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87077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 交易成本、环境变动与内部化优势变迁 一、内部化与外部化 1 内部化与内部化优势 鲁格曼(Rugman, 1981)把内部化定义为“在企业内建立一个内部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市场取代外部不规则市场,并且由行政命令来解决企业资源配置问题。企业组织由内部价格(或转移价格)来调节,并且使内部市场像潜在的规则市场一样具有效率”,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避免或减少通过外部市场交易带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 2形成跨国的内部化转移生产要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跨国公司的企业特定优势。 3内部化所形成的子公司网络中,不同子公司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市场,从而使跨国公司可以

2、分割市场,并利用价格歧视获取垄断利润。 4内部化优势一个最主要的方面是内部应用其“核心资产”,特别是知识资产。,2 新的投资形式(New Forms of Investment-NFIs),Oman于1984年提出了新的投资形式(NFIs)的概念,Hennart认为NFIs是指各种非多数股权的投资安排,包括各种形式的合同安排,如技术许可(Licensing)、特许经营(Franchising)、管理合同(Management Contracts)、生产合同(Turnkey and Product-in-hard Contracts)、合作生产合同(Production Sharing-Cont

3、racts)、国际分包合同(International Subcontracting)等,以及合资经营(Joint Ventures)和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这些形式更多的与“外部化”联系在一起。有人也称之为企业间的合作(Inter-Firm Cooperaion)。这些形式中,最为重要的有如下几种:1合资经营。 2技术许可。,3、战略联盟。按照阿加米和哈伯特(Ajami and khambata, 1991)的定义,战略联盟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所组成的联盟,联盟实体之间往往是合同关系,而不是股权关系,其所有权分散且寿命有限。Ajam

4、i在1989年的文章中指出,战略联盟有多种优势,如形成协同效应并创造价值,增加企业的战略灵活性和适应性,减少扩展国际业务活动的成本和风险以及增强竞争优势等。然而,战略联盟的运作十分复杂,难度很大,并且会有社会文化矛盾,利益的不协调以及联盟各方有限的精力投入等问题。马特卡(Mytelka, 1991)指出了战略联盟的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其主要包括知识的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共同参与,如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研制,企业及其合作网络的管理方案的设计等。各种联盟都具有创新和竞争活动的动态性质。二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未来的竞争地位,因而带有战略性。,3 内部与外部化交易链,二、内部化优势变迁的特征、趋势与矛盾,

5、1 新的投资形式(NFIs)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组织的外部化程度增强 从80年代起,特别是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运用NFIs开始带有主动性。尤其是战略联盟的兴起以及企业从竞争到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度的改变,加强了这种主动性。新的投资形式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发展,而且在发达国家也迅速增加。根据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数据,跨国界的企业间协议(NFIs除了R&D战略合作以外)从1990年的年均1,760个增加到1995年的4,600个(图6.2所示)。许多这种协议是由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参与的。其中欧盟公司参与比例为40%,日本公司38%,美国公司80%。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不仅接受这些协议安排,而且在

6、国际化活动中也更多的采用这些安排。其年均协议数由1990年的440个增加到1995年的2120个左右,相应的占全部协议数的比重从1990-1992年的27%增加到1993-1995年的35%左右。,2 跨国兼并与收购再兴起,进一步加深了跨国公司组织内部化程度,在跨国公司内部化的发展的历史上,兼并与收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发达国家从二战以来都经历过程度不同的多次兼并浪潮。以美国为例,其从50年代中期以来分别发生过多次兼并高潮,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内部化程度很高的大型跨国公司。1948年美国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大型工矿企业只有12家,到1980年达244家,1984年上升为287家12。由于早

7、期的兼并和收购活动多为纵向型的,于是形成的是很多纵向一体化程度很高的跨国公司。8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兼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80年代末达到第一次高潮之后,近年来又达到新高峰。从1991年到1996年连续6年跨国兼并和收购价值持续上升,1996年达2750亿美元。其中多数股权的兼并交易额为163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7%,3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内部化程度仍然很高,但已呈现出外部化趋势,从实证资料看,跨国公司技术转让也的确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早期跨国公司转移到国外的技术主要流向其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的子公司。如美国跨国公司1977年国外技术收益总额为58.48亿美元,其中来自国外

8、子公司的技术收益为48.57亿美元,占83%,只有17%的国外技术收益来自不相关的外部企业13。然而随着NFIs外部化安排的增加(见6.2.1),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内部化程度呈逐渐减弱之势,而外部化趋势呈现。表6.4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1970-1985年期间,美国、英国和前联邦德国的企业从其子公司获得的技术收益比例很高或较高,但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通过外部市场进行技术转让的比例在提高。,4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比重增加,贸易活动的内部化趋势加强,70年代以来,由于贸易、FDI以及新的投资形式NFIs之间的复杂关系,在FDI以及NFIs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贸易活动变得越来越内

9、部化了。以美国为例,从1966年到1975年,美国海外多数股权及以上的子公司对美国的出口,占美国商品进口的比重从25%增加到32%,而这10年间的平均比重为28%。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变动趋势如表6.5所示。这一时期,由于出口的内部化趋势增强(如美国公司内出口从1977年的29.3%增加到1985年的31.0%),而进口的内部化趋势降低(如美国的公司内进口从1977年的42.2%下降到1985年的40.1%),因此,总的趋势变化不大。内部出口比例保持在30%左右,内部进口保持在40%左右。,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贸易活动在其总的活动中的比重下降(如外国子公

