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895432 上传时间:2018-01-0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1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州地质地貌实习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盆地,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北纬 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南到东部丘陵与太行山相连接的合涧镇。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 10 月 18 日 10 月 23 日进行了为期 6 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通过本次实习学会了不同岩石地区的观察与描述方法,掌握了实习区的地层层序;学会了地质标本和样品的采集和编录,绘制野外地质素

2、描图,地质剖面图的做法;基本上熟练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会用罗盘来测定方向,方位,测量岩层和构造面的产状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 . 地理与经济的概况1. 地势林州盆地形态典型,但进一步又可以

3、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a. 西部陡峻的太行中山林州盆地的西部属山地地形,太行山中山大致呈南北长条状分布,一般海拔 100-1600 米,主峰林虑山海拔 1619 米。山体的基部由片麻岩所组成,山体为石英岩、页岩和石灰岩所组成。山体陡峭,壁立的陡崖连绵不断。西部的太行山中山大致以淅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为太行山段块中山,南段为太行山褶皱中山。b. 浑圆的中部丘陵自盆地东望,丘陵起伏,累累环列,其山顶多呈浑园状,奇峰险崖,极为少见,平均高出地面约有 200米左右,一般山岭坡度较缓,在各丘陵之间有许多小型不规则的盆地,及平缓的宽谷,河流迂回期间,形成了东部丘陵地区的交通要道。c. 黄土覆盖下的林

4、州盆地。林州盆地西依巍峨高峻的太行山,东、北、南三面接着山顶浑园的丘陵区。整个盆地形式是西高东底。盆地形状完整,中心地形较平,略有土岗起伏,偶见有奥陶纪灰岩所组成的缓丘。盆地底部以砾石为基,上部覆盖着第四纪黄土和近代冲积土。2. 水系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为淅河。各河均由西向东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a. 河床:诸河河谷从源地至东麓,一般长度为 10km左右,其中较长的为淅河由源头到河涧镇距 35km,高差却达 500m以上。当然在盆地南端河涧镇较小,淇河、洹河也有此情况。b. 流速、流量、流向:

5、地下河一般由太行山东坡发育,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例如: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为漳河、洹河、淅河,各河均由西向东,当然淅河为淇河的支流,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汇流,各河谷受气候影响季节性水量变化大。该地又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最高水位时期,既是河流最大流量时期,也是东南季风盛行的 7、 8 月份,在缺乏植物、坡度又大的情况下,很多汇入谷中,这时流速流量最大。 9 月份以后由于降水减少,一月前后流量更小,春季会稍有增加、冰雪融化,但流量仍不大。这些年来,这些河谷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流量一般由上有至下游减小,如淅河在山西境内到河涧附近水面由 10m达到 4 5 米。几乎减少一

6、半,还有桃源谷在山崖下有一定水量,但在出谷的下游成为干谷,还有三孝河附近越向下游水量愈小,由于大量引水灌溉农田,同时流经区域多为节理等岩性,易于下渗,成为地下河。有些涸季,如三孝河就吧地下河拨开成为地上河。因为 洹河上游 山上积水,上游从扇缘下游流过,河床和流量越来越窄小,再加上两岸由滩涂,已用来耕地,又受断层控制,形成地下河。3. 气候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盛行风来说,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极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它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南北三面都被高 100

7、200m的丘陵所围绕,夏季自海上吹来流经华北平原的暖湿气流,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直吹入盆地内部,气流性质亦很少变化;而遇到高峻连续的太行山后,被迫上升,绝热冷却形成地形鱼,故太行东坡云雨较多,比较湿润,西坡则较干燥。冬季寒燥气团自山西高原流来,受太行山的阻碍,除山口地方仍有干寒情况外,一般因气流沿坡下行增温变性,已减轻了其寒冷的情况外,故这里实是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间气候的过渡区。4. 交通林州市交通及通信较便利, 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 国家干线公路胶 (东) 长 (治) 线横穿东西、 新 (乡)河(口)线横穿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 85%以上。境内由石林铁路 7 公里,

8、省道 3 条、公路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分别改建西环路北段、西二环、北二环、北三环等 15 条城市道路,道路总长达 130 公里。交通工具正由以前的小推车改为汽车、货车、各类车辆发展到了 2.5 万台,新建乡级客运站 2 个、货运站 5 个,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客车。5. 经济概况全市 100 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 86 万人;总面积 2046 平方公里,其中山坡、丘陵占 86%、耕地 76.7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 110.05 万亩,其中夏粮面积 49 万亩、秋粮 61.5 万亩、经济作物面积 15.2 万亩、粮经化物比例 80: 20。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

9、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 20 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本区经济发展迅速。 10 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 22 个省、市、自治区的 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 12 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二、区域地层与岩性林州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

10、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 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 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林州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1、太古界该类岩层多分布在淋病子盆地西侧,呈狭长条带形,组成太行山的基部,片麻岩种类较多,在桃园附近多为花岗片麻岩,其中散见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在合涧西北八疙瘩,属于角闪片麻岩,实习中,在白杨凹、黄华村西等地发现片麻岩和

