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的、文化的、政治的——反“三俗”联想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854548 上传时间:2018-01-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的、文化的、政治的——反“三俗”联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众的、文化的、政治的——反“三俗”联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众的、文化的、政治的——反“三俗”联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的、文化的、政治的——反“三俗”联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众的、文化的、政治的 反“三俗”联想 大众文化是一种被没有任何智识和道德努力,并因此为廉价的最平庸的能力 所占据的文化。列奥施特劳斯 文【凌子寡 悖谬的争论 时下,文化领域展开轰轰烈烈地反 “庸俗、低俗、媚俗”运动,而郭德纲 不幸成为靶子。对于更多的人而言,说 到三俗,恐怕想起来的还是形形色色的 选秀活动、露骨的相亲宣言、矫揉造作 的芙蓉姐姐以及浅薄的风姐。 海外舆论将反“三俗”称为“新道 德运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犀利的 观察和准确的描述。 “道德”这个词, 在“以德治国”的口号退场之后,早已 消失在中国政治乃至舆论的语境之中。 的确,近些年人们不遗余力地提倡 和力图打造这样一个政府:一

2、个经济上 的守夜人、政治上的人权保卫者以及文 化上的中立者。反“三俗”自然会遭到 口诛笔伐。反对者言,保持中立是政府 最大的美德,主张政治应当对人们一视 同仁,亦即对各种价值观念、信仰追求 或者学说、教义持一种中立的、不偏不 倚的,甚或是淡漠的态度。 然而,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真理 吗?还是某些人自以为是的幻想和西方 统治集团的另一种说教? 2O世纪著名思想家列奥施特劳斯 对这种彻底的自由主义观点进行了毫不 留情地批判。他说,自由主义要求一视 同仁地尊重所有的价值观念、信仰学说 t民主不是大众的统治民 主其实是大众的文化。 和历史文化传统,你好我好大家好,只 会使得所有的价值观念、信仰学说和历

3、史文化传统都失去意义,都变得可有可 无,因为它们只在私人领域具有意义, 而不具有公共意义;这就陷人了虚无主 义和相对主义,是一种现代性危机。 这样批判或许过于哲学化,并没有 直接回答民主政治与德性的关系,但却 让美国道德文化保守派欣喜若狂。8O年 代美国保守派开始对自由派进行反攻, 道德文化领域成为重要阵地,道德文化 保守派几乎全面采纳了施特劳斯对自由 主义的批判。90年代美国共和党在政治 上取得胜利,施特劳斯也因此在去世20 年后被尊奉为“共和党革命的教父”。 现今即便是美国最激进的自由派也无法 否认公共领域需要德性存在。 对照起来看,当今中国流行的对于 反“三俗”运动的口诛笔伐,无非走的

4、是半个世纪前美国自由派的套路。那 么,套用施特劳斯的观点,甚至更进一 步套用西方政治哲学家对于政治与德性 关系的讨论,来理解反“三俗”运动, 似乎也是可行的,尽管这么做屏蔽掉了 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与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的差别,无疑对问题进行了简单化的处 理,从而缺乏“知性的真诚”。 这场争论,本身就是极为悖谬的, 却是不得不为之的。 政治驯化下的德性 施特劳斯对民主社会并没有太高的 期待,他认为民主不是大众的统治,因 为大众仍然统治于精英,民主其实是大 众的文化,而“大众文化是一种被没有 任何智识和道德努力,并因此为廉价的 最平庸的能力所占据的文化。”因此, 教育大众或者改造大众文化的问题,在 民

5、主社会无疑是政治问题。得出这个看 似简单的结论,在思想史上却不是一蹴 而就的,而是步步转化而来。 将德性纳入政治的规训之中,本身 就是现代政治的立场,滥觞于马基雅维 利。在马基雅维利这里,德性不再是古 典政治哲学中的最高的追求,而应当服 从于政治,即:好公民的问题是第一位 的问题,而好的基督徒或者好人的问题 是私人领域的事情。从此,对于好公民 的公共标准的探讨即德性问题开始与政 治社会联系起来。 谈政治必然会谈到政体。孟德斯鸠 仔细区分了共和、君主、专制三种政 体。他认为,在共和政体下,当全体人 民拥有最高权力时,便是民主政治;君 主政体和专制政体的自我维护并无更 多的道义可言,但是在平民政治

