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820725 上传时间:2018-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用药安全问题【摘要】 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相差很大,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弱,加上药物的剂型、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小儿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机体因素对发生 ADR 的影响。吸收与分布:小儿的生理特点,对某些药物吸收的好,某些药物吸收的不好。代谢与排泄:小儿因体内酶系统不完善,某些酶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代谢与排泄能力差。药物的敏感性及自身稳定性机制:小儿的自身稳定性机制变化较大,尤其对药效或用药安全范围空的药物,易带来不良后果。(2)不合理用药对小儿的 ADR 的影响。(3)小儿用药的主要原则:重视小儿用药。减少 ADR 的发病率。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选用药物

2、是我们医药人员的职责。【关键词】: 小儿用药特点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目 录摘要关键词1 小儿药物代谢特点1.1 新生儿用药特点1.2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1.3 小儿期用药特点2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与用药2.1 婴幼儿体内代谢酶特点与用药2.2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与用药2.3 小儿消化道特点与用药2.4 小儿泌尿系统特点与用药2.5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与用药3 小儿不合理用药及危害 3.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3.2 不恰当使用解热镇痛药3.3 过量使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3.4 滥用丙种球蛋白等增加抵抗力的药物3.5 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不容忽视4 小儿用药误区4.1 小孩吃大人药4.2 不仔细看药品说明书4

3、.3 凭经验给孩子用药4.4 差不多、随意吃5 如何保障小儿用药安全5.1 小儿药将优先研发5.2 修订说明书更加规范明确5.3 支持药企生产小儿药6 小儿用药安全举措6.1 家长应提高小儿安全用药意识6.2 小儿专用药应“量身定做” 。6.3 应制定规范的小儿用药安全标准参考文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的种类及数量在急剧增长,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的情况,这是用药不安全的隐患。新生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功能亦不完善,体格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因此用药安全更受关注。药物动力学也就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转化、排泄以及毒性反应

4、与其他小儿完全不同,特别是未成熟儿和生后 2 周以内的新生儿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因此,必须熟悉和了解药物动力学特点,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方法,做到安全合理用药。1、小儿药物代谢特点 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部分经肠道、胆道和肺排出。新生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 20%-40%,肾小管排泄功能也仅为成人的 20%-30%。因此,新生儿对药物的排泄也明显比其他小儿差。新生儿肝、肾功能的不完善,决定了新生儿和早产儿易发生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中毒。大多数药物在肝脏代谢转化为水溶性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而出生 2 周以内的新生儿和早产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药物代谢过程中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所需

5、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成人,这一时期的小儿肝脏清除药物的能力仅为成人的 1/3-1/5;新生儿在患有:缺氧、呼吸功能或心功能不全、黄疸等疾病时,药物的转化清除变得更慢,即使给予常用的药物剂量,也容易蓄积中毒。出生 2 周以后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迅速成熟。由于小儿处与不断发育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各期的用药特点是不同的。1.1 新生儿用药特点 新生儿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引起中毒。药物经口服后,胃肠道吸收的差别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

6、围血循环不足往往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吸收最快,药效可靠。有些药物如磺胺药应用后,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宜用于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某些酶类缺乏,某些药物应用后可引起生命危险,如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到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由于胃液是酸性的,因此,许多口服药在制造时就顺应了这一点,使之在酸性的环境下更容易吸收。但新生儿尤其是生后 2 周以内的小儿,胃酸分泌很少,胃液是

7、中性的,并且胃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也不规则,因此,口服给药不能很好地吸收。而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的吸收也不好,因为新生儿肌肉或皮肤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肌肉组织及皮下脂肪少,都会影响药物吸收。在早产儿,这些问题更加突出,甚至肌肉注射还可造成局部硬结或脓肿。因此,新生儿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特别是多次注射。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是比较可靠的给药途径。 1.2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出生后 28 天至满 3 岁,叫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品,口服给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药物,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内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

8、;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吗啡、度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1.3 小儿期用药特点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对于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的耐受性较大;酸碱类药物较易发生酸、碱血症;应用利尿药较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现象;应用大量或多种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广谱抗生素时)比较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四环素可使牙釉发育不良,牙龈发黄,因此 7 岁以内忌用。用药时,必须熟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发生反应

9、及时采取措施。2、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与用药小儿正在生长发育状态,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在选择用药时不仅是药物剂量的减少,还要注意同一药物在小儿体内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差异,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的损害。为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儿科医生应该掌握小儿用药的原则和特点。基本原则是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生理特点、病情状况、既往用药史,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准确给药,杜绝滥用现象,以免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药源性疾病。2.1 婴幼儿体内代谢酶特点与用药由于婴幼儿体内过多的胆红素亦依赖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体外,为不使血

