄/录一体化工艺技术(ENG设备)带来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上述修补又回到直接电影的起点问题上来:直接电影本来从 反传统纪录片那个“上帝之声”起家的,但这塔拉以反抗的武器 很快又纳入了好莱坞经典电影系统。 悖论直接电影对认

9、为手段的高度抑制本身就是一种人为 的操控,它的目的在于使观众在高度逼真的电影体验中把现实的 印象想象为现实本身。 一部影片终究是一个文本现象,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诚道 来。创作中的双重激情(1)通过画面和声音的运动去发现事 物的真相;(2)探究纪录片自身的媒介意义。 大学知识背景、开放式媒介观念导致一种杂交风格 不动声色的旁观 访谈 拍摄对象直视镜头 以各种方式插入字幕 作者本人的个性化旁白 作者跑到镜头前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干预,直接电影的悖论,“自省”式叙事策略,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二、 对电视纪录片分类的研究 1、按题材类型划分,自然、环境类 人文历史类 人类学、社会学类 新闻类,

10、2、按形式-内容综合划分 最好的最真实的“故事”就是历史。该片种以精良的制作,宏 伟的系列篇幅,深刻的内容剖析着历史与现实社会,对传播文化 知识,传播人类文明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方早期的大型纪录片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模仿 新闻电影纪录片的传统模式,直到通讯卫星技术和ENG问世以后, 才形成了电视纪录片的独特风格和语言(70年代中期)。 美国CBS著名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主持拍摄的宇宙、 20世纪、历史的见证,还有肯尼迪家族、越战 制作时间分配:3(调研)-3(实地勘测)-5(拍摄)-14(后期) 中国80、90年代的话说长江、望长城、上下五千年 毛泽东、邓小平 等,文献纪录片

11、 或大型电视纪录片(the full-length television documentary)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我国的新闻性专题,是国内新闻综合频道的主流宣传片种, 一 般是按宣传口径行事,主题先行,它的最主要两个特点就是时效性 强和主题鲜明。优点:从传播学 “编码(encode)与解码(decode)” 的角度看,解说词和主题先行使解码得以执行较为成功。缺点:事 件背后的多元化视角被取消。 特别纪录片(the special documentary)的片种,是西方媒体对 特别事件,重要人物(精英人物或者中坚份子elite)和重大活动量身 定做的一个片种。特别纪录片在制作、播出时间上有一定的伸缩 性 ,因而可以调动多种表现手法:围绕特别事件穿插历史背景,运 用特写、音乐、对话、同期声等多种表现元素来烘托主题,并灵活 地安排结构顺序。,新闻性专题或特别纪录片(the special documentary)电视特别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