10、司的出口在外国子公司的总销售中的份额从1982年的31%下降到1994年的28%),但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活动的重要性却更加突出。如跨国公司的内部出口(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之间)占外国子公司的总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44.2%增长到1994年的55.1%。美国和日本跨国公司的这一比例均超过50%,其中40%的出口是由母公司向其海外子公司的出口。而目前,世界贸易中的三分之一发生于跨国公司内部市场体系,5 内部化还是外部化,实际上,只要我们注意到跨国公司业务内容的广泛性,职能活动的复杂性和可选择性,以及在更多运用NFIs的同时,FDI也在迅速发展的现实,我们就能回答这一问题。由于内部化和外部化分别发

11、生于不同的业务或职能,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只要跨国公司在发展,FDI和NFIs在增长,内部化和外部化现象就会同时共存并发展。随着跨国公司组织边界的日益模糊,其内部化与外部化的界限也将难以精确区分。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跨国公司将既要求外部化又要求内部化。,三、交易成本理论与内部化优势变迁,1 交易成本理论与内部化理论的发展 交易成本理论可以简单表述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经济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组织经济交易的基本原则是使总的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寻找成本(Search Costs)、签约成本(Contractin

12、g Costs)和监督与履约成本(Monitoring and Enforcement Costs)。寻找成本是一个经济人在寻找与之交易的合适的经济人所产生的成本。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这类成本很小。因为没有产品差异,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具有相同信息和预期,并且没有参与者能影响价格。此时,与任何市场参与者交易具有相同的效果,签约成本是因一项交易的谈判和签订合同而产生的成本。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产品同质,价格由市场而定,因而合同是标准的,没有多少内容需要谈判。相反,如果产品相异而且专门化,则需要在合同中订立详细条款,从而引起签约成本的上升。监督与履约成本是签订合同后,为协调签约各方不同的动机和行为,以

13、保证合同顺利履行而产生的成本。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所有参与者具有相同信息,一个参与者违约,其它参与者都会知道,从而开始就会拒绝与之签约。因此,签约各方具有信守合同条款的动因,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成本就很小。相反,如果产品异质,而信息又不对称的话,则会存在机会主义,履约风险就大,从而引起监督成本上升。,很明显,三种成本都随市场的不完全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引起“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为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企业的层级组织就会取代市场机制而出现。这就是Williamson的市场和层级理论的基本思想。如果把企业内部组织看成是内部化的市场,就产生了内部化的概念与内部化理

14、论 。Casson(1981)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说明交易成本与内部化和外部化的关系 :,把交易成本理论应用于分析跨国公司,从而形成了内部化理论的发展。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交易成本分析,可以更深入地揭示跨国公司的传统行为,如垂直一体化的FDI、水平一体化的FDI以及集中控制和管理等。并且使这类研究的实证检验成为可能,从而改善了传统内部化理论的抽象和一般性缺陷。二是通过交易成本分析,使运用内部化理论研究新的投资形式(NFIs)成为可能 。有的学者干脆把交易成本理论与内部化理论看成是一回事,如Rugman(1986)在分析了内部化与Williamson的“组织失效框架”之间的联系之后,认为跨国公

15、司的内部市场可以减少或避免Williamson所确定的三种交易成本:边界形成的合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一性。于是Rugman得出结论说,跨国公司的市场内部化与层级结构取代外部市场是同一回事。,2 交易成本理论与跨国公司内部化特征,Teece是最早明确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跨国公司内部化行为的学者之一。 Teece认为跨国公司是典型的中间产品、知识和资本市场内部化的结果。中间产品市场的内部化常常形成垂直FDI(垂直一体化),这一过程可以降低签约成本而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知识产品的市场失效所导致的内部化,往往会形成水平FDI(水平一体化)。这一过程可以降低或避免签约成本和履约成本(如避免知识产品转

16、让合同的复杂性,转让过程的不确定性等)而提高效率。,综合Teece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启示:由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跨国公司有进一步内部化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知识产品在现代经济交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更是如此。因此,水平FDI发展更快,表现为90年代以来的FDI中横向兼并和收购的比重很高;垂直一体化的跨国公司会扼杀竞争,导致企业失去活力,因而在FDI中垂直型的FDI日益减少,表现为纵向兼并和收购的比重较低。由此可见,交易成本分析可以解释由跨国兼并和收购为主形成的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的新特点。,交易成本理论与跨国公司外部化特征,交易成本分析解释NFIs的基本思路是,NFIs(包括合资经营)与出口和全资子公司构成了一条不同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交易形式链(参见图6.1).现代经济中NFIs的迅速发展,其原因是相应市场和行业中的交易成本降低。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易成本的绝对降低: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许多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加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以技术市场为例,虽然相对于商品市场而言,技术市场不完全性仍然较高,但却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网络的发展,使得技术产品信息传播更迅速、更容易;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产品博览会、交易会等,为买卖双方提供了“见面”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