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v****1 文档编号:278038 上传时间:2017-01-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语文公社】、选择题(本大题 50 小题,每题 2 分,满 100 分)1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尼泊尔(北纬 ,东经 )发生 地震尼泊尔是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加德满都谷地中 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这次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共计 12 座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坍塌读图 1,完成14 题1 (2 分)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B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C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考点: 火山、地震分布

2、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解答: 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尼泊尔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尼泊尔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C点评: 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2 (2 分)尼泊尔被誉为“佛祖之城” 源于该地的宗教是()A基督教 B犹太教 C伊

3、斯兰教 D佛教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 ,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创建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于公元 7 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解答: 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创建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尼泊尔属于南亚地区,被誉为“佛祖之城” ;尼泊尔是特殊的宗教圣地佛主释迦牟尼诞生之地和世界上惟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教,被称为众神的国度;这里神比人多,庙比屋多

4、,宗教赋予了尼泊尔人平和的心态和友善的表情,这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里硕果仅存的人间乐土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宗教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3 (2 分)地震发生时,中国有不少登山队员正在攀登珠穆拉玛峰他们可能遇到的次生灾害不包括()A泥石流 B雪崩 C滑坡 D旱灾考点: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地震次生灾害指,强烈地震发生后,自然以及社会原有的状态被破坏,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水灾,瘟疫,火灾,爆炸,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扩散对生命产生威胁等一系列的灾害解答: 解:珠穆拉玛峰地年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南部,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

5、积雪,冰川纵横,地震容易引发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D点评: 考查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要理解记忆4 (2 分) (2015扬州)发生地震时,如没有条件迅速撤离到室外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可以头顶棉被蹲在室内房屋的三角空间中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惊慌,尽量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如果被埋压废墟下,不哭喊,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向外发出呼信号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听到援救信号,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喝自己的尿液A B C D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火山、地震分布

6、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 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解答: 解:发生地震时,如没有条件迅速撤离到室外,不要惊慌,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可以头顶棉被蹲在室内房屋的三角空间中,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不 要惊慌,尽量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

7、、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然后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向外发出呼信号;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听到援救信号,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喝自己的尿液,因为尿液可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当发生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措施,理解解答有效(2015扬州)读地球仪所表示的东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57 题5 (2 分)关于图中各点经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a(20N,25E )Bb(20N,55W) Cd(60S,100E)Dc(40S,120E)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

8、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解答: 解: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读图分析可知,a 点的经纬度是20N,25E;b 点的经纬度是 20S,55E;c 点的经纬度是 60N,100E;d 点的经纬度是 40S,115E依据题意该资料由【语文公社】:A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6 (2 分)各数字中均能够表示纬线的是()A B

9、 C D考点: 重要的经、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解答: 解: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是纬线,是经线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划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7 (2 分)图中 a、b、c、d 四个地点,能看到阳光直射现象的有()Aa、b 两地 Ba、d 两地 Cb、c 两地 Dc、d 两地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

10、,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解答: 解: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图中的 地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地球五带的划分及五带的特点,读图解答即可(2015扬州)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 89 题8 (2 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及所处的位置分别是()A春分处 B夏至处 C秋分处 D冬至处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读图可得,是春分日即 3 月 21 日,是夏至日即 6 月 22 日,是秋分日即 9 月 23日,是冬至日即 12 月 22 日解答: 解: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即 6 月 22 日,图中所示

11、的是夏至日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读图解答即可9 (2 分)当扬州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时,地球位于 公转轨道的()A处 B处 C处 D处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解答: 解: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位置

12、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 6 月 22 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 9 月 23 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 12 月 22 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扬州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处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2015扬州)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 ,读图回答 1012 题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2 分)关于图中各地相对高度的判断,不

13、正确的是()A大青山比甲地高 65 米 B小青山比乙地高 38 米C大青山比小青山高 17 米 D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0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解答: 解:图中所示等高距是 10 米,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470 米,所以大青山比甲地高 65 米,故 A 叙述正确;图中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470 米,小青山比乙地高 48 米,故 B 叙述错误;图中大青山比小青山高 535518=17 米,故 C 叙述正确;甲地与乙地的海拔高度都是 470 米,其相对高度是 0,故 D 叙述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

14、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1 (2 分)图中大青河的流向为()A从东北向西南 B从西北向东南 C从西南向东北 D从东南向西北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有指向标的地图,要依据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方解答: 解: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与北方相对的方向是南方因为水是由高处流入低处,读图可得,图中大清河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该资料由【语文公社】 (2 分)图中丁地的地貌类型是()A山坡 B山谷 C鞍部 D陡崖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解答: 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