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头镇中2016年4月20日周测历史试题(50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33960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鹿头镇中2016年4月20日周测历史试题(50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鹿头镇中2016年4月20日周测历史试题(50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鹿头镇中2016年4月20日周测历史试题(50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鹿头镇中2016年4月20日周测历史试题(50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鹿头镇中2016年4月20日周测历史试题(50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头镇中2016年4月20日周测历史试题(50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鹿头镇中 2016 年 4 月 20 日周测历史试题(50 分)一、选择题1、有人说“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请问“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国务院决定 2015 年 9 月 3 日全国放假一天。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3.1840 年以来中华民族总是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心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共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

2、新时代。下列史实能体现这段话含义的是 21 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 B. C. D. 4.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中国当时的选择是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 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D 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5.“在权利方面,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上述言论应出自A.共产党宣言 B. 人权宣言 C. 人民宪

3、章D. 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6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历史人物往往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A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B林则徐、孙中山、李鸿章、康有为C张之洞、康有为、李大钊、孙中山 D统一战线的道路7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 。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8. 面对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国提出了什么计划A863 计划 B “一五” 计划 C “星球大战”计划 D “两弹一星”

4、计划9.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 “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这个改变体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是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法西斯主义C开创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D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10陈凯将以下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其正确的顺序应是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西藏和平解放 红军长征 重庆谈判 A B C 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地道战华侨为抗战捐飞机111985 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 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C提出建立社会主

5、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12.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A创立了行省制度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统一了蒙古包13.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创立了行省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化 D。郡县制14、1956 年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C.新中国的建立 D.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5、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 到 16 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6、.倡导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C. 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6、国南北战争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赢得国家独立 B.废除黑人奴隶制C. 创造国家财富 D. 维护国家统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二材料题1改革与创新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主题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革新谋富强】(1) 19 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危机?它通过什么改革摆脱危机并走上富强之路?(2)19 世纪末中国的戊戌变法与 19 世纪中后期日本的改革有什么共同之处?(3)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什么政策使人民富起来了、国家强起来了?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九世 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 这一历史性目 标。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六次政治选择:第一次是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洋务 运动, 经过戊戌变法。第二次从 1911 年到 1913 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次是 1914 年到 1928 年,以袁世 凯和北洋军

8、事强人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次是 1928 年到 1949 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次是 1949 年到 1976 年毛泽东的计划经济现 代化模式。第六次是 1978 年到现在的邓小平新政模式。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4)根据材料一请说出近代中国人实现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5)为寻求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6)在材料二的第一次政治选择中,开展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分别属于哪个阶层?(要求按顺序回答)(7)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1 世纪教育网(8)

9、依据材料二中第五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毛泽东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采取的重大措施分别是什么?(9)在材料二第六次政治选择中,1978 年以来的“邓小平新政模式”的起点是什么?由此开创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又是什么?(10)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哪一制度的逐步实行,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1)在百年现代化的探索中你得到了那些经验教训或从前人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最少说出两点)2经济与科技材料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

10、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请回答:(1)材料一的“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哪个工业部门?(1 分)出现了哪些交通工具, “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 分)(2)材料二美国在电、汽车、飞机三种技术上取得革命性进展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 (1 分)(4)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时候?(5)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举两个例子说明。(6)简

11、述工业革命在西方繁荣富强的进程中的作用。3民主与法制民主法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兄 弟。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肤色的深浅,而是品格的优劣为评价标准的国家里。1963 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 ,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贯穿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十八大特稿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观点?在美国, “奴隶的儿子”通过

12、哪一部法律文献获得了解放?这部法律文献是由谁颁布的?(2)启蒙思想传播到中国后,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推动了中的民主进程?(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民治” ,新中国成立后在制度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做了哪一些努力?请各列举一项。(4)说出英国通过革命手段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确立的?请举出通过改革方式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事例一个。(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治的认识。4港澳台第二组:八年抗战,迎接曙光(1)15 描绘的是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台湾光复”的历史场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称为“台湾光复”?(2)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结果如何?今天的西藏实行的是什么自治制度?(3)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有哪些成功的实践?(4)1987 年 11 月,一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母亲的怀抱,造成母子长期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促成港澳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5)从什么时期开始,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列举二项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