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把引导的“拐杖”放短一些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09250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 把引导的“拐杖”放短一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老师 把引导的“拐杖”放短一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师 把引导的“拐杖”放短一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 把引导的“拐杖”放短一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期 2010年5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老师把引导的“拐杖放短一些 钱明辉 (丹阳市皇塘中,bJ学,江苏丹阳212327) 今天,学校的每周一听活动又正常开展了。学校里 的一位女骨干教师上课,她走进教室,教师、学生的一切 已经准备有序,课堂也因此拉开了序幕。课文是五年级 的装满昆虫的衣袋,讲述了一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 候痴迷昆虫的故事。文章想要告诉孩子们的便是:当做 某一样事有兴趣的时候,能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 一、课堂流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 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 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 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l0 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 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 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 子,反复朗读体会。 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 (装扔装) 具体说说各

3、是JlUL个自然段。 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 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 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 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 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 语句并朗读。 “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 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 对

4、昆虫非常入迷呢? 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教 学 随笔 3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 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对教学的思考 课堂在女教师的激情引导中进行。由词的重点理解 把握过渡到句的练习,再由句的练习引入段的练习。一 切似乎都在教师的操控之中。在经历了阅读理解后,课 也告了一个段落。看得出学生在这一课后,也许词语理 解了,课文理解了,却不理解什么叫作“兴趣”,以及课文 想要表达的“坚持兴趣不放弃就能获得成功”。听完课 后,许多老师都在称赞这是一堂扎实的语文课,把握住 了年段的特点,循序渐进,也许“优秀”评价是老师们对 这位女

5、教师的最好评价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也在深深思考:我们的语 文课堂究竟带给了孩子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 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源泉,就 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多么深邃的语句。在语文 的天地里,学生没有童年的情感,没有诗意的感情,语文 是不能称之为“真语文”的。当我们遭遇课改过多批评 时,我们的前进的步伐似乎又吓住了,生怕又落入“语文 课非语文现象”的陷坑,便想方设法把语文的“拐杖”伸 长,让学生尽可能拄着自己的“拐杖”走,以防走入“岔 道”。于是,课堂中的“文本思路”多了起来,循着文章的 文本思路步步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解词语、读好句子、 深化理解文本,这成

6、了教者追求的终极目标;文本思路 多了,自然而然情感思路就少了,学生内心的真情再现 表达就少了。没有了真情,谈何诗意,谈何美?当你用教 学的语言阐述语言对象时,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 美的情境,不是情动的萌生,而是语言符号的意识连接。 虽然有时学生的思维也似乎能发散些什么,说出一些优 美的词句,对课文内容的一次深刻的叙述(比如在课堂 上学生会对一些语境结合自己的临场想象用优美的语 言表达出来),但这一切都是表象。当他阐述深刻时,他 的情感也许还没有萌生,完全是一种课堂的现场效应, 基础好的能多说一些,基础不好的少说一些,造成课堂 的“鹤立鸡群”状态。 我们的教材是为了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领悟

7、,我 们在以前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状态,忽略了学 生感情的积累和运用,尽力使学生去适应教材,而不是 使教材适应学生。教是一种服务,同样,我们在使用教材 时应尽力去适应儿童。要使教材适应儿童,最重要的就 是我们的课堂“引导”:过多成了“牵”,过少成了“放”,起 不了“引”的作用。我们的“引导”应该是在学生兴趣处, 尽量使文本能贴近他们的生活。易中天品三国,有人说 第5期 2010年5 中小学教学研究 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阅读教学中的精确“切入 韩非 (淮安市人民小学,江苏淮安223002)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

8、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 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小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 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 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小文 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 股鲜血涌了出来。黄小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 下两下把脚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 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 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案例一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 的本色。”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群体的英雄形象,课文还突 出写了一个个体,他就是 生:黄小文 师: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最感动的是哪个细节? 生1:解

9、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小文正扛着麻包在稀 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 根铁钉扎了进去。 师(微皱眉头):好的。 生2:黄小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 把脚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 了大堤 师:很好。 生3:黄小文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 了出来。我们平时蹭破点皮都会疼的哇哇叫,从这句话 里读出黄小文的坚强,我很佩服他。 教 学 随笔 师: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 (生读)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堤上,你想对黄小文说点什么? 生3:黄小文叔叔你去看医生呀,这里还有很多人 的呀。 师:可是,他还是 生: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又爬上了大堤 。0 师

10、:后面还有省略号,想象一下,接下去发生了什 么? 生:可能一边扛,一边走,他走过的大堤上就留下了 一串血的脚印。 师:那带着血迹的脚印,令人动容。把你们的感受带 进去,读! (生读得很平淡) 【评析:此案例“最感动的是哪个细节?”为教学切 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角色置换、展开想象感悟人物的 精神。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感觉“菩萨”是拜了,但没取 到“真经”,学生对人物精神的感悟浮光掠影。】 案例二 师:言为心声,让我们品析黄小文的话语,走进英雄 的内心世界。 出示:黄小文大声说:“来不及了!” 师:来不及了!四个字,简简单单,仔细品析这四个 字,你能读出什么? (时间紧迫、形势危急。) 师:自由

11、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句里你读出时间 他将文学粗俗了,其实不然,他这才是真正的大众文学, 他用浅显的话语、通俗的生活语言让老百姓接受了那些 高雅的文学,让老百姓精神上也真正享受了一番,这才 是老百姓最需要的通俗文学。我们的课堂引导同样也是 用生活来阐释语言,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也是最高兴 接受的,也是最易激发起思维火花的。同样,课堂尽量让 文学的东西生活化、儿童化;让苦涩的东西(指一些难词 难句,不易听懂)通俗化。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不 同。学生的有效积累才能真正产生。另外,我们的引导在 学生喜欢发散处,有些教师一抓住文章的空白,就引导 学生发散,孩子根本没有兴趣,谈何想象,与其牵强附会 地

12、想象不如不想。所以,当我们引导发散时,学生为此而 苦恼,却又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点,我们应想方设法让这 个训练点能换一种方式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比如在那位 女教师上的课上,让学生找法布尔喜欢小昆虫的句子, 具体从哪儿看出来?学生找了很多,但却忽略了一个生 活中最基础的,也就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东西“小宝 贝”这样一个称呼没有找出,其实只要一提“小宝贝,我 们平常在IUL,最常听到,从这儿能看出什么?”学生马上 便能理解法布尔对小昆虫是多么喜爱呀!这样,学生还 能没有话说吗? 语文的东西你太在乎它是语文,你便让它失去了最 重要的价值学生学习的感受没有了。相反,如果我 们平时的课堂能让自己引导的“拐杖”缩短些,那种使孩 子感到无趣的“语文”的东西少些。那样,我们的语文也 就会变成“真课堂”了。 (责任编辑:梁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