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90218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3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绝地之音课件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专题,第9课,识记知识必备,理解文本研读,探究片段赏析,应用体验之旅,整体感知,重点揣摩,写法借鉴,一、字音辨读1踟躇( ) 2.恹恹( )3干涸( ) 4.訇然( )5人寰( ) 6.狰狞( )7伶仃( ) 8.熹微( )9夯土( ) 10.攫住( )11岌岌( ) 12.怨懑( ),ch ch,h,hun,ln dn,hn,j,yn,hn,zhn nn,x,ju,mn,.,.,.,.,.,.,.,.,.,.,.,.,.,.,.,怅,帐,账,胀,伶,玲,铃,岭,梢,稍,俏,销,絮,絮,紊,萦,絷,若隐若现,时断时续,体验,体会,四、熟语释义 1引吭高歌: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2不能自拔:不

2、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3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远不忘。 4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5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形容说话断断续续。 6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一、走近作者 马步升,1963年生,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边

3、界和天干地支。另有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长篇纪实作品燃烧的太阳旗、守望平安(与他人合著),文化史著作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调查、百年甘肃(与他人合著)。,二、相关背景 马步升的散文对历史如数家珍,西部民俗色彩也分外鲜明,加上潇洒的文笔、思辨的气质,历史感、现实感、生命感共同织出马步升散文绵长的意味,绘出了陇东黄土地活的灵魂。散文语言既生动浅显,又富有生活情趣,还带上了那么一些西北汉子的爽气。 三、主旨把握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导师徒步考察长城时的一次“音声奇遇”,即在绝域、绝地听到了最具原始生命力的“音乐”,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追踪和捕捉绝地之音的独特经历和体

4、验,让人们听到了真实的、颇具野性的精神黄钟大吕,触摸到一颗思远追古的执著之心。,四、结构图示,1文中广义上的绝地(即“黄土林”)有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自然景观有绝地上沟壑纵横,如同迷宫,又有晚秋朔风。人文景观有悬长城,一系列秦汉边卒的遗迹。作用有四:渲染环境,突出“绝地”中的“绝”;突出时空的亘远,引发人们思远追古的情怀;突出行走绝地的梦幻感觉与艰难;为下文写不期而遇绝地之音作充分的铺垫。 2作者为什么说“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明确:这句话分两部分来理解。前半部分

5、是“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指的是过去。历史上,长城有着军事防御的功能,更是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界限。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阻隔了长城内外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后半部分“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指的就是现在的长城。现在的长城,再也不是文化、民族交流的阻碍了,所以说“它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人们只是习惯性地把它看成是防御工事,看成一个地域的分界点。这是作者在长城面对历史、面对文化的理性思考和认识。,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这是作者写的一首家乡人民的生命赞歌。他以一种形象化

6、的方式展示了在严酷自然条件下顽强求生的西北农民的艰苦而真实生活状态。正是在这块几乎不适于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人们不仅顽强地生活下来,而且创造出辉煌的文化,有哲思,有铜鼎铭文,有秦腔,有花儿,有长城。因为地绝而人心不绝,地荒而人心不荒。对于这样一片文化和土层一样深厚的黄土地,以及顽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作者怎能不震撼,又怎能不赞赏呢?,1选材出奇,感悟独特 “绝地之音”非常人常闻之乐,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下特定人物所发之音,考察之行中的巧遇(包括那人和“我”的“咧”)使作者拥有了题材优势,正所谓“人无我有”,本文不仅没有浪费绝佳的题材,而且最大限度地提升它的价值,写出了“独此一家”的感悟,例

7、如:“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审美体验复杂而微妙。,2文笔大气,感染力强 本文可以说是一篇有个性的文化散文,既体验精致,又视野开阔,笔力雄健。 作者总是用一种文化追踪的目光审视对象,赋予其一定的历史厚度。例如:“整日里见不着生存在现时现地的人,能与我们交流的只有秦汉边卒的遗迹,那无阻无碍的朔风挟着远古的灵感,一拨一拨地注入我们的身心。”读文至此,油然而生一种“天风海雨扑地来”的感觉。再如:“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远古的灵感和秦汉的血色,使

