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2784098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11)(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年语文中考 阅读 100 天第 12 天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好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

2、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2,请展开想象, 用 自 己 的 话 描 绘 一 下 本 诗 所 展 现 的 画 面 。【 答 案 】 月 夜 ,诗 人 独 自 坐 在 幽 深 静 谧 的 竹 林 里 ,又 是 弹 琴 ,又 是 高 声 长 啸 .竹 林深 深 ,没 有 人 知 道 诗 人 在 这 里 ,只 有 皎 洁 的 明 月 透 过 茂 密 的 竹 子 照 射 过 来 ,洒 在诗 人 的 身 上 ,也 洒 在 诗 人 的 琴 上 . 【解 析 】 此 题 考 查 学 生 对 诗 词 内 容 的 理 解 , 回 答 此 题 时 , 需 要 掌 握 句 子 翻 译 , 在 运用 形 象

3、 化 的 语 言 将 诗 歌 的 意 境 描 绘 出 来 即 可 , 注 意 语 句 要 流 畅 。3,你认为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二、文言文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

4、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怒而触不周之山 (2)故水潦尘埃归焉【答案】 (1) 怒/而触不周之山 (2)故/水潦尘埃/归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5.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B.以为妙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卒之为众人

5、。 得为众人而已耶?D.并自为其名。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答案】C【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C 项的为都是成为的意思。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1)故水潦尘埃归焉 焉: (2)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 【答案】 (1)到那里(2)所以、因此【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注意焉:代词兼语气助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7.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答案】 (共工氏)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解析】本

6、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8.读完本文后你怎么看待共工这个人?从他的身上你可以学到什么? 【答案】我认为共工是一个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但他性格暴躁、偏激任性,做事不计后果。我要学习他勇敢坚强,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挑战、敢于权威的英雄气概.【解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

7、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 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

8、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9、。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 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我”想

10、吃螃蟹 母亲捞起螃蟹 【答案】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母亲放下螃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概括事件的能力,联系第段“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和第段“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第段“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可回答好此题。10、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母亲为什么冒着春寒去找螃蟹 ?答: 【答案】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11、 赏析划线句子。答: 【答案】此句运用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

11、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解析】此句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属于动作描写。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12、仔细阅读第段” 请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答: 【答案】 “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回答。13、理解题目“母亲的心”的含义? 答: 【答案】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

12、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题目含义解题技巧:表层含义:内容概括。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揭示主旨。(二)、说明文阅读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9.0 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 ,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 西弗(Sv)=1000 毫西弗(mSv)=10

13、00000 微西弗(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单位: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小于 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 100 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宇宙、自然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