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与恩师张彭春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918096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禺与恩师张彭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曹禺与恩师张彭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曹禺与恩师张彭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禺与恩师张彭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禺与恩师张彭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禺与恩师张彭舂 今年9月24日是我国伟大的剧作家曹禺诞辰100 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专家学者对曹禺 及其作品的研究已成果累累,但对于曹禺学生时代 的研究颇少。那么,是谁发现了曹禺的戏剧才华并 指引他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呢?有一种说法很少有 人提起,那就是没有张彭春就没有曹禺。 在南开带周恩来演话剧 曹禺在南开学校就读时曾参加过南开新剧团, 演过戏,张彭春是这个剧团的负责人,也是导演。 这些,圈里人大约都知道,但若说“没有张彭春就 没有曹禺”,起码我在北京人艺的几十年里没有听 到过这种说法。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南开史料,特 别是有关曹禺在南开的经历。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明

2、白了”。 张彭春,天津人氏,1892年生,长曹禺18岁。 从年龄上讲,毫无疑问张是他的前辈。 张彭春1908年毕业于他哥哥张寿春(即张伯 苓先生)开办的南开中学。1910年,也就是曹禺出 生的那一年,张以优异的成绩与胡适、竺可桢等一 起考取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人美国克拉克 大学。张先生在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转入哥伦比 亚大学,专门研究欧美现代戏剧,1915年获得文学 硕士和教育学硕士双学位。1916年,张彭春回天津 南开学校担任专门部(即中学部或中专部)主任, 并兼任南开新剧团首任副团长(团长为时趾周先 生)。 这一年,曹禺才6岁,正在天津读小学。 其实,早在1909年,南开学校就开始演

3、出话 剧。第一部演出的新剧是用非所学,编导为张 5 张帆 伯苓。这次演出只比春 柳社的黑奴吁天录 晚两年,可见南开的话 剧运动开展之早几 乎与中国话剧同步。 1919年,张彭春第 二次赴美深造,1923年 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 位。回国后,张彭春与 其他同人筹办清华大学 并任教务长,由此可以 张彭春(18921957) 说他是清华大学的创办人之一。1926年,他离开清 华返回天津,继续任南开中学部主任,兼任南开大 学教授。从19l6年到抗日战争爆发的20年,张彭春 大部分时间都是协助其兄张伯苓主持南开的校务工 作和南开新剧团的工作。他先后编译多部话剧并自 任导演,演出比较成功的剧目有娜拉、国民

4、 公敌、争强、财狂、新村正等。他 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才,其中最出色的就 是曹禺(时名万家宝)。在曹禺之前,周恩来也是 他得意的学生。 1930年和1935年,梅兰芳率团分别赴美国及苏 联演出,张彭春均任梅剧团的总导演和随团艺术顾 问。他用娴熟的英语向完全不懂京剧的美国和苏联 观众详尽地介绍剧本内容及京剧的表现形式,同时 他还建议梅先生精练剧本,减少纯交待性的场次, 废除捡场,净化舞台等。他的这些建议完全被梅先 生采纳,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梅先生高兴地称 赞张: “干话剧的朋友真正懂京剧的不多,可是张 彭春却是京剧的大行家!”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南开大学遭日军轰炸,张 彭春被迫离开天津

5、,取道威海奔赴南京。不久,应 国民政府的委派,两次赴美宣传抗日,争取外援, 并在美发起组织“不参加日本侵略委员会”。1940 年,张彭春出任中国驻土耳其公使,从此舍弃了他 酷爱的话剧事业,转而从事外交活动。1942年,他 又被调任中国驻智利大使。1946年赴伦敦,任联合 国创办会议之中国代表并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 言。1947年3月,他出任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中国 代表团的首席代表,1952年因病辞职。1957年7月, 张彭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美国,终年65岁。 张彭春先生的一生有三大鲜为人知的了不起 的成就:其一,他编写的话剧入侵者、灰衣 人和醒是我国最早的原创话剧本(而春柳社 演出的黑奴吁天录

6、和茶花女,前者是改 编,后者是译本)。其二,他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 展贡献良多,不但一直协助其兄张伯苓主持南开学 校的工作,还是清华大学的创办者之一。其三,他 又是杰出的外交家,而且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 发起人之一 “他是第一个启发我接近戏剧的人” 曹禺于1922年秋入南开中学读书,1930年,曹 禺离开南开入清华大学学习。除去其间曾因病休学 一年,曹禺在南开学校大约生活和学习了六七年。 |t| qs|f zIlt q jj t 1914年1 lYJ,南开新剧团成立(周恩来被推选 为布景部副部长)。曹禺进入南开中学时才13岁, 尚不可能加入新剧团,但他看了许多新剧团演出的 剧目,如晨光、一念差

7、、一元钱、 圣诞故事、新官上任、新村正、乡 媪进府、热心之果、威尼斯商人、情 医、少奶奶的扇子及孔雀东南飞等,这 些戏绝大多数由张彭春先生导演,其中新村正 的剧本出自张彭春先生之手(1934年lO月庆祝南开 学校成立30周年时,彭春先生又请曹禺和他一起对 该剧进行了修改,而后重演)。曹禺非常喜欢少 奶奶的扇子(洪深根据英国著名剧作家的温德 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这个剧本,他虽未参加演 出,但他平时总将剧本带在身上,随时翻阅,以至 于把剧本都揉破了。 1925年,曹禺加入南开新剧团并参加了织 工的演出,他说: “这个戏给我很大影响”, “演剧活动使我晓得了观众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 什么,需要看什么

