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4210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8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地理学期末重点(课后整理重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地理学绪论一、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的生物群。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生物分布的基本规律生态平衡 :指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其物质基础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或人工控制,恢复到原始的稳定状态。生态平衡的特点: 1)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与协调。2)种群的数量和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地理学于 19 世纪早期产生并迅速发展。达尔文物种形成和生物演化的理论 ,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洪堡被誉为植物地理学的创建人,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新达

2、尔文主义者认为: “突变”是生物种内遗传变异的基本来源,导致形成亚种和新的物种,而且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有关,说明了物种形成、系统发育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板块构造、海底扩张理论的兴起和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麦克阿瑟和威尔逊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说明了岛屿生物群落的平衡点与拓殖和灭绝速度的关系。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的概念 【 P5】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环境一般可分为 大环境 和 小环境 。大环境是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地区环境。大环境中的气

3、候称为大气候。是由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等大范围因素所决定的。小环境是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二、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 P6】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 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 在生态因子中,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称为 生存条件 。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 生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两大类,六个基本类型1. 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2. 生物因子植物因子 动物因子 人为因子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一、 生态因子的作用 【 P6】( 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

4、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主导因子的作用或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并非等同。(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 4) 不可替代和补偿性作用 :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都各具有重要性,缺一不可,不能有另外一个因子来替代但局部是能补偿的(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P8】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影响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生物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同时,某些生态因子还能限制生物的分布。生物对环境

5、的作用表现在改变了生态因子的状况。二者相互作用,对立统一。三 、环境的限制与生物的适应 【 P8】(一)耐性定律和生态幅度(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P8-9】1.行为适应 2.形态适应 3.生理适应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存在着 趋同进化 和 趋异进化的 发展趋势。 【 P11】趋同进化: 又称趋同适应, 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 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称为趋同进化。趋异进化: 又称趋异适应, 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 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还称辐射适应。辐射适应的结果,使同一类群的生物产生了多样化的生态类型,分别占据一

6、定的 生态位 。趋同和趋异反映出生物进化的不同侧面。进化的本质是趋异发展,趋同则是表象。 【 P14】第三节 生物与气候一、 光照 【 P14-18】可见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的变化对动物的生殖 ,生长 ,发育 ,行为 ,形态及体色都有显著的影响。(一)光质(二)光强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三)光照持续时间生物的活动深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 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 P17】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称为 节律 。根据光照时间的长短可将动物的节律分为 昼夜节律 、 季节性节律

7、。 【 P17】1. 昼夜节律 大多数动物表现出每 24 小时循环一次的现象。2. 季节性节律 【 P18】二、 温度 【 P18-22】(一) 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物能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称为 有效温度范围 ,其下限为发育起点温度,也叫 生物学零度 。其上限为 高温临界 。(二) 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P19】1. 生物的极限温度根据生物对温度的忍耐忍受幅度,将生物分为 广温性生物 和 狭温性生物 。 【 P20】2.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P20】3.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人们又把动物分为三类: 恒温动物 、 变温动物 、 异温动物 。 【 P21】(三) 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P21

8、-22】三、 降水 【 P22-24】(一)大气降水、地下水对植物的影响【 P22】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将陆生植物分为三种生态类型。 【 P23】1.湿生植物 2.中生植物 3.旱生植物(二)大气降水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P24】大气降水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动物的发育、繁殖的作用而间接地影响动物的数量,甚至直接影响动物的死亡。 ,四、 空气和风【 P25】(一)空气的组成对生物的作用(二)风对生物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的形态 ,生活方式 ,迁移和地理分布;促使植物蒸腾加剧 ,补充co2 降低植物叶温传播花粉。第四节 生物与地形【 P26】在自然界,地形因子不是直接作用于生物,而

9、是起着间接的作用。他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大小等不同,而使得气候、土壤等条件发生变化,通过这些变化,间接地影响生物。第五节 生物与土壤一、土壤的机械组成对生物的影响 【 P28】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可分为 粘土 、 壤土 、 沙土 。不同种类的土壤动物喜欢不同的土壤质地。因此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二、土壤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 P30】对于植物和土壤动物来说, 土壤水分是不可去烧的生态因子。 许多子午和土壤动物的分布, 受土壤水分的多少和存在的形态所制约。土壤中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土壤中的水分, 无论在空间上或时间上都经常发

