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783222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哈尔滨市 2012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3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震悚(sn) 祈祷( q) 繁花嫩叶(ln)B痴想(ch) 踌躇 (ch) 一拍即合( j) C骄奢(sh) 伎俩 (zh) 合辙押韵( zh)D荣膺(yn) 枯涸( h) 锐不可当(dn)2(3 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健忘 蓦然 举事无双B跋涉 摇蓝 乐此不疲C忐忑 颓唐 语无伦次D信服 预兆 无动于哀3(3 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 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

2、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D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4(3 分)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 云 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 B阿廖沙寄居外婆家(童年)C武松景阳冈打虎 (水浒传) D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西游记)5(3 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哈洽会”的成功举办,使哈尔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B我们必须提高认真读书的习惯。 C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来源:学科网 ZXXKD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6(3 分) 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3、)【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 别开了! 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7(7 分) 按课文原文填空。(1)黄鹤一去不复返, 。( 崔颢黄鹤楼)(2)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3)秋风萧瑟, 。( 曹操观沧海)(4) ,可以为师矣。 ( 十则)(5)明月几时有 ? 。( 苏轼水调歌头)(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二、阅读(45 分)(一) 阅读送东阳

4、马生序 ,回答 81 0 题(8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5、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 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8(2 分)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叩: (2)被:9(4 分) 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幼时即嗜学。(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0(2 分) 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 、 “无师”这两个困难的 ?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1)解决“无书”的办法:(2)解决“无师”的办法:(二)阅读植物聊天 ,回答 1 11 4 题(1 0 分)植物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

6、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 。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

7、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 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选文有删改)11(2 分) 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 ”。请你说

8、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1 2(2 分) 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13(2 分) 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 )(2)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 )14(4 分) 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 “弊” 。利:弊:(三)阅读母亲的心 ,回答 1519 题(15 分)母亲的心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

9、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

10、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 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

11、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2、(选文略有改动)l 5(3 分)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段的主要情节。l 6(3 分) 阅读文章 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l 7(3 分) 第 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1 8(4 分) 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l 9(2 分) 文章题目 “

13、母亲的心 ”有哪两层含义?(四)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回答 2023 题(1 2 分)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 ,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

14、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我 ”想 吃 螃蟹(1) (2) 母 亲 捞 起 螃蟹 (3)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 ,近的如书香信 、 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 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

15、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 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 、 诗经 ,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 ,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 ,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然而, “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总之,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20(2 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1(3 分)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