11、片岩的存在。花岗片麻岩呈红色,主要矿物为正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显著,其距今约 25 亿年,是林州地层中最古老的岩石,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砂岩和中酸性火成岩等,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形成缓坡。2、元古界元古界时期主要是一套覆盖于太古界片麻岩之上的棕黄色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与下伏的片麻岩呈角度不整合,在石英岩的底部可见到底砾岩,石英岩、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西缘,构成太行山山体的悬崖陡壁,厚约 200m, 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之上,可见到有硅质灰岩分布,这些硅质灰岩属于元古界顶部的震旦系地层。石英岩是指石英含量大于 85%的变质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热变质作用而成。太古界中多次岩浆活

12、动和构造运动以及混合变质作用,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最终形成于元古界,石英岩是元古界时期岩石的典型代表。石英岩的颜色主要为肉红色和棕黄色,并且还有灰色、白色、褐色等。其中肉红色可反应出当时处于氧化环境,而浅色石英岩则能说明当时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其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并含有少量的云母、赤铁矿和其它矿物,在石英岩中夹杂一些黑色物质,鉴定为黑云母,这是由于元古界海洋中出现藻类生物,死亡后遗体腐烂形成有机质,反应出黑色,这也能反应出当时是处在浅海、滨海环境中。石英岩是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的,其矿物进行了重结晶,因此其结晶良好,具有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其矿物颗粒狭小,胶结物为黏土类胶结物,

13、所以石英岩坚硬致密,不宜风化和流水侵蚀,岩层面上无土壤及植物存在,但隔水性强,可做为隔水层。石英岩的层面上节理发育十分强烈,经流水冲刷而发生崩离,使岩层形成悬崖峭壁。太行大峡谷就是因为石英岩节理发育过强烈,在雨水冲刷下形成,石板岩镇附近的太行平湖,也是石英岩节理发育下形成的。太行大峡谷的节理为“ X”型状的追踪张节理,形成节理群。在石英岩的岩面上,可以看到波痕和泥裂现象,这可以反映出当时浅海(滨海)海进海退现象,海进时,海水动荡形成波痕;海退时,阳光照射强烈而出现泥裂。有些岩石还具有明显的斜或交错层理,也可反映出当时动荡的海洋环境。石英砂岩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主要矿物质为石英和长石,

14、石英颗粒含量占 90%以上,砂粒纯净, SiO2 含量可达 95%以上,属于碎屑结构,层理构造。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该岩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这也是其与石英岩的区别所在。在石英岩的岩层夹杂有页岩,也可以说石英岩与页岩互成。页岩为黏土岩类中固结较强的岩石,具薄层状页理构造,页理主要是鳞片状黏土矿物层层累积平行排列并压紧而成。常含石英、长石、白云母等细小矿物碎屑,致密、不透水。可有各种颜色,含有机质者呈黑色,含氧化铁者呈现红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到呈现绿色。性质柔软,抵抗风化能力弱,易破碎,常被风化成土,成为植物的生长地带。3、古生界3 1 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寒武系地层为石灰岩

15、,覆盖在元古界石英岩、石英砂岩或硅质灰岩之上,寒武系地层与元古界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寒武系在本区可以分为下、中、上三统,下寒武统为红色页岩间以薄层灰岩,厚约百余米,性软、易风化,在地貌上常构成缓坡,中寒武统为厚层鲕状灰岩,但绝壁的顶部浑圆。上寒武统为薄层灰岩间以竹叶状灰岩,厚度较薄,在合嘴公路边观察到此类岩石。鲕状岩石指鲕粒大于 50%的灰岩,鲕粒直径小于 2mm,形成条件一般认为是海水中溶解的 CaCO3 成过饱和状态,沉积环境为潮汐和波浪作用强烈的浅海,并且海水中富含泥沙等陆源碎屑,内碎屑、生物碎屑,且比较混浊,潮汐和波浪作用经常引起水介质搅动,每搅动一次,水中各种碎屑便处于悬浮状态,促

16、使 CO2从水中逸出,导致海水中过饱和的 CaCO3 发生沉淀,并以各种细小碎屑为结核中心层层围绕,形成鲕粒,如此周而复始,鲕粒越来越大,当其重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并为 CaCO3 所胶结形成鲕状灰岩。其上覆地层为晚寒武竹叶状灰岩,属于鲕状结构、块状构造。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颜色多为灰色、灰白色。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典型的内碎屑灰岩,由灰岩扁砾被钙质胶结而成的典型砾屑灰岩,其砾屑为扁圆或长椭圆形,垂直层面切开形似竹叶,故名。一般认为这种灰岩是在潮汐波浪活动频繁的海滩地区(潮间带或潮下带) ,先沉积了泥晶灰岩,然后被潮汐或波浪破坏,形成碎块,并被磨蚀成砾,然后又被 CaCO3 胶结而成,沉积环境为氧化环境。竹叶状灰岩为沉积物,碎屑物为扁圆形,椭圆形扇平砾石颗粒,并且碎屑颗粒的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好,胶结物为钙质胶结物,其颜色有紫红色蜡黄色竹叶石,灰青色底白竹叶石,黄褐底黑竹叶石等,矿物万分主要为微晶或泥晶方解石和石英酸钙,并含有少量的其它矿物,其属于碎屑结构、块状构造。3 2 古生界奥陶系奥陶系地层的主要岩性为石灰岩,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