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29358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心 爱心 用心 - 1 -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测试题(人教版选修 4)班级_姓名_学号_ _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1、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 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称颂的事发生在 A公元 221年 B 公元 220年 C 公元前 220年 D 公元前 221年2、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商朝 B 西周 C 战国 D秦朝3、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 B 太尉 C 郡守 D 县令4、秦消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

2、较彻底使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 秦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D 嬴政的雄才大略和秦军“虎狼之师”5、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最主要是在于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 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 D 郡县官吏任免由皇帝控制且不能世袭6、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皇权至高无上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7、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A防止大臣专权 B 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 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3、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强化中央集权 D 统一文字9、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 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 B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专心 爱心 用心 - 2 -10、秦朝统治短暂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11、 “玄武门之变”的实质是A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B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反

4、映 D 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12、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沿用或完善的有三省六部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科举制A. B . C. D. 13、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 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D 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14、史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 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D唐太

5、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15、 “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 促进了民族融合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 有利于社会稳定16、被漠南、漠北的 各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是A秦始皇 B 唐太宗 C 康熙 D 乾隆17、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起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 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 松赞干布归附唐朝18、唐太宗时期,与唐朝形成“翁婿”关系,加强了民族融和的少数民族是A.回纥 B.西突厥 C.薛延陀 D.吐蕃19、唐朝时期,周边国家中,大量吸收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6、的是专心 爱心 用心 - 3 -A.高丽 B.百济 C.新罗 D.日本20、下列关于贞观年间唐都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A .设立专门接待外国商人的机构鸿胪寺 B.长安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C.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D.有来自亚、非、美洲地区的学者、艺术家21、康熙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B 鏊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C康熙大权独揽,不把年轻的康熙放在眼里 D 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生矛盾22、康熙帝 亲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铲除鳌拜 B.三藩割据 C.噶尔丹叛乱 D.沙俄入侵 23、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

7、 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D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4、下列说法不符合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是A削除割据,统一中国 B 迫使尚可喜归降 C平定吴三桂叛乱 D 首先击败耿精忠25、 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平定三藩 抗击沙俄 三征噶尔丹 统一台湾A B C D26、下列不属于康熙帝作为的是A封达赖 B 平叛乱 C 收台湾 D 御外敌27、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驱逐了殖民势力 B 加强了边疆管辖C维护了国家主权 D 巩固了清朝海防28、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 B 康熙时期

8、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29、 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 ( )A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 B签约双方平等协商C赔款求和 D都是不平等条约专心 爱心 用心 - 4 -30、“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 平定“三藩叛乱”后C收复雅克萨之后 D 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后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11 分)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命数年,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

9、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 史记卷八七请问:(1)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分别作出了什么决策?(2 分)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3 分)(2)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 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6 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 分)(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

10、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 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 ”专心 爱心 用心 - 5 -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

11、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请回答: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点。 (6 分)唐太宗处理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4 分)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4 分)三、问答题(15 分)29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继续发展和巩固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康熙帝时期面临着哪些方面的民族问题?(6 分)专心 爱心 用心 - 6 -(2)康熙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9 分)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

12、政治家训练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DACD 6-10 DABDD 11-15 BADDC 16-20 BBDDC21-25 DBAAD 26-30 ACBBA二、材料分析题31、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建议。 (2 分)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3 分)留:秦王关键时刻采纳客卿建议,说明他重视客卿作用(2 分) ,在这样环境里,客卿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2 分)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2 分) 。不留:秦王一度心胸狭窄,郑国一度险象环生(2 分) ,秦国一旦统治巩固,呆在秦国就很危险(2 分) ,不如离开秦国另寻实

13、现抱负的地方(2 分)(上述答案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2、观点: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 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6 分)唐太宗采取在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告诫他们守唐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 (4 分)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4 分)三、问答题33、 (1)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侵略者的矛盾(6 分)专心 爱心 用心 - 7 -(2)康熙帝时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