8、,不需要看什么”。 1927年,在张彭春的指导下,曹禺参加了丁 西林的压迫、田汉的获虎之夜、易卜生的 国民公敌的排演。尤其是压迫,曹禺在此 剧中饰女房客,表演非常出色。史料上这样记载: “(家宝)君的艺术天才加以张彭春先生的导演, 南开新剧团部分成员合影 一举一动惟妙惟肖,滑稽拆 白,尽观台上,可称得全场中 之明星。”(南开周刊第 38期) 1928年3月,从南开双 周第一卷第一期起,曹禺开 始任戏剧组编辑。任该组编辑 的还有张联沛和张彭春。师生 同在一组当编辑,这充分体现 了张彭春对曹禺的器重和提 携。 是年3月,为纪念易卜生 百年诞辰,南开新剧团上演 刚愎的医生(即国民公 敌),仍由张彭春

9、导演。史 201 O年第9期卜 料云: “铃声再响,毡幕徐开,于是新剧团诸位一 个个粉墨登场,观众大家,人人屏息静气,恍如置 身台上。幕幕精采,处处动人。感情随演员而时 易,精神与剧情以俱变。终于钟敲十一,绣幕徐 闭,数千观众才茫茫然不胜留恋地离开座位。” 10月,适逢南开24周年校庆,张彭春又导演了 易b生的娜拉,曹禺主演娜拉。南开双周 载文说: “此剧意义极深,演员颇能称职,最佳者 是两位主角万家宝君及张平群先生,大得观众之好 评。” 1929年10月,曹禺和张彭春有一次十分关键 的合作共同改编了英国著名剧作家约翰高尔 斯华绥的争强一剧,将此剧中国化。该剧讲述 的是某矿罢工已三月,劳资双方

10、损失甚大,为得复 工,工人及董事双方各有一名强硬之领袖谈判,双 方毫不让步,各走极端;后双方皆不能忍受,各自 推翻自己的领袖,于是一场风波始告终止。该剧由 张彭春导演,曹禺主演,饰演大成铁矿董事长安敦 一,有五六十人参加演出,布景和灯光均创南开演 剧史之最,甚至有评论说: “此次公演,不但打破 本校新剧以往记录,恐在今日之全国中,无能伯仲 者,诚导演张彭春先生之成功也。”还有评论说: “该剧业经(张彭春、曹禺)按中国情形改译,幕 幕精采,词句警人,布景特别伟丽,配光之设置, 尤为该团以往之所无。此次男女团员合演此剧,有 空前之成就也。” 这是37岁的老师和19岁的学生之间的一次全面 合作,张彭

11、春和曹禺也由师生关系之外,又加了一 层合作者的关系,彰显出张彭春对曹禺的喜爱和殊 宠之情,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曹禺的成熟和才华的 展现,可谓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合作。 上述许多戏,并非南开新剧团演出史上稍纵即 逝的过眼烟云,而是保留节目,许多戏年年排、年 年演,有时一年演好多场,这对曹禺来说,无疑是 非常好的锻炼。 争强首演之后,张彭春赴美讲学,临行前 他将一套英文版的易b生全集送给了曹禺。在 字典的帮助下,曹禺通读了一遍,收获颇丰。 尽管曹禺在南开新剧团主演了娜拉、争 丝堡 “ l2010年第9期 强这样的大戏,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不适合演戏。 他最终放弃了这条路,转而专心研究戏剧创作。然 而,曹禺深

12、有体会地说: “我觉得一个写戏的人如 果会演戏,写起来就会知道演过戏的好处。”这好 处是什么?就是能使人懂戏,懂得一出戏哪儿有 戏,哪儿没戏;懂得什么是有戏则长,无戏则短; 懂得如何组织戏剧冲突观众就喜欢,以及懂得什么 是舞言等等。 曹禺的文学、戏剧创作也是从南开学校开 始的。他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见诸报端的是小 说今宵酒醒何处,连载于天津庸报“玄 背”副刊上,此时,他开始使用“曹禺”的笔名。 “曹禺”二字是将繁体“蓠”字上下拆开而成,即 “-H一”和“禺”, “-H一”即“草”也,他用了谐音 字“曹”,故名曹禺,其意仍为“万”。以后,他 翻译了莫泊桑的小说房东太太和一个独身者 的零零碎碎,发

13、表于国闻周刊之上。不久, 他又担任了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经他编辑发 表的剧作有压迫、疯人的世界等。他还改 译过两个外国独幕剧本太太和冬夜,并发 表在南大周刊上。他的这些兴趣爱好也都是因 为接受南开新剧团的影响和张彭春先生的指教,从 而渐渐地踏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曹禺曾这样说 过: “我的青少年时代可以说是在这个极可爱的团 体(南开新剧团)里度过的。在有学识、有才能的 导演和第一任团长张彭春老师十分严格的指导教育 下,我跟同学们和比我大一二十岁的老师们,编演 了相当多的话剧。从此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演戏,怎 样演戏,甚至于如何写剧本的种种学问。”“彭春 老师通过导演、演出、不断地指导,教给我认识国 内外许多戏剧大师。我时常怀念他在南开中学礼堂 后台和校长会议室排戏的情景。他为我们专心排 练,那样认真,甚至有一种严肃的战斗气息。我将 永远不能忘记张彭春先生的恩情。”也正因为如 此,在他的代表作雷雨的“序”中,他写道: 献给我的导师张彭春先生,他是第一个启发我接近 戏剧的人。 (作者为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高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