10、浆中过多的游离胆红素引起中毒,机体本身提供结合力很低的血浆蛋白(胆蛋白)与之结合。如用一些与血浆蛋白结合力更高的药物,能将胆红素从结合部位置换出来,使血浆中游离胆红素浓度急剧增加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胆红素脑病,因此,应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力强的药物。2.2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与用药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其胆碱能神经与肾上腺素能神经调节不平衡,血脑屏障不成熟,对各类药物表现出不同反应。麻醉药品对婴幼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特别明显,不宜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使婴幼儿听神经受损,而成聋哑儿。喹诺酮类药可致颅内压增高。氨茶碱虽然不属于兴奋剂,但却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使用时也应谨慎。2.3 小儿消化道

11、特点与用药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通透性高,吸收好,药物过量易引起毒副反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引起婴幼儿肠黏膜坏死、回肠穿孔、胃溃疡,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水杨酸类药可能引起胃穿孔。小儿若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宜用饮食疗法、抗感染及体液疗法,不宜过早使用止泻剂。2.4 小儿泌尿系统特点与用药婴幼儿泌尿系统不成熟,易受药物伤害。小儿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调节代谢功能差,对影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药物特别敏感。如长期或大量应用酸碱类药物,更易引起平衡失调,应用利尿剂后也易出现低钠、低钾现象,故应间歇给药,且剂量不宜过大。2.5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与用药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12、应注意药物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小儿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苯妥英钠可使骨骼脱钙和生长障碍。含铁食物可使小儿牙齿黑染。含激素营养补剂如蜂皇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小儿性早熟。雄激素可促进小儿骨骼生长,长期应用常使骨骼闭合过早,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钙可引起小儿佝偻病。四环素类可引起小儿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小儿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可导致幼年动物软骨发育障碍,小儿应慎重使用。3 小儿不合理用药及危害药源性疾病是小儿健康的一大威胁,据 WHO 全球有 1/3 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1,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 3 万左右,50%与药物有关2,住院者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或促成死亡者占住院死亡的比例,据

13、武汉、北京、长沙等地医院报告各为11%、17%及 5%1,且小儿高于成年人.例如 1978 年美国报道的急性药物中毒 15万例,其中 60%以上为 5 岁以下小儿,上世纪发生的十多起全球性大规模药害事件,首当其冲的是小儿1.近年来,尽管合理用药问题已得到卫生主管部门及医生们的重视,但仍有部分人对小儿用药重视不够,尤其是农村和一些贫穷地区,不合理用药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小儿用药安全已成为人们强烈关注的社会问题,客观现实要求强化对儿科药学的研究力度.本文就儿科用药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3.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有严格的指征。医生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需要考

14、虑感染的种类、严重程度、有无过敏史等,若家长随意给孩子吃抗生素,一方面延误病情,同时还会增加孩子治疗的风险。3.2 不恰当使用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该类药物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但基于化学结构的不同其抗炎作用各具特点,如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较强,而对乙酰氨基酚几乎无抗炎作用。由于解热镇痛药的种类、剂型和商品名称繁多,故不当会造成严重危害。当前含吡唑酮类的复方制剂仍有销售,其解热镇痛效果肯定,但不宜长期使用,尤其小儿使用很易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用药前后应检查血象。3.3 过量使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例如微量元素

15、锌,血中药物浓度达 15 mg/L,则有损伤巨噬细胞杀灭真菌的能力,增加脓疮病的发生率,因此在补锌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使用维生素 D 剂量过多,致使体内维生素 A、D 浓度过高,会出现周身不适、胃酸反应、头痛、骨及关节压痛、高钙血症等慢性中毒症状。若过量使用钙剂会损害肾脏、刺激胃肠道,引起便秘、代谢性碱中毒、高血钙症、肾结石等。3.4 滥用丙种球蛋白等增加抵抗力的药物小儿的抵抗力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与外界致病因素接触时逐渐产生的,一般不建议使用。会抑制机体自身产生免疫物质的能力,导致小儿体内免疫系统紊乱而降低机体抵抗力,还可发生过敏反应。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小儿用药安全虽然经过严格的检查,但仍有可能产生血源性继发性疾病。3.5 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不容忽视含麻黄中成药和氨茶碱同用,虽均能平喘,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但临床观察表明,联用后疗效不增加,反而毒副作用明显增加,并产生头痛、头昏、心率失常等症状。含麻黄中成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