8、环境、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历史文化的成分。,3结构严谨,行文婉曲 文章采用的是倒叙结构,先概写“七年间”“我”向朋友讲述“那天的经历和感受”以及疑信参半的困惑,自然地过渡到“那年秋天”的考察历程。在遭遇绝地之音前,由大的绝域,写到小的绝地,步步逼近,而又故意悬着,不忙揭出谜底,吊足读者胃口。待到亲聆绝地之音后,又宕开一笔,写对绝地之音的追踪,久追而不得,萌疑生惑,又是一跌。“过了几年”,终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捕捉到了那份感觉,跌后再扬,最后抒写感悟,呼应首段,释疑解惑。,阅读绝地之音选段,完成14题。 那人高扬起手臂,鞭梢也张扬起来,骡子和碌碡也欢乐了几分。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

9、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

10、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山河悬远,可望而不可即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甚而至于他压根儿什么都不想不屑也没有表达?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幻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支歌的词和调,为此我翻遍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得到的形式各异的黄土高原民歌卷册,为此,我喜欢听各种音乐和各种嗓门唱出的歌。尽管,我仍不懂音乐,不会唱歌,但

11、我坚信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只要有一支歌与那支歌重合,我便会立即将其捕捉。遗憾的是我的寻找距离原目标愈来愈远,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曾否,听到过那首歌?尽管那首歌仍无时无地奔来耳畔,那清晰的音符有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我相信那是真实的歌音,要不自己怎么会不断地被感动,并且不断地感动着越来越多的天南地北经历迥异的朋友? 我无法确定它,但我必须接近它,捕获它。 过了几年,我闯进了腾格里大沙漠。不知不觉间,满世界只剩下我一条生命。这时,夕阳平洒下来,望不断的沙丘便如远古宫殿的金柱,矗满了我的四周。哪一根金柱可供我依靠?哪座宫殿可供我憩息?怅然良久,满地都是与生命无缘的荒

12、漠。那串歌吟这时突然奔入我的心房,我濡湿了干裂的嘴唇,迎着依依下沉的夕阳唱了起来。咧咧咧,哦,,是那声音,是那来自古长城线上的声音。我至今也不知道那天我究竟唱了些什么,但我肯定,那一次我确切地捕捉住了那串古长城线上的音符。第段中说“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请结合节选文字,分要点说说它“绝”在哪里。答:答案:(1)“绝”在这首“歌”没有词,却含义丰富,兼有柔婉和豪放、昂扬和哀怨。(2)“绝”在它无统一的曲调,却调兼古今,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3)“绝”在它迸发于绝地,在传达出悲壮哀婉的同时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1,“长城”的价值或意义有哪些?请根据第段内容分点作概括说明。答:答案:(1)

13、长城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是安全的屏障。(2)长城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和心理分界线。(3)长城是超越历史和民族的习惯并留有地域文化痕迹的。第段“那单调而变幻无端的音符”一句中的“单调”与“变幻无端”是否矛盾?为什么?答:,2,3,答案:不矛盾。“单调”是说绝地之音“无词,无调”,只有单一的“咧”音。“变幻无端”是从那支歌所可能包含的丰富内容或可能引起的丰富想象而言的,它兼含咏叹、歌颂、怨懑、冀求等情感,歌意可作多重理解。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曾否听到过那首歌”,一方面又说“我相信那是真实的歌音”,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4,答案:从表层看,作者希望“有一支歌与那支歌重合”但久寻不得,因而生疑;而那支歌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和“经历迥异的朋友”,因而坚信它真实存在。从深层看,这是作者故设疑信之谜,有意识地通过“连自己也怀疑”来强调绝地之音的独绝无双,或者神奇美妙得令人难以置信;通过疑后之信来表现自己灵魂受到震动的真实无疑,强调的是那支歌巨大的感染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