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784913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4 高考语文常考基础 20 练 7古诗综合鉴赏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 1 小题。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 50 字以内)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 2-3 题。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2

2、、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3、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 分)。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4-5 题。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4、 “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历来为人所爱好、欣赏,其原因是5、评价这首词的风格。 (不超过 20 个字。 )答:四、

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小令,回答第 6 小题。(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 天净沙秋 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6、两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是 。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7-8 题。- 2 -南乡子 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 年初春) ,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7、填空:这首“梅花词”凡 56 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

4、露着 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8、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六、阅读下面宋词,回答第 9 小题: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9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第 10 小题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0、简要归纳这首诗

5、的艺术特色。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完成 11 题。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11、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答: 九、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2 小题。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3 -12、在表达方式上,两首诗有何不同?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第 13 题。寻隐者不遇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3、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

6、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答: 。十一、14.从艺术特色评析下面这首唐诗。(不超过 150 字) 初春小雨 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评析: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 15 题。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5、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

7、为什么?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6-17 题。春 日 秦 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16、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作者将花草置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来写,请简要地描写这一情境。答: 。17、有人认为“含” “卧”二字最有表现力,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答: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8 题。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 -注那:奈何,为什么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答: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

8、诗,然后回答 19 题。观 猎 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19、这首诗颔联中“疾” “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20-21题。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20、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21、这首诗中描写战争的手法加以简要分析。答: 十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2 题。咏 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9、,二月春风似剪刀。咏 柳 曾 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2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答: 。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23 题。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3、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 ,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 。十九、阅读古诗,回答 24-25 题。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

10、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4、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答: 。25、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 。参考答案一、1、 (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二、2、 “孤” “飞鸣声念群” 3、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 、 “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

11、更闻” ,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 、 “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野鸦无意- 6 -绪,鸣噪自纷纷” ,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三、4、从修词炼句和意境的角度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 语言含蓄,风格婉约。四、6、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描绘秋天景色。五、7、一个“梅”字 梅花报春 8、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

12、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提示:“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 )六、“满载”两句以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忽起时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七、10、诗中有画意境深远人物形象鲜明运用夸张手法精雕细琢与极度概括的有机统一。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八、11、本题只要抓住表达技巧(对比写法)和语言特色(语言含蓄,讽刺性强)两点作答,意合即可。参考答案: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二是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 ,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九、在表达方式上,李诗侧重描写场景,王诗则全篇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