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63238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9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一、地球和地图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2、地球仪1)地轴 :地球自转的假想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方向2)极点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上面对着北极星方向的叫北极 ,下面那个点南极3)经线与纬线的对比经线 (经度 ) 纬线 (纬度 )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形状 半圆 圆长度 相等 不等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起点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 赤道 (0纬线 )表示符号 东经 E 西经 W 北纬 N 南纬 S 经纬线判读东加

2、是东经 (E) 西加是西经 (W) 北加是北纬 (N) 南加是南纬 (S) 4)半球划分东西半球 (看经度 ):东半球 (20 W 0 160 E) 西半球 (160 E 180 20 W) 南北半球 (看纬度 ):南半球 :南纬 (S): 北半球 :北纬 (N) 5)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 :0 30 ; 中纬度 :30 60 ; 低纬度 :60 906) 特殊的经纬线 0 经线 : 东西经的起点 ( 本初子午线 ); 180 经线 : 东西经的终点 ; 20 W:东西半球的起点 160 E: 东西半球的终点 ; 0 纬线 : 南北纬的分界点 ( 赤道 ) 、南北半球分界线 23.5 (23

3、26): 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66.5 (66 34): 极圈线、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1) 方向 : 自西向东 (南极看 : 顺时针 , 北极看 : 逆时针 ) 2) 周期 :24 小时 3) 地理意义 : 昼夜更替 地方时2、公转1) 方向 : 自西向东 2) 周期 :1 年 3) 意义 : 四季更替昼夜长短3、两分两至日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南半球昼夜长短春分 3 月 21 日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夏至 6 月 22 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秋分 9 月 23 日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冬至 12 月 22 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4、 昼长夜短4、太阳直射区域 : 南北回归线之间区域一年有 2 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一年只有 1 次 ; 其它区域没有太阳直射5、北半球四季:春季: 3 5 月; 夏季: 6 8 月秋季: 9 11 月; 冬季: 12次年 2 月6、五带1) 名称 :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 划分 : 热带 : 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 : 回归线到极圈 寒带 : 极圈以内二、地图和地形图一、地图1、地图分类 : 普通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地图、电子地图 ( 地图新成员 ) 2、地图的三要素 :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 方向 : 有指向标的地图 : 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没指向标、经纬网地图 : 上北下南 , 左西右东极地地图2 南极地区 :自西向东为顺时针方向 ,图中心为正南 ,四周都是北。北极地区 :自西向东为逆时针方向 ,图中心为正北 ,四周都是南。2) 比例尺 : 公式 : 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三个表示形式 :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 数值大的比例尺大比例尺大小的关系 : 比例尺大的 , 范围小 , 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 , 范围大 , 内容简单。3、地面高度表示 : 相对高度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海拔 :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 又叫绝对高度 ( 单位 : 米 )

6、二、地形图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地 形 名称海拔 地表特征 世界之最山地 500m 地势陡峭 最长的山脉 : 安第斯山高原 500m 地势和缓 最高 : 青藏高原 最大 : 巴西高原丘陵 200m 500m 起 伏 不 大 , 坡 度 和缓平原 200m 地势低平 最大的平原 : 亚马孙平原盆地 海拔不定 周围高 , 中间低 最大的盆地 : 刚果盆地2、 6 种基本等高线地形图1) 山顶:中间数值大,四周数值小 2) 山脊:数值大的线凸向小的线 3) 山谷:数值小的线凸向大的线4) 鞍部 : 两山之间的连接处 5) 陡崖:不同数值的等高线重合处 6) 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3、读等高线地形

7、图的方法 : 等高线的数值为海拔 ; 等高线密集 , 坡度陡峭 ; 等高线稀疏 , 坡度平缓。4、分成设色地形图 : 用绿色黄色褐色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浅蓝深蓝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第二部分 :中国地理一、中国疆域与人口一、 疆域和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 : 东半球、北半球 2) 纬度位置 : 大部分北温带 , 小部分热带 , 有类似寒带的青藏高原3) 海陆位置 : 亚欧大陆的东部 , 东临太平洋2、中国的陆域 : 1) 我国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 ( 仅次俄、加 , 居世界第三 ) 2) 疆界线 :2.