10、生变化, 而栖息在土壤中的动物, 对于土壤水分具有各种不用的要求和忍受范围。土壤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三、土壤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 P31】土壤温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气候条件,二是土壤本身的特点。五、 土壤酸碱度对生物的影响 【 P32】土壤酸碱度( pH) ,一方面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动物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影响矿质盐类的溶解度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性等,间接地影响植物的营养和土壤动物的分布。根据各种植物对土壤 pH 值得适应范围,将植物分为三大类:酸性土植物 要求 pH7.5中性土植物 要求 pH6.57.5 第六节 生物与水一、水对生物的意义 【 P33】

1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 组成部分 ;水是一种 溶剂 ,生物体内一切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水中进行;水是动、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的 载体 ; 水生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大都在水中进行, 因此水体的 理化性质 对水生生物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水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 P33】水对陆生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方面。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缺水产生了不同的适应能力。三、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 P34】水是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因而水体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分布。(一) 水生植物植物或多或少沉没于水中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根据沉没在水中的程度,将水生植物分成三类:1.沉水植物 2.浮水植物 3.挺水植物

12、* 陆生动物的许多种类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水量多寡限制的。 水体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活和分布。(二)水生动物【 P35】1.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2.溶解盐类对水生动物的影响3.水流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P36】第七节 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经常地、不断地发生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种内个体之间 的关系; 种间 的关系。一、食物对生物的意义 【 P37】食物联系是构成生物界种间关系的最主要内容。 食物联系 是生物群落中的 基本联系 。(一) 动物是性的类型和食性特化的意义1. 食性的类型( 1) 按食物的性质划分植食性动物,主要取食活的植物。肉食性动物,主要指取食

13、其他动物的植物。腐食性动物,主要之取食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的动物。寄生性动物,主要以寄主身体的物质为食物的动物。杂食性动物,它们既食植物又食动物性食物。( 2) 按食物种类多寡分单食性动物 寡食行动物 广食性动物2. 食性特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P38】动物实行的特化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寡食性和单食性方面发展;二是向广食性方面发展。一般来说, 动物所要求食物种类越近似, 种间竞争就越剧烈。 动物因食物发生种间竞争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解决:一是分离分布区, 二是食性特化。(二) 食性与生物的分布【 P38】二、植物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 【 P39】1.植物是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食物2.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

14、隐蔽所三、动物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 【 P40】1.动物协助植物授粉2.动物传播种子和果实3.动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4.动物影响植物群落的成分和存在状态四、生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P42】(一)寄生1.外寄生 2.内寄生 3.巢寄生:某些鸟类所特有的寄生现象。(二)共生【 P43】 凡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产生一定联系的,都可成为共生。1.偏利共生 2.原始合作 3.互利共生(三)附生 【 P44】 一种生物附着在另一种生物体上,相互之间并无营养关系。(四)绞杀 指的是一种植物将另一种植物绞杀致死。(五)群栖 许多植物、许多动物或许多动物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叫做群栖。(六)竞争 【 P45】是指生

15、活在某一地区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为了争取有限的生存空间、光线、水分和其他营养条件等而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1.种内竞争 指同一种群个体之间所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种内竞争表现: 1)对食物及共同需要的争夺。 2)水和光的利用。2.种间竞争【 P46】 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因竞争而对它们的增长和存活起相反影响的任何相互作用。* 高斯竞争排斥理论: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生活需求非常相似的种类不能共存。3.竞争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P48】 1)竞争对地理分布影响显著。 2)竞争可能导致种的分化。复习思考题 【 P50】第二章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或空间

16、结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 P53】生物群落: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结合。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 P54】1.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3.具有一定的优势现象4.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5.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一、群落的种类组成 【 P55】生物群落都由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 一般来说, 群落环境条件越优越, 群落结构越复杂, 群落中的种数越多,群落的多样性越强;反之亦反。样方,草本群落一般采用 10 10 的面积,森林群落一般采用 5m 5m的面积。二、 群落的数量状况 【 P56】 群落数量特征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特征, 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 1) 、 多度与密度 ( 2) 、盖度( 3) 、频度( 4) 、重要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