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95605 上传时间:2018-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应付了事_作为弱者抵抗的实习怠工_基于校企合作制度下的实习生问题之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 付 了 事 ”: 作 为 弱 者 抵 抗 的 实 习 怠 工基 于 校 企 合 作 制 度 下 的 实 习 生 问 题 之 反 思 潘峰内容摘要 校 企 合 作 制 度 的 设 计 希 望 大 学 生 进 入 企 业 实 习 , 能 有 效 填 补 学 校 教 育 与 职 业 需 求 的 巨 大 鸿 沟 ,却 掩 盖 了 企 业 廉 价 使 用 劳 动 力 的 理 性 本 质 。 以 往 观 念 面 向 和 心 理 面 向 的 研 究 , 对 怠 工 行 为 发 生 的 解 释 力 不 足 。 对 此 , 本 文 从 学 校 、 企 业 和 学 生 的 不 同 视 角 , 在 案 例 分

2、 析 中 探 讨 合 作 制 度 中 规 训 目 标 和 实 现 途 径 之 间 的 种 种 不 协 调 。 正 是 名 与 实 的 矛 盾 实 在 , 建 构 实 习 生 的 双 重 身 份 并 加 剧 了 自 我 否 定 , 最 终 促 成 实 习 怠 工 成 为 弱 者 抵 抗 制 度 安 排 的 一 种 策 略 。关 键 词 校 企 合 作 制 度 大 学 实 习 生 消 极 怠 工一、实习生“怠工”: 制 度 弊 端 还 是 个 体 反 抗 ?随 着 资 本 全 球 化 的 塑 造 作 用 , 中 国 逐 渐 创造出适合全球生产需要的劳动大军,成为廉 价 劳 动 力 的 “世 界 工

3、 厂 ”( 潘 毅 , 2011) 。 续户籍制度建构的农民工群体之后,大学生成 为进入中国市场就业的另一支劳动大军。在高 校招生“大跃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 人数达已然达到初招生源的数倍。为了实习毕 业生“更好更快”就业,国家出台扶持政策, 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需要接受至少半年的企业实 习 期 , 并 在 期 间 保 持 学 籍 。 这 让 全 国 每 年 有 一百多万来自不同层次的管理、经济、法律等 专业的大学生,参加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社会实 践活动,进入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的岗位当 中 去 ( 潘 峰 , 2013) 。 但 是 , 目 前 的 校 企 合 作制度是否真正面向学生的未来就

4、业,为学校 教学提供有益的服务呢?我们先来看几则实习生案例案 例 一 : 2006年 杭 州 某 四 星 级 酒 店 的 销 售 部 , 有 个 实 习 生 5天 上 班 时 间 她 只 来 3天 。 领 导对此批评他。她反倒争辩说:“现在是双向 选择,你不选择我,我还不一定选择你呢!” 原来是,实习单位叫她做一些最基本工作,如 到写字楼“扫楼”来拓展新市场。但她却认为企业应直接安排大客户业务,可以将大学所学 知识一并用上。冲突之后,实习生干脆消极怠 工 利 用 上 班 时 间 转 做 兼 职 。 1个 月 不 到 , 她自行结束实习。这一话题引起网站论坛的激 烈 讨 论 , 记 者 随 即

5、作 了 追 踪 报 道 。 ( 孙 颖 , 2006)案 例 二 : 2008年 的 某 酒 店 人 力 资 源 部 门 内,人力经理拟将实习生小宋从原来的保安部 调到前厅工作。小宋熟悉原部门工作,并认为 大学所学不合适新工作。之后,小宋与经理发 生争执,双方态度坚决,互不相让。最后,小 宋不顾谈话结果,“一走了之”,径自离开办 公室。(李芳菲,2008)案 例 三 : 一 项 2010年 大 学 实 习 生 的 采 访 中 , 记 者 了 解 到 学 校 对 毕 业 实 习 多 采 取 “放 松”态度。这造成有的实习生“只在实习 单位露过一两次面,就算完成实习任务了”; 有 的 “纪 律 涣