8、2 万千米3) 陆上相邻 :14 个国家 ( 北俄蒙、东朝鲜 , 西北哈吉塔相连 , 西南印度尼泊尔 , 还有不丹紧相连 , 南接越老和缅甸 , 阿巴两国在西边 ) 3、中国的海洋 : 1) 海洋面积 300 万平方千米 (四海一洋 ) 2) 海岸线 :1.8 万平方千米3) 隔海相望 :6 个国家 (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 4、我国的临海 : 自北向南依次为 渤海 ( 内海 ) 、黄海、东海、南海5、中国的四至点1) 最北端 : 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2) 最南端 : 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马暗沙3) 最东端 : 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

9、汇处4) 最西端 :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6、中国行政区划 : 1) 三级行政区划 : 省、县、乡2) 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 其中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 2 个特别行政区7、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8、疆域之最: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 跨经度最大的省区:内蒙古二、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人口1) 人口数量 :12.95 亿 (2000 年;占世界 2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 2) 人口分布 : 东部多 , 西部少 ( 人口地理界线 :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 3) 人口特点 : 人口基数大 , 人口增长快4) 人口导致的问题 :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10、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大5) 我国人口基本国策 : 实行计划生育6) 人口政策基本内容 : 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素质7) 人口之最 : 人口最多的省区 : 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区 : 澳门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 : 澳门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 西藏华人华侨最多 : 广东、福建3 2、统一多民族的国家1) 民族数量 :56 个 ( 汉族人数最多 , 其它 55 个为少数民族 , 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为壮族 , 最少的为珞巴族 ) 2)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 大杂居、小聚居 (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 3) 我国的民族政策 : 平等、团结、自治4) 特殊省

11、区 : 民族最多的省区 : 云南省 台湾少数民族 : 高山族满族 : 东北地区5) 民俗风情 : 乌孜别克族 : 古尔邦节 藏族 : 雪顿节傣族 : 泼水节 蒙古族 : 那达慕会 维吾尔族 : 手鼓舞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一、中国地势与地形1、地势 1) 我国的地势 : 西高东低 , 呈三级阶梯分布2) 地势的优越性 : 有利于水气输入、水运交通、水能丰富2、地形特征 : 地形多种多样 , 山区面积广大3、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 : 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 高原为主 :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一、二阶梯分界线 :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 : 海拔 1000 2000 米高原、 盆地为主 :

12、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二、三阶梯分界线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 海拔 500 米以下平原、丘陵 : 三大平原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三大丘陵 (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4、中国主要山脉1) 东西走向 : 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 南岭2) 西北东南走向 : 阿尔泰山脉 祁连山3) 东北西南走向 : 大 兴 安 岭 太 行 山 脉 巫 山 雪 峰 山 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4) 南北走向 : 横断山脉5) 弧形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5、四大高原 :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 , 中国最大 )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3、( 世界黄土覆盖最大 ) 云贵高原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 中国面积最大 ) 准噶尔盆地 ( 我国纬度最高 , 最北 ) 柴达木盆地 ( 我国海拔最高 , 聚宝盆 ) 四川盆地 ( 我国最湿润 ) 7、三大平原 : 东北平原 ( 我国最大、黑土地 ) 华北平原 ( 第二大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鱼米之乡 ) 8、主要丘陵 :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二、中国的气候1、气候与天气 : 气候 : 长时间、较稳定气象情况;天气 : 短时间、不稳定气象情况2、气候的两个要素 :气温和降水3、气温 1)时间变化 :日变化 ( 最高温 :14 点;最低温 : 日出前后 ) 年变化 ( 最高温 :7

14、 月 , 最低温 :1 月 ) 2) 空间变化 : 冬季 :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 , 南北温差大 ( 最高温 : 海南;最低温 : 漠河 ) 夏季 : 除青藏高原外 , 全国普遍高温 ( 最高温 : 吐鲁番 ; 最低温 : 青藏高原 ) 注 : 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 纬度位置、冬季风3) 一月 0等温线 : 大致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4) 中国的温度带4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4、降水1) 时间分布不均 : 夏秋多 , 冬春少2) 空间分布不均 :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 降水最多 : 台湾火烧燎;最少 : 塔里木盆地托克逊 ) 3) 干湿区

15、: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区、4)800mm 等降水量线 :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5)400mm 等降水量线 :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雅山脉东南端5、天气 1) 卫星云图 : 绿陆地;蓝海洋;白色云团2) 天气预报符号及风向示意图6、中国的气候特征1) 气候特征 :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2) 气候类型 :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3) 主要气象灾害 : 天气灾害 : 台风、冰苞 气候灾害 : 干旱、洪涝4) 季风 : 冬季 : 西北季风 ( 来源 : 蒙古、西伯利亚;性质 : 寒冷干燥 , 风向 : 内陆海洋 ) 夏季 : 东南季风 ( 来源 : 太平洋;性质 : 温暖湿润;风向 : 海洋陆地 ) ;西南季风 ( 来源 : 印度洋;性质 : 温暖湿润;风向 : 海洋陆地 ) 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1、外流区1) 外流河 : 河水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 太平洋 : 长江、淮河、珠江印度洋 : 怒江、雅鲁藏布江 北冰洋 : 额尔齐斯河 ) 2) 外流河补给源 : 大气降水3) 外流湖 ( 淡水湖 ): 五大淡水湖 ( 鄱阳湖 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