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修辞手法——白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3245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0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修辞手法——白描(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四:白描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二、 “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

2、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 ,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 ,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

3、,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 “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3、描写

4、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

5、与渲染烘托。谈谈“用典”这种修辞手法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 ,方为佳作。本章根据张正体之【诗学】 ,及黄永武之【字句锻炼法】二书所论而增益之。并斟酌补入历来各家,有关作诗用事之立论,以为参考。用典之功用2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一: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一醆芳醪不得尝。其中“

6、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 :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 (以喻勿另生枝节也)二: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相传苏东坡有一珍藏“仇池石” ,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旋以诗寄之。用蔺相如完璧归

7、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何等酝藉,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王维诗云: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 (按:典出【左传】 ,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三: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

8、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如:览古 李商隐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空糊赬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 【汉书】平帝纪: “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 ; “景阳钟”之典出自【南史】 : “齐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 。 “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由也, 【庄子】 :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 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又齧缺遇许由曰: 子将何之?曰: 将逃尧 。又史记: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

9、冢” 。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四: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如:潭州 李商隐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 “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 。 “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 、 “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3 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

10、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典故之种类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一:明典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 ” (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五排)“渭阳”一词出自【诗经】唐风: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邻水延福寺早行陆游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之齐物论: “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

11、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后人遂以“化蝶”或“梦蝶” ,借喻为“睡觉” 。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 : “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剑” 。此处借为清晨之意。二:暗典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如: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元遗山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末句出自范宁【谷梁传序】 :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 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 故言 秋风不用吹华发, 沧海横流要此

12、身 。 暗典之使用, 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 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三:翻典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如: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却反其意而用之。自做寿堂诗林和靖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 【艺苑雌黄】云: “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 虽说贾谊, 然反其意而用之矣; 林和靖诗: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 虽说相如, 亦反其意而用之矣。 直用

13、其事者, 人皆能之; 反其意而用之者, 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又如李商隐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诗中用万般无奈之口气, “却羡”卞和因献璞玉,而双脚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颜屈膝之意,其实何4 尝真愿斩足,此亦属翻典之类。典故之来源典故之来源有四:一为譬喻,二为成辞,三为史事,四比古人。详细介绍于下:一:譬喻所谓譬喻,即是将以前之人、地、事、物作为当今之比况。其中又可分为以事喻事,以事喻人,以人喻事,以人喻人,以物喻人等五种情形。如:别房太尉墓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

14、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诗中“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之句,系引晋代谢安与其侄谢玄相对下棋,及春秋时代吴大夫季札挂剑之故事,以比喻其与房太尉之生死交情,乃是以事喻事之类。又如李商隐之【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赴早朝。诗中“金龟婿”一词,乃指做官之丈夫。按唐朝官制为九品中正制,凡品官皆应配龟。三品以上,其龟袋饰金。故后世言做大官之丈夫,即称“金龟婿” 。此以物喻人之类也。再如李白之【清平调】之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第四句乃引汉成帝宠幸赵飞燕之故事,以比喻杨妃,

15、即以人相喻之例。又如李商隐之【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风雨病相如。此诗乃以事喻人之例,据西京杂记云: “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作曜华之宫,筑兔园,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司马相如游梁园,梁孝王令与诸生同宿。故本诗之“梁园旧宾客”一词即指相如。 (按司马相如汉成都人,长于词赋,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召为郎,因通西南夷有功,后拜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家居茂陵。故有“茂陵风雨病相如”之句)至若杜牧之【金谷园】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乃是引过去之人,以比喻今事。即引绿珠跳楼之故事,以喻目所见之落花,乃是以人喻物之例

16、。按金谷园为晋时石崇之别墅,崇有妾名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欲得之,而崇不许,秀因大怒,矫诏收崇。时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对绿珠云: “吾为尔得罪” 。珠泣道: “当效死君前” ,乃坠楼死。二:引用成辞如岑参之【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诗中“阳春一曲和皆难”之“阳春”两字,乃引用“阳春白雪”之成语剪裁而成。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即曲高和寡之意,又如钱起之【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其中“一灯影”一词,出自佛教之【维摩诘经】云: “有法,名无尽灯。譬一灯燃千百灯,冥者比明,明终5 不尽。夫一菩萨开道千百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心)其道意亦不灭尽,是名无尽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