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7312436 上传时间:2018-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开题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当前高校开展心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或重大生活事件时,表现出的思维或行为的紊乱及困扰,并导致个体心理的失衡状态,心理危机的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刺激事件超出自己的应对能力,心理平衡被打破,而非刺激事件本身。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输送一批批“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学中,不同流派的心理学有着各不

2、相同的心理教育观。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无意识动力,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由潜意识过程支配的,是来自先天的、本能的冲动和欲望的表现。行为主义的心理教育观强调如何预测、控制人的行为,在研究社会行为和行为矫正方面富有成效。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就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心理过程,其研究在人类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情绪和心理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然而,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它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个体出现的各种心理现

3、象(包括心理问题) ,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目前大多数院校对于顶岗实习期间出现的危机状况,总是处于消极应对状态,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针对顶岗实习期的情绪情感、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多种心理危机,从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意志品质方面对大学生采取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等不同的干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1.2 研究目的(1)调查分析导致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2)通过试验验证积极心理干预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实效性;

4、(3)构建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1.3 研究步骤本研究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调查研究, 按照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遵循自愿的原则,随机抽取三个年级不同岗位的顶岗实习学生作为第一部分被试。首先对随机选取的 100 名被试进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现状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SWB) 的测量。第二部分为干预研究。在第一部分内容的研究基础上,从筛查出的符合心理危机标准的大学生中,遵循自愿招募的原则,经简短访谈后纳入团体,并完全随即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第三部分为结果分析,针对第二部分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积极干预实验组干预前后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积极情绪等

5、因素是否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没有进行干预的对照组上述因素得分是否有变化。第四部分讨论与建议。1.4 研究意义1.3.1 理论意义 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当前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以心理健康为目标,但实际情况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一味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定位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这种消极心理学模式下,教师常常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心理发展中所呈现的各种弱点和缺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才得到关注和帮助,心理问题的解决也成了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样一来就往往忽视了应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积

6、极的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使心理健康与学生管理工作陷入了被动和片面。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的积极方面,认为心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问题的去除,更关键是要帮助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高校思想健康教育的主旨想融合,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新的视角。1.3.2 实践意义(1)为探索高职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相关因素提供参考依据,国内外关于高职学顶岗实习生心理危机的研究不多见,对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是在教学第一线上的实践探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影响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因素,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能为学

7、生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以便更好的实施教育引导,保证实习有序进行。(2)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在积极心理学看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也渴望获得积极体验,而这种需要会激发他们的潜在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积极体验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学生管理中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管理方式,使各类学生都能超越自我,不断进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二、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2.1 课题实施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1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是指学生到学校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运用某一技术基础或专业基础课程的知

8、识与实际相联系,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以增强感性认知。 顶岗实习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时间比较长,贯穿于学习阶段的始终;二是教学环境真实,学生是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综合能力训练,要完成岗位任务;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学校的在校学生,一方面是企业的员工,所以不但要完成学校的课程学习,还要作为企业员工完成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顶岗实习实质上是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问题,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的、参与工作过程的实践,是学生走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的方式,是学生从工作经历中获得实践经验的渠道,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起很大的作用,可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 】35 号)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不得少于半年,最佳时间为一年” 。2.1.2 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1)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理论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前半叶,起源于社会精神病理学、自我心理学和行为学习理论。被称为“现代危机干预之父”的开普兰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一个过程,处于危机中的个体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当个体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突然发生变化或即将

10、出现变化时,其内心的基本平衡被打破了,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开始体验到紧张。为了重新获得平衡,个体试图用其惯常的策略作出反应。这一阶段的个体一般不会向他人求助。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体发现惯常的策略未能解决问题,于是焦虑程度开始上升。为了找到心理解决办法,他开始尝试采取各种办法解决问题。但高度紧张的情绪多少会防碍当事人冷静地思考,从而会影响其采取有效的行动。第三阶段,如果经过尝试各种方法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当事人内心的紧张程度持续增加,并想法设法地寻求和尝试新的解决办法。在这一阶段中,当事人求助的动机最强,常常不顾一切的发出求助信号,甚至尝试自己曾经认为荒唐的方式。此时当事人最容易受到别

11、人的暗示和影响。第四阶段,如果当事人经过前三个阶段仍未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他很容易产生习惯性无助。他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甚至会把问题泛化,对自己整个生命意义发生怀疑和动摇。很多人正是在这个阶段中企图自杀。同时,强大的心理压力有可能触发以前未能完全解决的、被各种方式掩盖的内心深层冲突,有的人会由此而走向精神崩溃和人格解体。这个阶段当事人特别需要通过外援性的帮助,才有可能度过危机。KennethFrance 则将危机分为三个阶段,即冲击阶段应付阶段和退缩阶段这里,冲击阶段大致相当于 Caplan 所说的第一阶段,应付阶段大致相当于第二和第三阶段,退缩阶段则大致相当于第四阶段。可见,危机个体陷入危

12、机是一个逐渐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有许多成长的机会,且在不同的阶段,对外力帮助的需求和接受意向不同。因此,危机干预要掌握好适当的时机,以取得干预的最好效果。(2)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指的是当发现个体存在的各类心理危机后,采取的一系列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帮助他们脱离目前所处的危险处境,最终解除危机的措施。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治疗不同,它侧重于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简单的技术使个体达到行为表现上的恢复,具有时间短、应急性强、目标直接等特点,但不涉及个体人格矫正。简言之,就是及时帮助处于危机状态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给

13、予支持与帮助,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使之恢复心理平衡。2.1.3 积极心理学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1)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谢尔顿和劳拉金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它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

14、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作为积极心理学发起者和倡导者塞利格曼(Sdigeman)就任 APA 主席时开始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到处呼吁积极心理学运动,随后吹响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号角。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比以前更渴望过有意义的生活。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疾病,更应该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只有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才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采用 Seligeman 于艾库玛尔会议上提出的论断,主要包括三个方

15、面:个体主观水平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积极情绪体验这一层次属于主观层面的情绪体验,情绪是指包括主观满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等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绪。体验是指人对于外界刺激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常常以情绪的方式表达出来。具体地,积极体验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感官愉悦,指的是当机体消除自身内部紧张力之后的一种主观体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温饱满足之后的身体感官放松的结果。它通常依附于物质,持续时间不会太。第二种是心理享受,指的是个体超越了自身原来的状态之后的体验,即对自我的超越、突破后的成就感,类似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自我实

16、现。这种体验通常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并且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品质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其中主观幸福感是众多情绪中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一种体验。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积极心理学把主观幸福感作为它研究的立足点,强调人要满意的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对待未来。Diener 等人(1985 )设计的主观幸福感量表,由整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体验量表(PANAS)三个分量表组成。三个量表都采用 7 点自评式量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采用的就是 Diener 等人(1985)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危机学生干预前后进行测试。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即积极的个性特点,它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角度去阐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它理论假设是人类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