6、的国家 里,却需要一种更为强悍的原动力,这 就是品德。而品德指的是对共和国的热 爱,是一种感情,并非知识的产物。 卢梭接续了孟德斯鸠对于德性的看 法。卢梭所指的德性,主要是指政治品 德、爱国者的品德或者一整个民族的品 德。不要忘记,当时正处在启蒙运动和 理性主义大张旗鼓的年代,因此这种接 续显得格外反叛。 卢梭曾愤慨地说: “古代政客们无 休无止地谈论的是风尚和德性;今天的 政客们除了贸易和钱,什么都不谈。” 贸易、金钱、启蒙解放贪欲、奢侈、信 仰立法万能,乃是现代国家的特征。然 而,卢梭无意回归城邦,他要建立的乃 是一个现代国家,但同时他又看到了现 代文明对于人的败坏,因而他致力于为 现代社

7、会构建一个新的基础,一个更 “自然”的基础。 卢梭曾将自由社会称为“民主制”, 民主制比任何制度来说更接近于自然状态 的平等。他强调: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 的过渡,不能借启蒙运动所要求的直接 的、几乎是自动的方式来进行。自由社会 无疑是需要道德的。一个由其成员进行统 治的自由社会需要最细致的教育,以便公 民们具备必要的德性来治理他们自己并在 相互之间施行统治。因此,所有的道德和 理智训练对这样一个整体的社会来说,都 是正当的目标。 关乎幸福的文化 致力于构建自由社会的卢梭,在 关于戏剧演出给达朗贝尔的信中却 深感小城日内瓦在引进剧院后隐含盲目 而危险的道德危机,他痛斥法国巴黎的 风气让男人丧失

8、真正的勇气,那里的人 们谈论爱情、悲剧、女性的媚态,正是 如此,男性因为谄媚的做作却愈发柔 弱,它的最终后果是城邦风气的退化。 他写道: “一切无益的娱乐对于人 都是坏事,因为人的一生太短促了, 而时间太宝贵了。只有对自己的 不满、闲散的苦恼、对淳朴的正常口 味的丧失才使邪门歪道的娱乐应运而 生。还没有一个民族因为酒消费过 多而灭亡,但是所有的民族都因妇女的 淫佚放荡的生活而遭到灭亡。” WORLD VISION I维度 责任编辑:余娉yuping2005sinacorn 对卢梭而言,文化的关怀和政治的 关怀是不可分离的。这与我们熟知的观 念不同,因为从t9世纪开始,文化观念 彻底和政治分离。

9、事实上, “文化”在 其现代意义上被使用,是康德从对卢梭 的阐释中得来的。卢梭要在自然和文明 之间寻求一种协调。文明所指的是人们 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积得的需求和欲 望,以及满足这些欲望和需要的手段。 政治在其狭窄的意义上关系到国家,是 就人们之间进行的交往而施行的最低程 度的统治,并不关系到人的幸福。而文 化是人们作为一个整体而生活的场所; 它框定并塑造人们可能的生活方式,以 及人们达到幸福的方式。 因此,卢梭意欲的立法者必须同时 是文化的奠基者。立法者不仅需要神的 权威,他还必须确立一种公民宗教,唯 有公民宗教才能产生公民所需要的情 感,能够支持并奖赏人们对公共的善的 向往,给人们以服从法律

10、的动力。 托克维尔更进一步发展了卢梭。托 克维尔告诉我们,平等几乎成为某种上 天注定的事实,没有人再相信划分等级 或阶级界限和作为旧制度基础的那些原 则是正义的。剩下的问题就是,自由将 伴随平等而产生,卢梭和托克维尔所致 力于的正是塑造自由人以及建立于平等 原则基础之上的自由社会。 托克维尔重新阐释了自由社会以及 其所需的公民德性,这些德性乃是能够 从正当理解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中诞生 的。自然环境、法制与民情都对美国的 民主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 “自然环 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也 就是说,在这三者之中,托克维尔最强 调民情: “最佳的地理位置和最好的法 制,没有民情的支持也不能维护一个政 体;但民情却能减缓最不利的地理环境 和最坏的法制的影响。民情的这种重要 性,是研究和经验不断提醒我们注意的 一项普遍真理。” 所谓民情,换算成我们通用的现代 汉语便是“大众文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