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411876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屈原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辨析掌握本课常见虚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2、学习本文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学 导入:司马迁、史记、屈原、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回顾所学:1、司马迁(约前 145前 90),西汉伟大的 、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2、作者司马迁以其“ , , ”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 “ , ”

2、。3、史记与后来的 、 、 合称“前四史”。(二)习得新知:1、屈原屈原(约前 340 年约前 277 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徙,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馋,被免去左徙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屈原也多年流亡,最终悲愤交加,自沉于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的道路,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2、介绍离骚。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诗人,最能表现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伟大人格的诗

3、就是离骚。2离骚共二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篇侧重于对斗争历史的回顾,后半篇侧重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怀,对腐朽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离骚的艺术价值很高,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吸取大量素材,驰骋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用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激情,坦露性格,塑造了伟大诗人的形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比兴手法的运用,比诗经更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句式多变、句尾用语气助词“兮”的骚体

4、,恰切的表现了复杂的思绪和炽热的情感;文采绚烂,结构宏伟。3、背景资料屈原生活得时代,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关头,也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亡的时代。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和亲齐两排的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的“见疏”、放逐乃至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结局。二、研读前三段,归纳总结1、概括每一段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2、文言知识点总结通假字(6 个) 解释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3方正之不容也明道德

5、之广崇蝉蜕于浊秽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方正不容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自我总结】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温故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惨怛( ) 枯槁( ) 濯淖( ) 憔悴( ) 帝喾 ( ) 属草稿( ) 博闻强识( ) 谗谄蔽明( )4二、课堂导学学习 4-10 段,归纳总结1、通假字(5 个)2、解释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厚币委质事楚其后楚日以削时秦昭王与楚婚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古今异义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4、指出

6、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遂绝齐秦,虎狼之国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莫不欲求忠以自为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55、思考:本文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自我总结】第三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温故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博闻强志 ( ) 争宠而心害( )其能屈平属( )草稿未定平伐( )其功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也人穷则反本 ( )举类( )迩( )而见义远不获世之滋( )垢,皭然泥而不滓( )者也。厚币( )委( )质事楚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 )之 二、课堂导学学习 1

7、1-12 段,归纳总结1、通假字(1 个)62、解释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3、古今异义颜色憔悴古义:今义:形容枯稿古义:今义: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今义: 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被发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是以见放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5、课文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第 13 段)第二部分(第 410 段)7第三部分(第 1112 段)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见迁自沉)。暗线:楚国的命运(被骗被

8、袭客死灭亡)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 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 “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 ,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 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 ,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四、写作特色:选材上,写法上, 语言上,五、人物形象赏析我们读完屈原列传之后总觉得和一般的传记不同,这篇传记用了大量的议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来写呢?A、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

9、于寄寓自己个人的 “政治幽愤”。 在司马迁看来,他与屈原有着类似的遭遇。他侍奉汉武帝,原来也受信任,他自己也“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力”为主上服务。不料在李陵事件上却受到极不公正的惩罚。他和李陵8本无交情。李陵被俘投降时,他因李陵平素颇有“国士” 之风,又因李陵被俘前,只凭五千人的兵力,就跟匈奴数十万兵力连战十余天,转战千余里,最后才因矢尽道穷,救兵不至被俘,就揣想李陵也许是想暂时保全自己,然后再找机会报答汉朝。加上他又看不惯那满朝文武的丑态,当李陵未被俘以前,看到武帝高兴,就争着奉觞上寿,现在李陵投降,看到武帝恼怒,就又争说李陵的坏话,于是就想为李陵说几句公道话。这一来,就

10、触怒了武帝,被下狱治罪,被处以腐刑。在封建士大夫看来,受腐刑,这是极大的耻辱。他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要完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就如屈原被放流以后,发愤写出离骚一样。这就是他要在屈原列传中寄托自己政治幽愤的原因。 B、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 ”的 “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

11、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 “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知识拓展】放弃气节,追求不朽不朽的司马迁古人云:“刑不上大夫”,历代的文人士子都以气节自负,以节操自许。“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大丈夫是士子们的楷模与标准。所谓“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舍生取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也便是气节的最好诠释。 中国是一个讲气节的国度,能为气节死者则名垂千古,彪榜万世。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霸王项羽垓下被围,不忍侮辱,乌江自刎 ;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都是一首首演绎气节的生命绝唱。他们宁死不屈,宁死不移,宁死也不玷污

12、自己洁白的身躯,他们死得灿然,死得轰轰烈烈,用淋漓的鲜血高昂的意气实现着人生的境界。 但是生命是一首短暂的歌,是转瞬即逝的一颗流星,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气节固然重要,可人生价值安在?面对气节与生命,气节与价值,司马迁又何去何从? 从人类有意识以来,就知道有生必有死,生命只有一次并转瞬即逝,在明知必死的无奈与恐惧下,人们强烈地追求永生,并为此不懈努力,从古到今都不曾停歇。于是任人志士就催生出了不朽的理念并衍绵流传成为士子矢志不渝的信仰与追求。不朽有三个经典标准,即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士子们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三条之一,就可以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就9可以生命永恒。由于有了这个明确标准,

13、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英才俊杰就不约而同地为了实现不朽这一目标奋斗不息。当然司马迁也不例外。 司马迁才情既高,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和家族的梦想,秦汉一统承平盛世,为司马氏建立不朽功业提供了大好时机,所以父亲死后,司马迁顺理成章以遗嘱方式接受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但是,人生无常事世沧桑,坎坷荆棘时常牵绊人的左右, 天汉三年(前 98 年),司马迁因为李陵败降辩解而触怒武帝,被捕入狱,这时他面临两种选择,即如哈姆雷特那样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一种他可以“引决自裁”,在施以威逼动以酷刑之前维持自己作为一个士大夫一个知识分子的节操,保护自己的尊严;一种是接受惨无人道的极刑腐刑。在两者之间,他痛苦艰难地徘徊,

14、他可以选择坚守“士可杀不可辱”及“人活一口气”“舍生取义”的信念,即像古人一样精神飞向自由的天国,但是伟大的修史使命谁来担任?家族和个人的不朽价值如何实现?气节与价值孰轻孰重?选择气节选择死亡的解脱固然容易,而隐忍苟存、倍尝人格撕列和灵魂的煎熬得需多大的毅力和勇气! 然而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牺牲个人的哀痛来铸就生命和历史的不朽,司马迁正是这样一位勇者,在痛定思痛之后,他最终跨过了那个根深蒂固理应效仿先人的“死节” ,选择了屈辱,选择了追求生命价值不朽的征程,而这种不朽是用巨大的勇气坚强的意志作为支撑的。 选择气节者轰轰烈烈荡气回肠,而忍辱负重、追求价值与不朽的大智大勇者更加具有激越人心的力量,犹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永远 响彻 在人们的耳畔。当年勾践不就暂弃气节卧薪尝胆最终一举歼吴, 韩信甘忍跨下之辱才成就日后功业? 所以当司马迁用饱含的热泪,满腔的悲愤熔铸成那部波澜壮阔的伟大诗篇史记时,他的生命已在灵肉痛苦的煎熬中得以超越,获得永生,他的价值他的不朽已在历史中定格为永恒,而这部伟大著作也将永远激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不断地翻腾、跳跃、熠熠生辉【自我总结】10课后检测: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属( )草稿 惨怛( )帝喾( )靡不毕见( )濯( )淖( )蝉蜕( ) 滋垢( )浊秽( )皭( )然泥( )而不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