6、 散 , 说 来 就 来 , 说 走 就 走 ”。 还有的“不太懂事,对工作漫不经心,还经常 利用单位电脑聊天、打游戏”他们的行为 不仅无法为实习单位创造效益,反而增加单位 实习管理的麻烦。因此,大学生实习成为走过 场,“随便盖个公章、写个评语等情况在各单 位屡见不鲜”。( 徐德明,2010) 近 年 来 , 上 述 实 习 生 怠 工 的 现 象 频 繁 在 新潘 峰 , 厦 门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人 文 社 科 与 艺 术 系 , 讲 师 , 人 类 学 博 士 。 电 子 邮 箱 : 。闻媒体中出现,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似乎有悖于宏 观教育安排的初衷,与政策设计者的理想大相径庭

7、。本文 认为,在面向就业目标的政策倡导下,校企合作之项目被 赋予了“工学结合”的“教育”名义,使得企业得到长时 段拥有实习生劳动力的合法性。从市场竞争角度讲,企业 在合法制度的安排下,顺理成章从学校输出廉价的、高智 商的实习生群体。在职业“训练”的掩护下,企业能在一 定时期内尽情地压榨年青的劳动力,为企业持续地带来低 于市场价格的超额价值。正如陈俊兰的调查发现的那样, 目前的合作体制存在某种“病态”的症状:一是企业合作 动机之本质,不是“为教学服务”,而是为其“获取廉价 劳动力”服务。企业在“实习”之名的掩盖下,形成利用 学生劳动力的所谓的“灰色利益链”。二是学生在实习过 程中存在“边缘心理状

8、态”与“弱势群体”特征,这与学 校和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无关系(陈俊兰,2012)。在企业 和学校的共谋下,许多实习生选择了默许的态度,隐忍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 但 是 , 笔 者 有 着 不 同 看 法 在 远 离 学 校监督的环境中,实习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怠工行动,以 抵抗企业“不公平”的用工安排。为 了 更 好 阐 述 这 一 观 点 , 本 文 从 学 校 、 企 业 、 学 生 的 三 重 视 角 , 探 讨 实 习 制 度 的 规 训 目 标 和 实 现 途 径 之 间 种 种 不 协 调 , 并 以 此 为 基 础 反 观 学 生 怠 工 行 为 发 生 的 理 性 逻

9、 辑 。二、一个有争议的命题在 中 华 法 学 大 辞 典 中 , 怠 工 是 指 “工 人 在 工 作 时 间 内 消 极 对 待 工 作 , 操 作 迟 缓 , 或 任 凭 设 备 运 转 而 不 投 料 生 产 , 或 在 工 作 时 间 内 不 工 作 , 甚 至 破 坏 工 具 和 设 置,以降低生产效率来发泄不满情绪的行为”(王益英, 2003) 。 这 一 定 义 主 要 局 限 在 生 产 车 间 的 工 作 方 式 , 强 调早期“阶级斗争”的暴力革命方式。在市场经济为主导 作用的当代中国社会,消极怠工是指行为主体对工作丧失 热 情 , 而 采 取 消 极 对 抗 、 不 合

10、 作 的 姿 态 。 换 句 话 说 , 行 为 主 体 本 有 能 力 做 得 更 好 , 但 却 拒 绝 这 样 做 ( 曾 小 丹 , 2010)。本文认为,消极怠工行为主要指不合作的工作行 为,涉及迟到、早退、抱怨、抵触,等一系列主动行为。 目前国内针对大学实习生的怠工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观 念和心理调适两种面向:(一)“学习”观念的面向一 种 观 点 倡 导 “工 作 即 学 习 ”, 将 企 业 看 作 是 学 校规 训 空 间 的 另 一 种 延 伸 。 这 样 , 实 习 生 的 种 种 工 作 场 所 的 消 极 行 为 , 都 可 以 划 归 为 学 习 态 度 “不 端

11、正 ”的 范 畴 内 。 贾 冬 艳 等 对 实 习 侵 害 问 题 的 研 究 观 点 , 在 这 方 面 具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性 。 他 们 认 为 , 学 生 实 习 本 身 不 是 劳 动 提 供 , 而 是 想 在 企 业 场 所 学 习 的 过 程 。 因 此 , 企 业 不 需 要 支 付 劳 务 报 酬 , 而 是 相 反 学 生 或 学 校 应 缴 纳 实 习 费 用 ( 贾 冬 艳 、 胡 克 伟 等 , 2008) 。 吴 萍 ( 2009) 认 为 , 实 习 生 习 惯 用 “学 生 的 眼 光 看 待 企 业 ”, “接 受 不 了 企 业 规 矩 , 没

12、有 耐 心 去 适 应 企 业 ”。 甚 至 有 学 者 指 出 , 目 前 大 学 生 的 “职 业 价 值 观 世 俗 化 ”观 念 开 始 形 成 ( 金 鸿 , 2004) 。 因 此 , 面 对 未 来 的 就 业 , 实 习 生 应 主 动 调 整 观 念 和 认 识 , 端 正 “学 习 ”姿 态 主 动 接 受 企 业 “指 导 老 师 ”的 各 种 “学 习 任 务 ” 安 排 。 但 是 , 这 样 的 观 点 强 调 自 上 而 下 的 教 育 形 塑 作 用 , 将 学 习 的 观 念 延 伸 到 企 业 工 作 的 场 域 , 希 望 通 过 工 学 结 合 解 决

13、大 学 生 的 未 来 就 业 。 但 是 , 这 样 的 观 点 在 合 法 的 名 义 下 , 无 形 中 掩 盖 了 实 习 生 与 企 业 用 工 的 固 有 矛 盾 只 看 到 了 学 校 教 育 的 一 厢 情 愿 , 而 忽 视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体 制 下 对 实 习 生 劳 动 利 用 的 经 济 理 性 。 因 此 , “工 作 即 学 习 ”的 研 究 仅 仅 是 将 实 习 生 进 行 区 隔 并 贴 上 标 签 , 重 申 规 训 “说 教 ”的 权 威 性 , 却 不 能 有 效 解 释 实 怠 工 产 生 的 机 理 。(二)心理调试的面向还 有 一 种 观

14、 点 , 试 图 从 个 体 的 心 理 调 适 层 面 , 寻 找 消极态度背后的形成原因。这一研究将消极怠工看做是实 习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的一种张力。比如,马 瑞 ( 2006) 通 过 对 酒 店 管 理 专 业 实 习 生 的 研 究 , 认 为 实 习 生 对 比 “对 从 基 层 做 起 ”和 自 己 的 高 学 历 时 候 , 容 易 产 生 心 理 落 差 。 吴 萍 ( 2009) 以 三 个 高 职 实 习 生 为 个 案 考察,从生命史的层面探讨了他们从学校到工作场所转变 的不同心理路径。在这个基础上,反观高等教育与社会实 践相脱节的宏大问题。相关的研究还包括角

15、色认知(朱望 德 , 2007) 、 职 业 倦 怠 ( 马 建 金 等 , 2012) , 等 。 陈 俊 兰(2012 )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她从学生主位的观点中看 待心理缄默的问题:即学生面对工作不公平而不选择站出 来 的 态 度 , 从 而 揭 示 了 校 企 合 作 背 后 企 业 以 实 习 为 形 式 , 利 用 “学 生 廉 价 劳 动 力 ”建 构 的 “学 校 -企 业 ”利 益 链。但问题是,“缄默说”是否具有解释普遍性?如何解 释有些实习生放弃努力表现自己,选择消极怠工对抗企业 工作呢?纵观两种研究视角,观念和心理面向都关注实习制度 供给中学校和学生的教育关系。所不同的是

16、,前者是怠工行为的发生在观念层面违背了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教育 实施者通过规训的方式进行制止和纠正,回顾“工作即学 习”的工学结合之传统。而后者强调社会结构对学生行为 的各种压制,需要个体的自我调试,以完成自我社会化的 转变过程。但是,这两种视角仅仅讨论实习生面对不公平 现象而产生的心理和情绪反应(缄默、愤怒、焦虑等), 却没有意识到不公平感的行为后果问题。陈俊兰的个案说 明实习生面对制度的缄默,却没有进一步说明隐忍的态度 是 否 一 种 持 续 下 去 ? 换 句 话 说 , 心 理 层 面 的 不 公 平 感 累 积,能否转换为行为上的一种反抗?还有,目前中国大学 生就业市场十分严峻:理论上实习生期望在企业中努力表 现,以留下未来工作之可能。悖论却是明显的,消极怠工 的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不 仅 会 影 响 学 生 将 来 的 毕 业 考 核 , 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